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背景】微生物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领域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持续关注的焦点。【目的】对微生物与肺癌相关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OSCC)、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Wanfang)与维普(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VIP)等数据库的文献数据,并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对其年发文量、国家/地区、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收录中文文献143篇,英文文献278篇。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关键词分析显示,肺癌、肠道微生物、免疫治疗等关键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在过去20年中人们已关注到微生物在肺癌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对比这些数据库发现,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基本一致。但该领域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研究相对不成熟,缺乏广泛密切的国际合作,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该领域前沿热点的深入研究。本文结果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该领域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的深入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聚乙二醇- 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PEG-PLA)及其端基衍生物纳米粒可以增强载药量、降低突释效应、提高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并且其粒径更小,能以被动靶向的方式聚集于炎症或靶向部位。本文综述了PEG-PLA嵌段共聚物纳米粒的最新进展,包括PEG-PLA的合成、纳米粒的制备、释药特性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
一种榄香烯口服微乳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口服榄香烯微乳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口服给予榄香烯微乳、榄香烯乳剂后,在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榄香烯的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榄香烯微乳粒径为(67±13)nm;Zeta电位为(3.2±0.4)mv;pH值为5.16;粘度为6 mpa.s;表面张力为31.7 mN.m-1。榄香烯微乳中β-榄香烯含量为(8.273±0.018)mg.mL-1。榄香烯微乳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3.1%。结论:大鼠口服榄香烯微乳与榄香烯口服乳相比其生物利用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4.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嵌套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wo pairs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N gene sequence of PEDV-CV777 strain in Genebank (No. AF353511). PCR amplification product of outer-primers was 1328bp, and the inter-primers amplification product was 538bp, With the primers, a nested PCR assay was established to detect PEDV. This method was sensitive and specific and could be used in PEDV diagnosis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45.
肖宁  陈强  裴浩言  蒋玮 《微生物学报》2008,35(5):0772-0776
以高效吸附Cu2+的酵母菌Y17为材料, 对其吸附Cu2+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包括溶液pH、Cu2+初始浓度、菌体添加量、吸附时间和温度以及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对吸附过程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吸附液pH值、Cu2+初始浓度、菌体添加量和吸附时间。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吸附条件为溶液pH5.0, 吸附时间40 min, 加菌量5.0 g湿菌/L时, 对初始浓度为8 mmol/L的Cu2+达到最佳吸附率为82.7%。通过对Y17菌体不同处理及解吸实验, 初步确定Y17吸附Cu2+的位点在细胞壁, 细胞壁表面的-NH2, -COOH基团在其吸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组鼠白血病病毒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扩增了H5N1亚型鹅源禽流感病毒 (AIV)完整的血凝素 (HA)基因并进行了克隆与鉴定。序列测定结果已经登陆GenBank ,登陆号为AY6 394 0 5。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HA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 (ORF)由170 7个核苷酸组成 ,共编码 5 6 8个氨基酸 ,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KKR↓GLF ,含连续的碱性氨基酸 ,具有高致病性AIVHA基因裂解位点的特征。构建了含H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HA ,通过与鼠白血病病毒 (MuLV)假病毒构建体系的两种质粒pHIT6 0和pHIT111共转染人胚肾细胞 2 93T ,4 8h后收集假病毒上清 ,超离后通过Western blot证明HA蛋白能够在假病毒颗粒表面表达 ,表明HA能够整合到此病毒粒子表面。通过感染 2 93T、COS 7和NIH3T3三种不同的靶细胞 ,证实所构建的假病毒粒子具有感染性和泛嗜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感染性的MuLV HA假病毒体系 ,为研究鹅源禽流感病毒侵入细胞的机理及其组织嗜性的变异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7.
在电镜下观察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鸡胚尿囊液种毒时,另看到一大小为70—80nm,无囊膜,20面体对称的病毒颗粒。为了解该污染病毒,作者挑选了4条随机引物对此未知病毒分别进行反转录PCR和直接PCR扩增,结果共扩增出3条基因片段,经测序(一个反应)后分析与禽腺病毒1型——鸡胚致死孤儿病毒基因组部分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99.5%、99.6%和99.5%。从而得知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鸡胚尿囊液种毒受到了鸡胚致死孤儿病毒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48.
本试验对表达猪瘟E2囊膜糖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pET—E2的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表达的蛋白质进行了纯化。在6mol/L盐酸胍存在的条件下,将包涵体溶解在Tris-HCl中,并直接用于His Band亲和层析。收集过柱产物并透析,在2%SDS条件下,对所得的重组蛋白质进行了定量。重组蛋白质被用来包被96孔ELISA板并应用于免疫猪瘟抗体水平的测定。  相似文献   
49.
【目的】虫草酸是虫草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但其低含量极大地限制了其工业应用。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是一种非生物诱导子,可以显著提高蝙蝠蛾拟青霉中虫草酸的合成,但蝙蝠蛾拟青霉虫草酸代谢途径及其对水杨酸的响应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获得蝙蝠蛾拟青霉响应SA处理的转录组学信息,挖掘蝙蝠蛾拟青霉中虫草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方法】采用SA诱导培养蝙蝠蛾拟青霉,8 h后选取诱导和未诱导的菌丝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测序最终获得40.37 Gb的clean data,拼接得到20 317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1 357.13 bp,功能注释共获得13 592条unigene。差异基因分析共筛选出差异基因2 574个,其中有1 135个上调,1 439个下调。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减数分裂、半乳糖代谢、DNA复制、糖醇脂类生物合成、甘油脂类代谢等KEGG通路中。进一步分析得到与虫草酸代谢相关的基因13条,其中参与虫草酸生物合成的基因glkgpiglampifbpmtld在SA处理后表达量上调,而涉及虫草酸消耗的基因mdh在SA处理后表达量下调,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数据基本一致。【结论】对SA诱导后的蝙蝠蛾拟青霉转录组进行分析,获得虫草酸代谢途径相关的候选基因,SA能够提高虫草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同时抑制消耗虫草酸的基因表达,从而提高虫草酸生物合成量。本研究为SA调控蝙蝠拟青霉虫草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后期开展虫草酸代谢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9):119-131
水文系统是区域景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河流、湖泊、海洋以及人工运河。全球大多数城市都临水而建。水对人类健康和幸福感构成了诸多威胁,但也带来了许多(常常只是潜在的)益处。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日益密集,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创造或改善滨水空间利用,这可能成为改善人类健康和幸福感的宝贵途径。随着工业和港口设施的搬迁,置换出了滨水蓝色空间,对蓝色空间水资源的优化管理能有效减少城市水污染。洪水风险可能会因洪泛区的城市扩张而加剧,因此在汇水区整体层面统一协调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基于已被证实蓝色和绿色空间对健康和幸福感的诸多益处,规划者和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蓝绿空间来创造更好的空间。虽然已有许多项目将滨水空间改造成供人使用的娱乐休闲空间,但对它们在健康和幸福感方面的成功因素进行系统评价的很少。“蓝色健康研究项目”(The BlueHealth Research Project)的重点是通过更完善的实例研究,探究如何规划和设计城市蓝色空间来改善大众健康和幸福感。将蓝色空间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景观研究领域进行介绍,并系统梳理了全球蓝色再生项目的一些初步发现,同时总结这些项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