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芥蓝下胚轴离体培养及高频率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个芥蓝品种下胚轴离体植株再生的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下胚轴切口处可直接诱导出芽,诱导“早花尖叶芥蓝”、“中花尖叶芥蓝”和“迟花尖叶芥蓝”直接出芽的最佳激素组合分别为2.0mgL-1BA,0.3mgL-1NAA+2.0mgL-1BA,0.5mgL-1NAA+2.0mgL-1BA,其相应的芽发生频率分别为84.6%,86.7%,93.3%。诱导芽发生的最适蔗糖浓度是1%。培养基中加入4.0mgL-1AgNO3和500mgL-1MES可显著提高芽再生频率。再生芽在MS附加0.1mgL-1NAA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形成完整植株。离体再生苗与种子萌发实生苗田间生长外形差别不大,但长势稍慢。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和RRM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胸外二科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癌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并分析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表达阴性28例(70.0%),阳性12例(30.0%);RRM1表达阴性9例(22.5%),阳性31例(77.5%)。ERCC1和RRM1表达阴性非小细胞肺患者生存期均优于表达阳性患者,均P0.05。患者非小细胞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转移情况与ERCC1及RRM1表达情况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RM1表达水平测定有助于预后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3.
细菌主要通过单组分、双组分、三组分调控系统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以保证自身的正常生长和繁殖。Cpx系统是革兰氏阴性菌中普遍存在的双组分调控系统之一,作为双组分调控系统的重要一元,它由细胞膜组氨酸蛋白激酶CpxA、细胞质响应调节蛋白CpxR以及细胞周质空间辅助调节蛋白CpxP构成。本文着重介绍了Cpx系统各组分的结构特征,并结合前人的文献和我们近期的研究成果,综述了Cpx系统信号整合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科研人员对Cpx双组分调控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调查分析湖南省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例中儿童结核病的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间湖南省13所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中诊断为结核病的0-14岁儿童结核病例.结果:共调查到儿童结核病(不舍潜伏结核感染病例)195例,男□女为1.67:1,农村居住与城市居住结核病人数比为2.67:1;发病比率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含结核性脑膜脑炎)、淋巴结核;患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6-14岁)最多,婴儿期最少;不同年龄段结核类型有所不同,学龄期儿童以肺结核为主,其他各年龄组则多为肺外结核(淋巴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有结核病接触史者78例,有卡介苗接种史123例.其中.明确记录卡痕者62例;无卡介苗接种史或不详的患儿中结脑比率(36.1%)显著高于有卡介苗接种史患儿(28.5%);住院病例结核诊断手段多种多样,使用最多的为PPD皮试及淋巴活检.结论:我省综合医院住院儿童结核病患者并不少见,但危重结核类型比重大,其中以学龄期儿童患病人数多,卡介苗接种质量有待提高,我省儿童结核防治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5.
广东地区春季大豆节肢动物种类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东地区大豆田节肢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地区春季大豆节肢动物物种十分丰富,共计3纲15目93科201种.其中植食性害虫分属于8目38科78种,捕食性天敌8目28科71种,寄生性天敌2目9科14种,中性昆虫4目19科38种.  相似文献   
126.
板栗雏梢分化期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品种板栗上部芽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确定板栗雏梢分化进程,再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雏梢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进行分析,探讨板栗内源激素与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板栗雏梢分化进程可划分为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休眠期、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花簇苞片原基分化期和花簇原基分化期5个时期.在板栗整个雏梢分化过程中,各品种芽内源ZT含量总体呈"M"形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11月中旬和翌年1月中旬出现峰值;芽内源GA3含量也总体呈双峰曲线变化,分别在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10月中旬)和冬后花序原基分化期(翌年2月中旬)达到峰值;内源ABA含量在冬前花序原基分化期达到最大值,之后呈逐渐下降,于1月中旬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一直维持至花簇原基分化期(3月中旬).内源激素GA3/ZT值从9月中旬开始持续下降,于冬前花序原基分化过后下降到低水平状态并保持至花簇原基分化期.可见,在整个板栗雏梢分化过程中,较高浓度GA3有利于花序原基的分化,低水平的ABA有利于休眠期的解除和冬后花序原基的分化;内源激素GA3和ZT间的平衡关系在板栗雏梢分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磷酸酶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试验对象,研究了4个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磷酸酶活性随演替阶段和土层深度变化显著;随坡位变化不显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原生林次生林≈乔灌林草地;磷酸酶活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各层次之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粉砂、砂粒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全钾、容重、粘粒含量呈负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演替阶段和裸岩率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很大;坡位、坡度和坡向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8.
基因枪介导小麦成熟胚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成熟胚作为转化受体可克服小麦幼胚存在的受季节和幼胚发育阶段限制的缺点。以湖北省小麦品种‘鄂麦12’和模式品种‘Bobwhite’为材料,成熟胚为转化受体,优化基因枪转化法的轰击压力、轰击距离、选择剂等因素,建立以小麦成熟胚为转化受体的高效转化系统。结果表明:小麦成熟胚作为转化受体时,适宜轰击压力和轰击距离组合是900 psi、6 cm;成熟胚对选择剂G418的敏感性强于幼胚,轰击后需要延长恢复时间,选择剂G418的适合浓度为20~40 mg/L。在以上优化条件下小麦成熟胚转化频率达0.3%~0.9%,已初步建立基因枪介导的小麦成熟胚遗传转化系统。  相似文献   
129.
用鲜花循环式动态顶空技术采集红厚壳鲜花的香气成分,TCT-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4-羟基-2-丁酮,双烯酮,1、2-环氧-2-甲基丁烷,1、2-环氧-3-甲基丁烷,2-乙基戊烷,3-己醇,甲基环戊烷,2-丁醇等24个成分被检测出,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0.28%。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0.
组织通透方法采用高折射率化学试剂对生物组织进行渗透,改变组织的光学均匀性,可以有效地改善光学成像的穿透深度,受到生物医学光学研究领域的重视。利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测量通透过程中不同测量深度下组织的散射特征的变化。通过采用系统信号对数的梯度值近似地表征光学散射系数,研究了通透过程中组织的散射特征随渗透时间和测量深度的动态关系。实验证明了组织通透可以有效地增加光子的穿透深度,并改善成像质量。研究发现:不同测量深度处组织的散射系数及其变化幅度、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与组织的微观结构、其通透效果,化学试剂在组织中的渗透行为等有密切关系,有助于组织通透过程的理解,并为组织通透机制提供可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