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植物多样性是调控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最重要的生物因素, 植物多样性丧失深刻影响食草动物, 但由于小型食草动物种群数量波动明显、统计随机性较大等困难, 我们对植物多样性丧失如何影响小型食草动物依然知之甚少。基于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设置的长期植物物种剔除试验, 本研究于2016-2020年7-8月连续调查了植物物种剔除各处理中草原毛虫(Gynaephora alpherakiif)的数量, 分析了植物物种及功能群丧失对草原毛虫的影响。结果表明, 虽然时空差异及统计随机性是影响草原毛虫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但植物物种剔除介导的群落差异对草原毛虫数量的影响依然显著: (1)在各观测时段, 优势种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的丧失导致群落中草原毛虫数量显著减少; 禾草类物种丧失也会减少草原毛虫数量, 但其影响仅在8月显著; (2)杂类草物种丧失通过增加群落中禾草物种多度, 可增加草原毛虫数量; 豆科物种丧失使莎草增多, 也会增加草原毛虫数量; (3)各植物功能群部分物种剔除并未显著影响草原毛虫数量。本研究证实了高寒草甸中草原毛虫数量会因优势植物嵩草和禾草的多度减少或禾草物种丧失而显著减少, 但群落总生物量、个体数和物种丰富度、豆科多度以及各功能群植物同比减少, 都对草原毛虫数量没有明显影响。这些结果说明在随机作用主导下, 植物群落中的特定功能群相对多度(而非物种多样性)变化深刻影响草原毛虫适合度, 进而影响生态系功能及服务; 未来生物多样性研究及草地虫害生物防控中应更多考虑统计随机性及植物功能多样性对小型食草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生活中常见的真菌(酵母菌、青霉菌、毛霉和黑曲霉)为实验菌种,采用水粗提法和酒精粗提法提取藤茶中的有效成分,探究藤茶对常见食品的防腐作用,以及用打孔法探究藤茶对酵母菌、青霉菌、毛霉和黑曲霉等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藤茶对酵母菌、青霉菌、毛霉和黑曲霉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延长食品腐败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是一类极易发生局部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CD9蛋白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CD9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诊断明确的口腔鳞癌肿瘤患者石蜡标本合计80例,通过免疫组化手段对CD9蛋白表达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CD9蛋白的表达水平分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CD9蛋白的关系。结果:CD9在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正常表达,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率低,其表达水平和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最终分期有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CD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CD9蛋白水平的低表达或不表达可能预测着肿瘤具有更明显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可能成为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22种木莲属植物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标记分析技术探讨了22种木莲属植物的遗传亲缘关系。选用13对SRAP引物组合对木莲属22个种的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2个种共扩增出981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94.8%;在Nei’s遗传相似性系数0.70处,UPGMA聚类将22个种分为5个类群,在0.715分为9个亚类;22种木莲属植物的Nei’s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化范围为0.625(乳源木莲与球果木莲之间)~0.914(中缅木莲与滇南木莲之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96。其中中缅木莲、滇南木莲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914,两者亲缘关系最近。该结果支持将巴东木莲、乳源木莲、滇桂木莲分别作为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15.
CBR2激活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麻素CBR2受体激动剂AM1241预处理对脂多糖(LPS)和γ-干扰素(IFN-γ)所致炎症反应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损伤的影响。方法:联用LPS和IFN-γ作为小胶质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AM1241组、LPS/IFN-γ组和AM1241+LPS/IFN-γ组;AM1241组和AM1241+LPS/IFN-γ组经AM1241预处理2h,LPS/IFN-γ组和AM1241+LPS/IFN-γ组用含LPS和IFN-γ的培养基培养24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代谢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细胞培养基中炎症因子释放量,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与LPS/IFN-γ组相比,AM1241+LPS/IFN-γ组细胞代谢率明显升高(P<0.05),NO、TNF-α、IL-1β和IL-10释放量明显减少(P<0.05),活化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大麻素CBR2受体激动剂AM1241预处理可减轻LPS和IFN-γ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发病机制及意义。方法:入选27例再障患者,其中重型再障15例,轻型再障l2例,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参试者外周血Thl和Th2细胞,RT-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再障患者血浆T-bet mRNA与Th1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GATA-3 mRNA与Th2细胞明显降低(P<0.05、P<0.01)。与轻型再障患者相比,重型再障患者血浆转录因子T-bet mRNA及Th1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GATA-3 mRNA水平与Th2细胞比例也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T-bet与GATA-3异常表达可增强Th1细胞功能,抑制Th2细胞功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异常,最终引起再障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hMR-1为本实验室首次克隆发现的一个人类新基因 ,是一种和三种肌肉收缩蛋白及多种细胞信号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的膜蛋白。经与鼠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同源分析后设计合成引物 ,利用RT-PCR技术从小鼠C57BL 6J脾脏T淋巴细胞总RNA中反转录得到鼠源MR-1基因 (mMR-1) ,提交GenBank ,收录号 (AY2 99972 )。序列分析证明其与人源MR-1基因 (hMR-1)同源性为 90.1%。构建表达载体pPIC9 mMR-1电转化PichiapastorisGS115 ,筛选得到整合分泌表达mMR-1蛋白的重组酵母菌株。表达目的蛋白分子量 25kD ,诱导 5d时产量达到 50mg/L ,通过Westernblot验证了表达产物的正确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新基因MR-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巴西蘑菇能够降解棉籽壳和麦草两种培养基中木质纤维素复合体中的全部组分,属于白腐真菌;巴西蘑菇降解的有机物质的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其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仅为4.41%~5.25%;在栽培前期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主要在菌丝生长阶段被利用,而木质纤维素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碳源;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巴西蘑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82.39%~84.50%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19.
应用RACE技术,从‘大红’苋菜中克隆到1条MYB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AmMYB1(登录号为KU557504)。AmMYB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723bp,可编码240个氨基酸。其基因组序列与cDNA比对后显示,AmMYB1基因含有1个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mMYB1具有2个连续的MYB结构域,是一个典型的R2R3-MYB;同源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甜菜红素相关BvMYB1的一致性最高,达到54%。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mMYB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AmMYB1基因在‘大红’苋菜叶片红色部位的表达量高于绿色部位;在甜菜红素含量高的叶和茎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根;在光照条件下表达量高于遮光处理;在红叶品种中的表达量高于绿叶品种。研究结果表明,AmMYB1基因可能是苋菜甜菜红素合成途径中重要的正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DlDRM1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学信息分析,并检测其在体胚发生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2,4-D、IAA、KT)处理下及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以揭示DlDRM1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1)从龙眼转录组unigene序列筛选获得龙眼结构域重排甲基化酶1基因(命名为DlDRM1)全长序列,并利用RT-PCR法从‘红核子’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克隆获得DlDRM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Y990493);DlDRM1基因cDNA全长2 574bp,包括494bp的5′UTR,184bp的3′UTR,可编码包含63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lDRM1是一个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其分子式为C_(3104)H_(4839)N_(851)O_(984)S_(28);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龙眼DlDRM1与脐橙DRM相似度最高(76.85%),二者亲缘关系也最为接近。(3)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DlDRM1在龙眼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果肉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花蕾,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DlDRM1基因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而且在非胚性愈伤向胚性愈伤转变过程中DlDRM1基因的表达量呈逐步下降趋势,说明DlDRM1基因与体胚胚性呈负相关关系,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定浓度的IAA和2,4-D能够促进DlDRM1基因的表达,而KT则抑制DlDRM1的表达。(4)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DlDRM1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