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0 毫秒
211.
212.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抑制对叶生长发育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烟草 ( 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革新一号”)无菌幼苗叶片为材料 ,在 MS培养基中分别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 (三碘苯甲酸、反式肉桂酸、9-羟基芴 - 9-羧酸 )和 2 mg/ L BA ,探讨不定芽分化的情况 ,在这些培养基上都观察到不同形态的喇叭状叶片形成。结果表明 ,再生喇叭叶的发生频率与培养基中抑制剂一定范围内的浓度密切有关。当三碘苯甲酸浓度为 7.5 mg/ L 时 ,喇叭叶的发生频率最高可达到 82 .1 % ,在再生不定芽的不同位置均观察到有喇叭叶的发生。实验证明 ,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可导致叶形态发生改变 ,说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在叶片两侧对称性生长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13.
用八株不同来源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的单克隆抗体(McAb),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及阻断酶联免疫试验等,对两种方法(TE、SA)制备的血凝素抗原进行分析。根据A35、2A6McA5试验的结果,证实血凝素抗原中的核蛋白上存在有非构象依赖性的血凝结合位点;而另外5株McAb在血凝抑制活性方面,虽具有明显的株间交叉,但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试验时则均为阴性,故认为其血凝结合位点位于病毒的膜蛋白,可能与G_2糖蛋白有关,为构象依赖性位点。有关4G6McAb,在阻断酶联免疫试验时,虽与A35、2A6一样具有较高的阻断率,但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试验时明显有别于后二者,对其属性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214.
以转正义和反义abp基因[生长素结合蛋白(ABP)的基因]烟草及对照的叶外植体为材料,在附加2mg/L或1mg/L的6-BA和不同浓度的NAA的MS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分化试验。在较低NAA浓度条件下,转正义abp基因烟草(SE2)的叶外植体分化的不定芽数高于对照(SR1)和转反abp基因烟草(AS3),说明SE2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比SR1和AS3高;而在较高NAA浓度条件下,AS3分化的不定芽数大于SE2和SR1,说明AS3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比SE2和SR1低。在培养基中加入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HFCA后,不定芽分化受到抑制,分化不定芽中部分叶的形态由两侧对称性生长转变为形成不对称的喇叭状叶。在HFCA浓度为0-7.5mg/L条件下,SE2的喇叭叶发生频率明显高于SR1和AS3,其中SE2和SR1的喇叭叶发生频率分别在HFCA浓度为6.5和7.5mg/L时达到最高以后保持平稳,而AS3的喇叭叶发生频率在HFCA处理浓度直到15mg/L时仍保持上升趋势。这些结果说明ABP具有结合外源生长素,从而促进芽器官分化的功能,同时可能作为生长素受体参与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相似文献   
215.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结合血清微小RNA-122(miR-122)对原发性高血压(EH)所致左心室功能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2年06月本院收治的58例EH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6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清miR-122检测,比较两组间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血清miR-122水平差异,分析血清miR-122与左心室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血清miR-122单独诊断EH所致左心室功能改变的最佳诊断阈值以及相应敏感度、特异度;联合诊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E与室间隔和侧壁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室间隔和e''侧壁均值的比值(E/e'')、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血清miR-12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比值(E/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22水平与LVEDD、LVESD、EDV、ESV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IVSD、LVPWD、EF、E/A、E/e''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较,超声心动图定量参数结合血清miR-122诊断EH所致左心室功能改变的AUC、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结论:超声心动图结合血清miR-122能够准确评估EH所致左心室功能改变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16.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砻江江段(雅江县至新龙县)采集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样本189尾,用以研究雅砻江中游厚唇裸重唇鱼的种群结构与生长特性,分析其野生资源现状、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结果显示雅砻江中游厚唇裸重唇鱼调查种群由3-9龄组成,其中优势年龄组为4-6龄,占样本总数的87.83%;种群平均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64.1 mm和250.5 g,雌雄性比为1.48:1,雌性和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均为4龄,对应体长分别为202.0 mm和220.0 mm,对应体重分别为105.0 g和133.0 g;种群的平均肥满度为1.22,体长(L)与体重(W)关系式为W=5.00×10-6L3.146R2=0.948,n=189),属于匀速生长类型;种群体长和体重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t=727.5[1-e-0.097(t-0.508)],Wt=5224.9[1-e-0.097(t-0.508)]3.146;生长拐点年龄为12.4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505.2 mm和1568.3 g。研究表明目前雅砻江中游厚唇裸重唇鱼表现出年龄结构趋于低龄化,体型趋于小型化的种群结构特点,且具有自然寿命较长、生长缓慢、渐近体长较大等生长特性,加之雅砻江饵料基础和水文条件较差等因素,推测雅砻江中游厚唇裸重唇鱼所具备的种群增长潜力较低,其野生资源的自然恢复面临挑战。因此,应尽快开展雅砻江流域厚唇裸重唇鱼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17.
胡仁传  周迎  董亦非  罗斌圣 《广西植物》2023,43(8):1428-1436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来进行。保护小区作为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区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是联通动植物破碎化的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手段。该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以社区为主体的渠楠保护小区的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日常工作以及初步成效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1)渠楠保护小区以“自建、自筹、自管、自受益”为指导思想进行建设,采取“平等议事、民主协商”为主的方式进行管理,得到了当地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拥护,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外界的承认和支持。(2)保护小区的成立、建设和发展,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和周边动植物种群数量及多样性,还改善了渠楠社区的生活环境,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该文还探讨了以社区为主体的保护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隐患,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他保护小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8.
尽管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DNase,大分子体外DNA在土等生态环境中存在并保持转化活性。实验表明DNA被沙土吸附之后会被沙土保护而产生对DNase的抗性。然而对沙中DNA的检测多是通过PCR或者探针杂交的方法来进行,采用转化方法进行来检测的却鲜有报道。为了研究DNA释放进沙之后的分布及转化活性,建立了流过式微型离心沙柱。将20μLpUC18置于1.0g直径介于1.2~2.5mm之间的沙中,1.5mL0.1mol/LCaCl2洗脱之后再用200μLTEN缓冲液提取。结果表明吸附于沙中的DNA经提取后仍然具有生物转化活性,并且与洗脱液、提取液具有不同的转化活性和对DNase抗性,说明DNA与沙粒的结合不只是一种简单的附着,而是3种复杂的复合体结构。相对于没有沙保护而只能在室温下保留7d转化活性的DNA,在被沙吸附保护之后的DNA可以保存转化活性达35d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存在感受态细胞的情况下,生物释放出来的DNA并非直接与沙粒结合,而是优先与感受态细胞结合。推测认为沙吸附DNA的转化活性同DNA的构象及同感受态细胞接触的机会相关,而与DNA的浓度不直接相关。这些结果为研究环境中存在的DNA库及其与混居的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水平基因转移及其生态效应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19.
杀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1 阳性细胞的靶向毒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喉毒素 (diphtheria toxin DT) 是棒状白喉杆菌被β噬菌体感染后分泌的一种外毒素. 它可以阻断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杀死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 R82A, K84A, H86A 突变体可以和肿瘤血管上高表达的 VEGF 受体 1 (VEGFR-1) 特异性结合. 首先从白喉杆菌中提取基因组 DNA,扩增出白喉毒素 C 区、 T 区基因. 并运用点突变技术,制成 VEGF 的 R82A, K84A, H86A 突变体. 利用这个可以和肿瘤血管上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 VEGF 的突变体,代替白喉毒素上的受体结合区,制成了针对 VEGFR-1 的靶向融合毒素——— DT391-mVEGF. 以去除了受体结合区的 DT391 为阴性对照,细胞实验表明,融合毒素对 VEGFR-1 阳性的肿瘤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20.
Bt水稻"克螟稻”花粉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试验以家蚕为供试对象研究Bt水稻"克螟稻”花粉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正常无花粉处理相比,无论是非Bt水稻花粉处理,还是Bt水稻花粉处理,对初孵家蚕幼虫的致死率无多大影响,而对家蚕的体重有较大影响,其中三龄期家蚕体重存在极显著差异.还发现Bt水稻花粉处理组家蚕在3龄时期大小很不一致,最轻体重为18.1mg,而最重体重为183.8mg.这是由于采用人工抖粉桑叶上花粉浓度不均匀造成的.鉴于实际生态条件下桑叶上的花粉浓度可能远远低于试验条件,因此,在实际稻桑共作环境下,Bt水稻"克螟稻”花粉对家蚕生长发育可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Abstract:Th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ilkworm larvae of Bt transgenic rice pollen containing cry1 Ab gene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were investigated.Compared with normal treatment,mortality of newly hatched silkworm lar vae in either Bt rice pollen or susceptible rice pollen treatmen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while the variances of silkworm larvae weight at third instar were significant at 0.01level.In addition,the weight of each silkworm larva at third instar in Bt rice pollen treatment showed a big difference,the biggest and smallest silkworm larvae were 183.8rug and 18.lmg respectively,which was probably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Bt rice pollen concentration on the mulberry leaves.As pollen concentration on the mulberry leaves in actual field was lower than in lab,th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ly hatched silkworm larvae of Bt rice pollen is not likely significant in actual ecological cnvi 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