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中国仓鼠细胞株Wg3h中,通过BrdU处理获得了两个抗30μg/ml BrdU和两个抗60μg/ml BrdU的抗性细胞亚系。银染NORs(Ag-NORs)的分析表明,除了一个抗性细胞亚系外,其他3个亚系NORs的活性都明显地被BrdU所抑制,即主要是表现在细胞Ag-NORs数和携带Ag-NORs染色体数的明显减少。不同BrdU抗性亚系NORs活性被抑制的程度可有很大的差异。在培养基里除去BrdU后,抗性细胞被BrdU抑制的NORs活性可以逐步得到恢复,但其恢复的速度显然比Wg3h细胞缓慢得多。抗性细胞NORs活性受抑制,与Wg3h细胞一样,是由于BrdU毒性的缘故。  相似文献   
32.
Cullin4A (CUL4A)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中泛素E3连接酶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UPS是细胞内蛋白降解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UL4A可以通过CUL4A-DDB1-E3途径调节细胞中的一些功能蛋白质,产生相应的作用.本文就CUL4A在基因组的稳定、细胞周期的调控、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胚胎发育、造血干细胞及脑缺血性损伤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乌鲁木齐地区128例维吾尔族和100例汉族细菌性阴道病妇女患者全血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的水平.所有患者阴道分泌物同时进行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结果:维吾尔族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和唾液酸酐酶阳性率明显高于汉族患者(P<0.05);两民族患者间白细胞计数、过氧化氢酶和白细胞酯酶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族、汉族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各有特点,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34.
目的构建并鉴定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报告基因的人源CUL4A(hCUIAA)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Ad—hCUIAA—GFP,探求bCUIAA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特点。方法扩增hCUIAA基因,并通过In—FusionPCR克隆技术构建穿梭质粒pDC315-EGFP—hCUIAA,利用AdMaxTM腺病毒包装系统将该穿梭质粒与腺病毒表达载体骨架质粒pBHGloxAEl,E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经GFP荧光检测和Western印迹检测确认hCUIAA的表达后,进一步通过病毒扩增及纯化得到hCUL4A重组腺病毒载体Ad—hCUIAA—GFP。将该载体转染Pc—12细胞,观察hCUIAA—GFP融合蛋白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获得了较高滴度的腺病毒载体Ad—hCUIAA—GFP(1.6×10^12pfu/m1)。荧光检测表明,Ad—hCUIAA—GFP转染Pc-12细胞后72h内,病毒转染率随着时间和病毒转染滴度的增加而增加。DAPI细胞核荧光染色结果表明,hCUIAA—GFP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质部分。GFP荧光检测及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hCUIAA—GFP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量随时间和病毒转染滴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带GFP的hCUIAA重组腺病毒载体Ad—hCUIAA—GFP构建成功,掌握了其转染Pc-12细胞的最佳滴度及其在Pc-12细胞中的时空表达特点,为今后对hCUIAA在PC-12细胞中的功能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引流治疗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引起的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患者86例,在超声引导下,8F猪尾巴导管经皮经肝进行胆囊穿刺置管治疗。治疗后用超声进行随访观察,结合临床症状判断疗效。结果:在超声引导下,86例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患者均成功进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经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出院,择期拔管。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微创治疗是不能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化脓性胆囊炎伴胆囊积液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关键发育期诺丽果中主要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检测青果期、硬白果期和熟果期3个熟期的西沙诺丽果实中车叶草酸、去乙酰车叶草酸、东莨菪亭、槲皮素等活性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车叶草苷酸、去乙酰车叶草苷酸、东莨菪亭、槲皮素均能够在3个熟期的诺丽果实中检测到。诺丽的熟度对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熟期的去乙酰车叶草苷酸、东莨菪亭和槲皮素的含量两两之间都差异显著,硬白果期、熟果期与青果期的车叶草苷酸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4种活性物质的含量均随果实的成熟而不断增加,熟果期的4种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分别达到58.422 7 、110.765 0、13.545 5 、0.166 2 mg/100 g,青果期到硬白果期诺丽果中上述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较大。结论:本研究为如何在不同功能导向的诺丽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合理选择不同熟度的诺丽果原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STK15基因是丝/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之一,其扩增和高表达能引起中心体复制扩增,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最终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从而诱发恶性肿瘤。而且,STK15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都具有高表达。目前,研究者们都是通过取人体不同部位的肿瘤组织来研究STK15基因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本次实验首次以建立STK15转基因小鼠模型,来进一步研究STK15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今后的基因诊治提供理论基础。实验方法是首先提取人胚肺细胞总RNA作为模版,根据GenBank中STK15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RT-PCR技术扩增出1200bp的STK15基因片段,克隆到pTZ57R/T载体,通过测序证实序列的正确性。用BamH1和XbaI双酶切载体pcDNA3.1和pTZ57R/T载体-STK15,然后回收、连接pcDNA3.1-STK15、转化、鉴定,从而成功构建了pcDNA3.1-STK15表达载体。然后对小鼠进行超排获得其原核期胚胎,应用显微注射法进行转基因操作,结果是注射成功率77%(701/907),移植鼠共30只,新生小鼠为106只,PCR检测转基因阳性为3只,经过Southern杂交检测有1只转基因阳性鼠,从而建立了转STK15的转基因小鼠模型。通过建立STK15肿瘤动物模型,找出与人类肿瘤相近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控制这些变化的遗传基础,为今后所有的恶性肿瘤的基因诊治提供坚实、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采用PCR法对不同样品进行检测 ,其目的是寻求在小鼠肝炎病毒 (MHV)感染早期 ,可以尽快检测出MHV的一种最佳检测材料。将被感染小鼠的新鲜粪便、干燥粪便、笼具过滤网上的尘埃以及病毒液作为基因检测样品 ,进行检测并比较检出的灵敏度。将灵敏度量化 ,以稀释成不同浓度的cDNA用巢式PCR法能够检出的稀释界限的倍数表示。其结果 :第一 ,从过滤网中的尘埃所得到的cDNA是新鲜粪便的 10 0倍 ;第二 ,从粪便检出的灵敏度不以粪便的干燥而发生变化。第三 ,如果将病毒液放在室温下 ,会随室温干燥 ,检出的灵敏度会大幅度的降低。从以上结果看 ,在过滤网上的尘埃中有大量的MHV存在 ,尘埃中的一部分病毒 ,即使放在室温也能够以稳定状态存在。作者认为 ,将饲育装置的排气过滤器中粘着的尘埃收集 ,作为检测的样品 ,结合巢式PCR法进行测定 ,对于频繁地检测单个饲育笼具或单元式饲育室内的MHV比较简便易行 ,是一种较好的早期监测感染鼠肝炎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背景】环境因子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重要因素,解析半开放条件下酿造过程中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演替的作用对于清香型白酒生产调控具有重要意义。配糟在白酒发酵过程中起着调节发酵速度的作用,其对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揭示使用不同发酵周期配糟对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环境因子及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方法】采用PacBio测序平台和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使用2种配糟酒醅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合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明确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与使用正常发酵周期配糟酒醅相比,使用延长发酵周期配糟酒醅水分较低,而酸度、氨基酸态氮、总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残余淀粉较高;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分析发现,使用延长发酵周期配糟酒醅中细菌α多样性极显著高于使用正常发酵周期配糟酒醅(P<0.001),而真菌α多样性显著/极显著低于使用正常发酵周期配糟酒醅(P<0.05, P<0.001);通过组间差异性分析发现,细菌群落共产生28个差异指示种,而真菌群落共产生15个差异指示种;水分、酸度、氨基酸态氮、还原糖、残余淀粉和总游离氨基酸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0.
昆虫均为完全或不完全变态发育,其幼虫和成虫阶段往往有着不同的资源需求。研究昆虫在幼虫和成虫阶段的生态位和适合度,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昆虫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的认识。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和伊米果蝇(D.immigrans)是全球广布的两种果蝇,它们常常发生在相同的季节,且均在腐烂的水果上产卵,幼虫寄生在其中完成生长发育。本研究通过转瓶实验评估了这两种果蝇在连续竞争过程中的内禀增长率和种内与种间竞争系数,并进一步检验了它们的成虫对产卵场所,以及幼虫对食物的竞争强度,据此计算了两个物种在成虫和幼虫阶段的生态位分化与适合度差异,在当代物种共存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影响两种果蝇共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连续饲养过程中,黑腹果蝇表现出更高的适合度,大概率会竞争排斥掉伊米果蝇。具体而言,两种果蝇在幼虫和成虫期均有极大的生态位重叠,虽然伊米果蝇成虫对产卵场所有着更高的利用率,黑腹果蝇的幼虫在生长发育阶段对饲料有着更高的利用率,但两种果蝇在成虫、幼虫阶段竞争的结果更多地取决于谁先占据资源。本研究表明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对资源利用率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们共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