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海三棱蔗草种群的密度与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2.
为了分析密度对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将大蹼铃蟾蝌蚪分别饲养在A组(30只/L)、B组(60只/L)和C组(90只/L)3个不同的密度条件下,每天定时定量喂食和换水,每隔5 d测量和记录1次蝌蚪的全长、尾长、体宽和死亡数,并用相关性和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与全长、尾长和体宽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相关性系数r值为:A组B组C组;以各组密度为自变量,大蹼铃蟾蝌蚪全长、尾长和体宽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斜率表现为:A组B组C组。大蹼铃蟾蝌蚪的生长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与存活率具有显著相关性(r=0.877,P0.01),存活率在饲养早期较高,中后期逐渐降低,且高密度下的存活率始终小于低密度。推测高密度饲养下的大蹼铃蟾蝌蚪较早进入变态期,且密度越大,蝌蚪进入变态期时的全长、尾长和体宽越小。  相似文献   
63.
以‘新台糖22号’甘蔗为材料,在其伸长初期以200mg/L的赤霉素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对照喷清水,分别提取对照和处理(0、6、12、24h)的总RNA进行等量混合,获得2种不同处理的样品池,采用cDNA-AFLP技术对赤霉素诱导下甘蔗节间伸长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通过169对引物组合的选择性扩增,共得到了约11 000条大小在50~700bp的cDNA片段,获得186条差异条带。(2)经反向Northern杂交,于结果显示阳性的TDFs中选取56个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获得56条大小在80~500bp的差异条带。(3)经BLAST分析,按功能可将获得的56条TDFs分为7类,分别为能量与代谢相关基因、未知功能蛋白、未知基因、植物抗性相关基因、细胞壁生物合成与修饰相关基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相关基因。该研究获得了一些与甘蔗节间伸长相关的差异基因片段,为进一步研究甘蔗节间伸长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维药瘤果黑种草籽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分离并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的结构分别为:Nigeglanine(1)、附子碱(2)、L-色氨酸(3)、L-色氨酸甲酯(4)、5,7-二羟基-异苯并呋喃酮(5)、豆甾醇(6)、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亚油酸(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棕榈酸(12)、十六烷酸1-甘油酯(13)、硬酯酸(14)、硬酯酸2-甘油酯(15)和蔗糖(16)。其中化合物3~5、7、9、11和15为首次从该种药材中得到。  相似文献   
65.
先以含全长SR-BI cDNA序列的重组质粒pMD18-T-rS为摸板进行PCR反应扩增SR-BI得到胞外域cDNA片段,经测序证明正确后,定向克隆到酵母双杂交表达载体,然后与pGBKT7-ApoA-Ⅰ质粒共转化酵母细胞,通过报告基因及酵母交配试验确认了SR-BI的胞外域部分和ApoA-Ⅰ之间的确存,观察到ApoA-Ⅰ与SR-BI胞外域间的相互作用力比与全长的SR-BI问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66.
本文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技术研究三叶-心期喷施AgNO3诱导苦瓜纯雌系完全花分化过程中花蕾与幼叶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喷施AgNO,后幼叶中IAA、GA,、ZR和ABA含量与喷水的相比,都是先下降后增加。AgNO3处理的花蕾中这4种激素含量在72h内没有一致变化规律,但变化幅度大于幼叶的,表明生殖器官的内源激素对苦瓜性别分化影响比营养器官的大。AgNO3处理后24-48h内,花蕾中这4种激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喷水的,而其余时间则高于喷水的。此外,AgNO3处理的花蕾中ABA/IAA、ZR/I从和GA3/IAA比值也在2448h发生剧烈的变化,48h之后这些激素比值与喷水的相差不大。这些结果说明了AgNO3处理后24-48h是苦瓜纯雌系性别分化的关键时期,IAA可能是诱导纯雌系苦瓜雄性分化的关键激素。  相似文献   
67.
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东省项目组对省内59个县(市、区)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与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269份,并对其中的261份进行了鉴定评价.调查发现,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基本遍布整个广东地区,在珠三角周边的深圳市、东莞市、中山市和珠海市等4个地级市未收集到水...  相似文献   
68.
以3个糙皮侧耳菌株为材料,用核迁移试验和OWE-SOJ技术对担孢子的4种交配型进行了鉴定。核迁移试验表明,核迁移仅出现于A=B≠交配反应而不出现于A≠B=反应中。而在OWE-SOJ试验中,发生核迁移的A=B≠交配反应形成无锁状联合的绒毛状菌落,而不发生核迁移的A≠B=反应形成无锁状联合的栅栏型菌落,两种菌落可以清楚地区别开来。核迁移试验的结果与OWE-SOJ试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可以相互印证。因此,将两者用于糙皮侧耳交配型的准确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9.
灭幼脲Ⅲ号对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在湘中丘陵区马尾松林内用灭幼脲Ⅲ号作的喷药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不仅直接影响鳞翅目昆虫的物种组成主多样性水平,而且对膜翅目昆虫(主要是蚂蚁)和蜘蛛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水平有间接影响。在时间过程中,施药区鳞翅目和直翅目昆虫的多样性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如对照区大,膜翅目和蜘蛛的多样性水平则有较大程度的上升,因此林内昆虫群落趋于相对稳定。由于药剂对蚜虫种群无影  相似文献   
70.
肺炎链球菌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5种肺炎链球菌液体培养基中,选择出BYGPP-glu培养基,与国外常用的BHI培养基相比,细菌生长良好,便于规模生产。并对肺炎链球菌生长特性作了探讨,表明维持一定的糖浓度、pH值、CO2供应量以及适宜的培养时间,是肺炎链球菌培养成功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还对肺炎链球菌工作菌种的实验室保存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