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解嫩江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气候因素对流域ET0的影响,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1970—2019年嫩江流域各站点日ET0,分析ET0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研究ET0对气象因子敏感性程度,并进一步探究各气象因子对ET0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嫩江流域年际ET0整体呈不显著减少趋势,春、夏、秋季ET0波动减少,冬季波动增加;ET0整体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ET0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表现为对相对湿度的敏感性最高;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敏感性系数逐渐增强,日照时数的敏感性系数逐渐减弱。大兴安岭北部和小兴安岭地区ET0对平均气温较敏感;大兴安岭南部和松嫩平原地区ET0对风速较敏感。风速是影响全年及春、秋、冬季ET0变化的主导因素,日照时数是影响夏季ET0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兴安岭北部和小兴安岭地区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ET0的贡献率最大,松嫩平原地区风速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明晰芜湖地区生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耐药性和产毒性,为该地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国标GB 4789.10-2010方法和PCR方法对从芜湖地区4个奶牛场采集的185份生牛乳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MSSA)和MRSA分离株的耐药性,PCR方法检测其携带毒力基因情况。结果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9株,总检出率为26.5%(49/185),4个奶牛场的检出率分别为19.4%(A场)、14.0%(B场)、57.1%(C场)和14.0%(D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中MRSA阳性率为28.6%(14/49),MRSA的总检出率为7.6%(14/185),4个奶牛场的检出率分别为13.9%(A场)、4.0%(B场)、14.3%(C场)和0.0%(D场)。MSSA分离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磺胺甲唑/甲氧苄啶、恩诺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97.1%、88.6%、80.0%、77.1%、25.7%、22.9%、11.4%和2.9%,多重耐药率为88.6%。MRSA分离株对12种药物的耐药率大小依次为青霉素、阿莫西林、苯唑西林、克林霉素和磺胺甲唑/甲氧苄啶(100.0%)、红霉素(78.6%)、头孢噻肟(71.4%)、恩诺沙星(64.3%)、庆大霉素(21.4%)、四环素(14.3%)、氯霉素和利福平(7.1%),多重耐药率为100.0%。MSSA和MRSA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nuc、cal、hla、sea、clfA和fnb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和100.0%、100.0%和100.0%、91.4%和85.7%、77.1%和85.7%、77.1%和78.6%、91.4%和78.6%,优势毒力基因型为nuc-hla-sea-calclfA-fnbA。结论芜湖地区生牛奶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污染状况存在牛场差异性。MSSA和MRSA分离株均具有产毒性,且后者的耐药和多重耐药性较前者严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家蚕Bombyx mori的潜在驯化基因——转录因子ZnF-706在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进化过程及家蚕驯化过程中的分子进化格局;并基于CRISPR/Cas9家蚕基因组编辑平台,探讨ZnF-706基因在家蚕中的功能。【方法】首先分析了家蚕ZnF-706序列特征,并利用已发表芯片数据调研该基因在家蚕幼虫组织中的表达格局;利用Phylogenetic Analysis byMaximum Likelihood (PAML)分支检验方法,分析该基因在鳞翅目不同类群中的分子进化格局。基于已发表的家蚕-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群体基因组多态性数据,对ZnF-706进行基因区域人工选择信号分析;对ZnF-706基因上游2 kb的调控区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频率检测,发掘在家蚕群体中固定下来的突变位点;针对突变位点所在区域进行转录因子结合活性预测。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ZnF-706基因,获得纯和突变体;以野生型家蚕为对照,检测突变体的茧重及蛹重变化。【结果】家蚕ZnF-706的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锌指蛋白结构域。ZnF-706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尤其表皮、脂肪体和生殖腺中有很高的表达量;该基因在鳞翅目、蚕蛾总科(Bombycoidea)及天蚕Antherea yamamai 3个分支中均呈现快速进化信号,在家蚕中有强烈的人工选择信号。该基因所在基因组区域的家蚕-野桑蚕种群分歧度参数Fst明显升高,家蚕群体中的群体多样性π明显降低,表明它位于一个选择扫荡区域内;该基因在家蚕-野桑蚕中的9个SNP位点存在于上游调控区,并位于转录因子结合活性区域内。该基因的纯合家蚕突变体ΔZn F-706生存力减弱,并且茧重以及蛹重与野生型家蚕相比都显著降低。但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不同的是,家蚕中该基因的突变并不致死。【结论】ZnF-706可能在鳞翅目尤其是泌丝昆虫中进化,并在家蚕驯化过程中受到选择压力,提示其对于特征性状茧丝的变异可能发挥作用。该基因可能通过对丝蛋白基因的直接调控,或通过影响家蚕的生长发育而间接地影响茧丝性状。本研究不仅为探究家养动物人工选择机制提供了来自昆虫类材料的独有证据,也为后续深入开展家蚕重要经济性状的转录调控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4.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医学院校不可缺少的基础必修课,也是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特殊课程。为杜绝生物安全隐患,避免实验结果不稳定及生化反应现象不典型的问题,将医学微生物实验中示教的典型细菌培养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结果制成仿真塑胶教具,并应用于实验教学,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实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塑胶教具仿真度较高,示教观察点能达到教学要求,学生和教师对仿真教具的接受度高,试点班应用后学生考核成绩略高于对照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细菌培养物仿真塑胶教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WRKY是植物特有的一个转录因子超家族,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物质代谢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尽管WRKY转录因子基因已在高等植物广泛表征,然而有关真核藻类WRKY却知之甚少。采用多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和保守域分析等技术对30种真核藻类WRKY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共获得24个WRKY成员,均来自绿藻门(Chlorophyta)藻类。红藻门(Rhodophyta)、灰藻门(Glaucophyta)和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等藻类未检测到WRKY。24个WRKY成员均具有保守结构域七肽序列WRKYGQ(E/A/H/N)K和锌指基序C-X4-5-C-X22-23-H-X-H,分别归类于Ⅰ、Ⅱa、Ⅱb和R组。高含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含有2个Ⅰ类WRKY成员(HaeWRKY-1和HaeWRKY-2)。进一步克隆HaeWRKY-1和HaeWRKY-2基因编码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通过Ni-NTA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HaeWRKY融合蛋白。雨生红球藻在正常培养条件下,HaeWRKY-1表达量显著高于HaeWRKY-2。高光逆境胁迫显著上调HaeWRKY-1表达和下调HaeWRKY-2表达。HaeWRKY基因启动子含有多个光、乙烯、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以及逆境响应顺式元件。特别在HaeWRKY-2启动子区未检测到W-box顺式元件,但HaeWRKY-1和控制虾青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HaeBKT、HaePSY基因启动子含有W-box元件。基于本研究及前人的发现,我们推测高光胁迫下HaeWRKY-2低表达可能导致HaeWRKY-1的上调表达,HaeWRKY-1进而上调虾青素合成关键基因(HaeBKT、HaePSY等)表达,促进虾青素合成积累。这为深入解析雨生红球藻高光胁迫响应及虾青素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6.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VGP)是该病毒5种结构蛋白中与抗原性有关的重要蛋白,它能刺激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中和抗体,促进机体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并能抵抗病毒的攻击。 将RVGP基因cDNA插入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ET-17b和pET-17b2的T7启动子下游,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17bgp和pET-17b2gp。SDS-PAGE、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RVGP在表达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经  相似文献   
107.
分离的家兔肋软骨的生长板软骨细胞在含10%的胎牛血清的IMDM培养液中进行高密度培养。培养的软骨细胞经过增殖、分化重新构建形成了生长板样软骨组织;在组织学上,细胞的排列呈现明显的方向性,肥大细胞位于上侧、增殖细胞位于下面从而形成明显的细胞分化区带,即增殖、成熟区和肥大区,并且细胞纵向排列成柱状;在生化代谢方面,软骨细胞DNA,蛋白多糖和碱性磷酸酶的合成具有动态的严格的时间规律性,与在体生长板软骨细胞分化的进程相一致,完整地模拟了在体软骨细胞分化及其代谢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108.
1.本报告是根据1956至1962年间在华东地区8个城市对马、驴、牛、羊、猪等5种家畜寄生蠕虫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共获蠕虫77种,其中有吸虫4种、絛虫5种、线虫67种、棘头虫1种。 2.华东地区家畜寄生蠕虫种类以螺咽胃线虫Ascarops strongylina,长尾结节虫Oeso-phagostomum longicaudum,甘肃吸吮线虫Thelazia kansuensis,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蝇胃线虫Habronema muscae,小唇片毛细线虫Trichonema labratum,唇片毛细线虫T.labiatum,冠状毛细线虫T.coronatum,埃及毛细线虫T.aegyptiacum,鼻状环行线虫Cylicocyclus nassatum,普通代氏线虫Delafondia vulgaris,熊氏三齿线虫Triodontophorus hsiungi等12种线虫的感染率为最高。同时也是该地区分布最广的种类。 3.对寄生于黄牛眼内的棒状吸吮线虫Thelazia(Thelaziella)ferulata,sp.nov.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新种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角质层有明显的横纹。交合刺短而粗,呈短棒状,在交合刺长0.118—0.149毫米,右交合刺长0.108—0.132毫米。肛前乳突10对,肛后乳突2对。  相似文献   
109.
大多数生物通过信息素系统来对环境进行感应和个体间交流,并指导其行为、发育和生理代谢。线虫是在地球上生存策略最多样的动物之一,但其信息素系统却鲜为人知。近年来发现一组称为蛔甙(ascarosides)的线虫种内化学信号物质,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交配、聚集和滞育等行为及发育调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发现蛔甙在线虫界广泛存在。对蛔甙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有利于促进线虫化学生态学学科发展,并填补传统化学生态学中关于化学信息对生物发育调控的知识。因此,对近年来蛔甙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蛔甙结构与鉴定、组成和功能、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化学感受信号途径及信息调节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化感信号对线虫乃至高等生物的行为、发育、新陈代谢及衰老的调控机制,为研究生命科学中信息素调控理论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0.
苔草草丘作为一种典型的湿地植被景观,其生理生态特征受到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本文以臌囊苔草(Carex schmidtii)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生长期干湿交替对臌囊苔草株高、茎粗、叶宽和生物量等生态特征的影响,并对苔草的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初期,30天干湿交替(A1)条件下臌囊苔草生长旺盛,株高、茎粗和叶宽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生长后期,苔草生长对不同季节处理的响应显著,5月处理组(A组)苔草的茎粗和叶宽更具优势;臌囊苔草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主要受不同生长期处理的影响,而干鲜比随干湿交替处理变化明显。因此,在臌囊苔草生长初期,保持较长周期的干湿交替有利于促进臌囊苔草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提高,而生长后期适宜的补水和缩短干湿交替周期可以有效增强臌囊苔草物质积累的能力,增加生物量。研究结果为臌囊苔草草丘湿地的恢复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