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51.
当今世界,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肿瘤疾病中,化疗可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增强放疗的疗效,是治疗肿瘤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肿瘤多药耐药是影响化疗药物疗效、引起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影响肿瘤患者的治愈效果,降低生存率。如何提高化疗的疗效,延长肿瘤患者的寿命成为医学界的难题。纳米载药系统是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相对于单一药物,纳米载药体现了许多优越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纳米级颗粒更有利于药代动力学,这些纳米载药颗粒通过被动和主动的机制表现出在全身血液循环寿命延长,持续的药物释放动力,使其能更好的在肿瘤细胞中积累而发挥作用,提高化疗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肿瘤多药耐药研究中主要的纳米载体以及它们在逆转多药耐药方面的应用,并展望载药系统的有更多更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局麻下玻璃体切割术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局麻监测下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72岁,ASA分级Ⅱ级~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25例。D组患者于术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以0.2-0.4μg/kg.h的速度持续输注,M组术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术中按需静注0.5 mg/次。维持VAS评分≤4分,Ramsay评分2-4分。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辅助用药及患者对镇静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给药后,M组T5时点MAP较T0显著下降(P0.05),D组T10及以后各时点MAP较T0显著下降(P0.05);D组T5及以后各时点BP较T0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及M组组内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T30时点HR较T0显著下降(P0.01),而在T5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D组下降更为显著。给药后各时点,D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M组(P0.05),30 min时达最低。两组Ramsay镇静评分给药后5 min均达2级以上,与给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D组给药后30 min及以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M组(P0.01)。给药后各时点,两组组内和组间SPO2和R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患者满意度较M组更高(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玻璃体切割术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镇静效果良好,疼痛感觉减轻,舒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肺癌病灶的检测能力以及肿瘤/肝脏比值对肺部良恶性病灶及胸部小病灶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肺癌疑诊患者41例CT测量肺部原发病灶最大直径4.16±2.81厘米(最小直径1.3厘米,最大直径16厘米),以病理结果作为判断标准,通过t检验及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研究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肺部病灶、肺及纵膈小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肺部良恶性病灶的肿瘤/肌肉(T/N)、肿瘤/肝脏(T/L)比值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L比值在肺部良恶性病灶和肺及纵膈最大横径小于3 cm的病灶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810,均大于T/N比值相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60)。T/N=3.5为界值时,诊断肺部病灶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71.4%,准确度为0.614;诊断最大横径小于3 cm病灶的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80%,准确度为0.50。T/L=2.3时诊断肺部病灶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5.7%,准确度为0.657。T/L=1.6时诊断最大横径小于3 cm病灶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80%,准确度为0.70。结论:T/N=3.5为界值时,对于肺部病灶及肺及最大横径小于3 cm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能力较好。T/L比值对于肺部良恶性病灶和肺及纵膈最大横径小于3 cm的病灶诊断价值均高于传统常用的T/N比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良好的应用于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肺癌的诊断中。  相似文献   
54.
纤维素酶在饲料、造纸、纺织和纤维素乙醇生产等领域有重要用途,因而备受关注。使用稻草为唯一碳源进行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富集,从云南大理苍山地区的土壤样品中筛选获得1株纤维素降解真菌DLCS-F18,其适宜生长温度为15-40℃、pH 2.0-13.0。通过形态学和IT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DLCS-F18被鉴定为曲霉属菌株Aspergillussp.。使用稻草发酵培养基进行诱导,发现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4.0,最适温度为65℃,在pH 3.0保持85%的活性,在75℃保持70%以上的活性,在大多数金属离子和酶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活性表现稳定。菌株发酵84h的上清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最高活性为(5.4±0.2)U/mL。这说明DLCS-F18所分泌的纤维素酶是嗜酸嗜热纤维素酶,其酶学特性预示着菌株在木质纤维素水解和动物饲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目的:以马铃薯渣为原料,探究提取马铃薯渣中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通过生物法 酶法、超声波裂解、高速剪切等技术提取马铃薯渣中所含的膳食纤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试验数据。 结果: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pH为5、酶解温度45℃、酶添加量30U/g、酶解2.5h。结论:本研究膳食纤维的提取率达25.87%,并测得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7.1g/g、7.5mL/g,该工艺条件可有效提取马铃薯渣中的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56.
不同Hg浓度下水稻中Hg的分布累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土壤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土壤中Hg的形态分布,以及不同Hg浓度下,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各组织中Hg的分布规律和累积特征.土壤Hg存在的形态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氧化态>>溶解与可交换态≈特殊吸附态,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土壤中的Hg呈现从残渣态向有机结合态转化的趋势,有机结合态Hg平均占比为61.7%,是土壤Hg最重要的存在形态.Hg在水稻不同部位的浓度分布呈现W根>W叶>W茎>W穗>W籽粒,分析表明,水稻根、茎和籽粒中的Hg与土壤各形态Hg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在水稻生长后期叶片中Hg与土壤Hg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叶片Hg与大气Hg进行交换起主要作用,改变了累积状况.随着土壤Hg浓度的增加和生长期的延长,根对Hg的束缚能力逐渐增加,根部Hg累积量增大,所占比例上升,而茎和叶的累积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7.
为探究不同改良剂对酸性土壤铝(Al)胁迫条件下镉(Cd)锌(Zn)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生长以及镉和锌吸取修复效率的影响,分别添加不同种类改良剂(钙镁磷肥(CMP)、MgCO3、KH2PO4)和不同浓度CMP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CMP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pH值并降低土壤交换性Al的浓度,MgCO3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降低土壤交换性Al的浓度,KH2PO4能够降低土壤中交换性Al浓度但未改变土壤pH值。施用适量的CMP(9.39 mg/kg)能够提高伴矿景天生物量和Cd、Zn吸取修复效率,用量过高会抑制伴矿景天生长和Cd、Zn修复效率;施用MgCO3可增大伴矿景天生物量和Cd、Zn修复效率,施用KH2PO4反而抑制了伴矿景天生长。酸性土壤上施用适量的CMP和MgCO3能够缓解伴矿景天的铝毒作用,维持较高的重金属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58.
山牡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山牡荆根茎的化学成分。山牡荆根茎经80%丙酮提取,采用硅胶和凝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山牡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牡荆葡基黄酮(2)、20-羟基蜕皮素-20,22-单丙酮化合物(3)、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4)和胡萝卜甾醇(5),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9.
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藻类植物432种(含54个变种和2个变型),隶属于6门8纲24目45科96属。其区系成分以国内外广泛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38.44%,还出现热带种类和高海拔高纬度冷水性种类。此外,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比较反映了分类级别越高,其相似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60.
利用ISSR标记,对来源于中国7个省(市)的44个扁蓿豆居群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8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的16条引物,对44个扁蓿豆居群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33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31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15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7.08%。扁蓿豆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36~0.908之间。利用UPGMA聚类分析,44个扁蓿豆居群被划分为8个类群,与地理来源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