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控制水稻苗高的QTL, 用5个阶段和4个净增长量的数据共检测到9个QTL,分别位于染色体1,4,6,7,8,11,和12号上。SH-4 是主基因,它在各个阶段都表达,对苗高的贡献率在20%以上。结果表明, 数量性状的发育或形态建成是由数量性状位点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Abstract:QTLs conferring rice seedling height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using a DH population with 122 lines deriving from a cross between indica variety Zai-Ye-Qing 8 and japonica variety Jing-Xi 17. A total of nine QTLs were identified with the data of five stages and four sets of net increase data between two successive stages. Of all the QTLs, Sh-4was a major gene, it expressed at all stages and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20% of the varianc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quantitative trait was controlled by the selective expression of the genes at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相似文献   
92.
93.
探讨了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 ALA PDT)对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 CD4 0阳性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了 1 2例活动期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光动力疗法前后 CD4 0、CD95的表达。结果 :1 ALA PDT后 CD4 0阳性淋巴细胞下降至 9.2 8± 1 .2 2 ,较 ALA PDT前的 1 3.36± 0 .89,有显著性的差异 ( P<0 .0 5)。2 CD95 /CD4 0 淋巴细胞在 ALA PDT后立即上升至 1 3.2 3± 2 .1 0 ,较 ALA PDT前的 7.84± 1 .93,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 P<0 .0 1 )。 ALA PDT后继续培养 1 8小时检测 CD95 /CD4 0 淋巴细胞下降至 7.68± 1 .4 6,较 ALA PDT后即刻检测有显著性差异( 1 3.2 3± 2 .1 0 ,P<0 .0 1 )。结论 :ALA PDT能降低 CD4 0阳性淋巴细胞百分比 ,即可能抑制活动期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 B细胞的活性。这种作用可能与 Fas介导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4.
影响水稻花药培养力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间的互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平  李晶昭 《遗传学报》1999,26(5):524-528
控制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间不仅存在加性效应,还存在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对一个籼粳交后代的加倍单倍体群体花药培养,通过Epistat软件分析影响水稻花药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间的互作。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主要受两个单基因的影响,不存在双基因条件型互作,但有2对互适型互作与其有关。  相似文献   
95.
榉属植物总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榉属植物体内酚类、多糖等次生物质含量较高, 严重影响从中提取总DNA 的产量和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探索出一种适合榉属植物总DNA 的提取方法, 并对提取的总DNA 进行了纯度和浓度的鉴定。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去除次生物质对DNA 的干扰, 样品DNA 的质量和纯度较高, 可用于随机引物RAPD 扩增和随后的各种遗传学分析。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制并初步评估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赖型赖株的基因组DNA芯片。方法 利用Primegens引物设计软件筛选出问号钩体赖型赖株全基因组中的特异性基因进行引物设计。对成功设计出相应引物的3 290个基因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扩增,以纯化后的产物点样制备芯片。并用双色荧光杂交策略对芯片质量进行了初步平估。结果 共获得3 290个基因产物用于点样。参考株自身杂交实验结果表明:该芯片有较高的点一致性、信噪比和较低的假阳性率。结论 成功制备了包含问号钩体赖型赖株3 290个目的基因的基因组DNA芯片,并可用于基于该芯片的问号钩体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强光高温胁迫对盾叶薯蓣量子产额和77K荧光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低光强生态型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为材料,研究强光高温(32℃)对盾叶薯蓣量子产额和77K荧光光谱的影响,以探讨强光高温胁迫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期高温强光胁迫引起最大量子产额显著下降,但能迅速恢复,且存在超补偿现象.强光胁迫首先破坏了光系统Ⅱ,表现为胁迫后在77K荧光光谱中出现了F680的荧光峰.670 nm红光诱导后引起部分捕光系统Ⅱ的色素蛋白转移至光系统Ⅰ,导致光系统Ⅰ的荧光发射量增加;716 nm红光诱导后引起捕光系统Ⅱ部分色素蛋白转移到光系统Ⅱ,导致光系统Ⅱ的荧光发射量增加.强光高温胁迫后各个荧光峰的差异程度减少.研究发现,强光高温胁迫引起光系统的能量重新调整,从而出现状态转变;依据F672和F675两个荧光峰的首次出现,预测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含叶绿素的多肽或蛋白亚基至少有16个.  相似文献   
98.
香蕉离体茎尖超低温保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蕉(Musaspp.)试管苗为试材,对其离体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小滴玻璃化法和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再生率的差异表明,香蕉更适合用小滴玻璃化法进行超低温保存。香蕉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方案如下:试管苗在60g/L蔗糖的MS培养基上培养1~2个月,剥离带有1~2片叶原基的茎尖,室温下装载30m in(可延长至4h),0℃下PVS2处理40~50m in。6个基因型的14个品种的再生率平均为46.9%。通过SSR分子标记检测,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没有发生改变。该结果为香蕉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结实的花粉和资源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Maxim.vsr.longipes H.T.Chang)只零星分布于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的少数县,已处于濒危状态。通过对其野外自然种群试验,研究了花粉和资源的有效性对雌性生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长柄双花木“花多果少”的生殖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花粉对长柄双花木结果率及结籽率均产生显著影响。花粉来源而不是花粉数量对长柄双花木结实存在显著影响。自然条件下,长柄双花木“花一果转化率”约为54馏,“胚珠-种子转化率”约为83.19。施肥处理有利于花芽发育,可使植株花芽败育率明显下降,开花比例升高;同时座果率和结籽率均显著提高,而果实败育率则显著降低。随剪除叶片量的增加,结果率明显降低,但果实败育率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剪除弱小枝条及病虫枝后,个体总开花数虽有所下降,但是结果率和结籽率均显著提高。去除花后,长柄双花木平均单果重、单粒种子重均显著降低。营养水平的时空异质性使自然种群结籽率受到资源和花粉的限制;补充资源可以通过增强花对传粉者的吸引而间接影响传粉。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的坐果率极低,而且存在严重的“大小年”结果现象,不同的因子可能对其低水平坐果率产生相互作用。选择性败育、子房供应和雄性功能假说似乎是长柄双花木“花多果少”的生殖策略的最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0.
SO2熏气对油桐叶片细胞膜脂组成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经SO2熏气处理的油桐叶片电导率增加,叶片中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总类脂、极性脂、非极性脂、糖脂含量下降,磷脂含量稍有增加;极性脂和非极性脂中不饱和脂肪酸C18:3含量、C18:3/IUFA、不饱和指标UFA和IUFA值下降,叶绿体结构受到破坏,片层结构模糊不清;随着熏气时间的延长叶绿体中的淀粉颗粒增大,脂滴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