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3'RACE克隆策略获得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Gynostemmin的5个cDNA序列gynostemmin Ⅰ~Ⅴ及其下游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它们的编码区长度除gynostemmin Ⅱ为825 bp外,其余均为831 bp.其下游非编码区的长度分别为279、174、170、161和171 bp.在3′UTR中,gynostemmin Ⅰ比另外4个多了两个小的茎环结构和一富含AU的不稳定子元件,其mRNA的稳定性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2.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基因是植物调控木质素代谢、参与类黄酮和其他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关键基因之一,而木质素的合成及聚合在细胞壁沉积导致部分薄壁细胞次生壁加厚形成石细胞。为更好了解砀山酥梨中4CL基因的种类和数量,本文利用砀山酥梨基因组的氨基酸和cDNA数据库对4CL基因家族进行筛选,分析了砀山酥梨基因组中4CL基因的种类、进化关系、物理定位、以及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结果显示在砀山酥梨基因组中发现并初步确定了29个4CL基因,通过基因的定位分析发现除了4、8、11、12号染色体上没有4CL基因之外,其他染色体上都存在4CL基因;并且在9、17号染色体上还存在着基因簇。通过基因结构和进化树之间的比较,进一步确定了基因结构和进化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结果为砀山酥梨4CL基因功能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改造杀虫晶体蛋白, 是提高其杀虫活性的有效途径, 但目前在突变位点和氨基酸种类的选取上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以杀小菜蛾活性明确的23个杀虫晶体蛋白上的4个关键结构域为研究对象, 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20种氨基酸1369种性质参数后的第一个主成分的得分向量来表征氨基酸差异, 实现序列数据化。通过逐步回归找到了6个关键氨基酸位点: X3、X9、X12、X13、X14和X19, 并进一步通过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寻根最优氨基酸残基L/X3、S/X9、S/X12、T/X13、A/X14和G/X19, 从而建立了杀虫晶体蛋白的序列特征与其杀小菜蛾活性间关系的定量模型。这有助于快速地预测出有利于提高杀小菜蛾活性的氨基酸位点和种类, 从而提高定点突变改造杀虫晶体蛋白的效率。  相似文献   
64.
通过同源建模得到了抗癌晶体蛋白Parasporin-2(Cry46Aa1)活性区的初始三维结构,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初始三维结构进行优化。为了评估模型的好坏,利用Ramachandran plot和结构匹配等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得的Parasporin-2空间模型良好。比较了Cry46Aa1与Cry46Ab1这两种高度同源的抗癌晶体蛋白的空间结构,找出了其空间结构上的不同之处。通过大分子对接程序Hex4.5,模拟了Parasporin-2与受体GPI-瞄固蛋白(CD59)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Parasporin-2中参与对接的活性位点位于两个α-螺旋下方的凹槽内,而CD59中的四个loop倾向于插入该凹槽内。研究结果为Parasporin-2的抗癌机制研究及其理性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基于Z标度法对C/18家族几丁质酶的特征序列PS01095和PS00232进行数字转换,将得到的数据集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回归预测,构建了几丁质酶特征序列与其最适pH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当模型的相关系数为R=0.964,显著水平P<0.001,得到了最佳的预测效果.模型对pH值拟合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05 %,同时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26 个pH单位,比基于几丁质酶氨基酸组成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更好.  相似文献   
66.
霍山3种石斛的生长节律及其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霍山3种石斛的生长节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石斛生长发育的物候期有明显的差别,米斛新茎的生长集中在3月下旬~8月份,新茎生长期150d左右;铁皮石斛生长集中在4月下旬~9月下旬,新茎生长期154d左右,而铜皮石斛生长则集中于4月初~9月初,新茎生长期160d左右。米斛生长只有一个生长高峰,而铁皮石斛和铜皮石斛生长有双峰现象。石斛虽然是一种生长在高山的阴生植物,但霍山3种石斛全年生长要求一定积温和温度。米斛年积温2070℃,铁皮石斛年积温2256℃,铜皮石斛年积温2248℃。米斛和铜皮石斛生长的最适温度20℃。而铁皮石斛生长的最适温度23℃。8月份温度渐低,当温度回落又可适宜生长时,铁皮石斛和铜皮石斛还有一次小的生长过程,但是米斛仅有一次生长高峰。湿度和光强与生长负相关。适宜的降水也是石斛生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7.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具有强大的组织再生修复及免疫调节功能,广泛应用于损伤性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但其过早凋亡会降低临床疗效,且机制不明。研究发现,胍丁胺(agmatine, AGM)可通过抑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生成发挥抗炎功能,对脓毒症小鼠具有保护效应。移植MSCs治疗脓毒症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二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AGM是否影响MSCs生存却未见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AGM对MSCs生存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MSCs之前,该研究通过检测细胞表面marker(CD29、CD34、CD44、CD45、CD90和CD105)及三系分化(成脂、成骨、成软骨)对其进行了鉴定。为了深入探究AGM对MSCs的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GM处理后MSCs的凋亡率(Annexin V)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经AGM处理后MSCs的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蛋白p-AMPK、p-mTOR、p-S6K1、Cl-Caspase3的表达水平。之后进一步添加AMPK siRNA检测AGM诱导MSCs凋亡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 AGM在体外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诱导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化,导致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上调,从而介导MSCs凋亡。而AMPK siRNA处理能明显恢复mTOR通路,并抑制AMPK活化,使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降低,进而减弱AGM诱导的凋亡效应。该文揭示了AGM可通过AMPK途径诱导MS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68.
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活性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藉均匀设计(UD)方法,构建了苏云金杆菌(Bt)杀虫晶体蛋白氨基酸组成特征与其杀虫活性之间关系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当惩罚系数为0·01、epsilon值为0·2、gamma值为0·05、域值为0·5时,该模型对Bt杀虫晶体蛋白杀虫活性的预测平均准确率达73%。  相似文献   
69.
大鼠脑组织Nav1.5钠通道的基因克隆及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阐明大鼠脑组织Nav1.5钠通道α亚单位的编码基因、分子特性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各脑叶的分布差异,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大鼠脑组织Nav1.5钠通道α亚单位进行了克隆(命名为rN1),并比较其在不同发育阶段各脑叶的分布情况.rN1基因编码2016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显示,其与rH1氨基酸相似性为96.53%,与hNbR1相似性为96.13%.在DI-S3~S4发现与rH1不同的一个新的外显子(第7外显子),同时发现DⅡ~Ⅲ选择性剪切了第20外显子(53个氨基酸残基)的异构体(命名为rN1-2).分布结果显示,大鼠脑组织Nav1.5钠通道α亚单位在不同发育阶段各脑叶分布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证实,Nav1.5钠通道在大鼠脑组织显著表达,存在脑叶的分布差异,而且随着脑组织的发育,其表达逐渐趋于稳定,实验证实Nav1.5钠通道基因编码了一个新的外显子而且其表达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70.
氟微量元素矿化液对葡糖基转移酶及乳酸脱氢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采用氟与微量元素联合制成以钙、磷为基础,含有氟和微量元素的矿化液,探讨该矿化液对致龋毒力因子--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胞外葡糖基转移酶(GTF)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 选用国际标准菌株ATCC S.mutans 25175和S.Sobrinus6715为实验菌珠,采用厌氧菌的连续培养技术培养细菌,用微量酶化学分析方法检测矿化液对GTF和LDH酶活性的影响,用菌液的吸光度(ABS)来描述。结果 无氟矿化液对GTF酶活性无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而含氟矿化液和氟微量元素矿化液对GTF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两两比较,万2以氟微量元素矿化液的作用最强;氟微量元素矿化液对LDH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而无氟矿化液和含氟矿化液对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