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抗性库蚊酯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抗性库蚊酯酶基因,引入原核表达载体pRL439,转化大肠杆菌HB101细胞,获得表达。通过酶切、Southern杂交鉴定重组质粒。研究了重组菌酯酶的活性,重组质粒pRLB1表达的酯酶具有高酶活并能高效降解酯酶的特异性底物α乙酸萘酯(αNA)和β乙酸萘酯(βNA);经对重组菌进行细胞固定化后降解农药三氯杀虫酯(7504),反应时间短,降解效率高  相似文献   
92.
气候变化情景下大沙鼠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是中亚地区典型的荒漠啮齿动物,其采食和掘洞行为造成了荒漠林和荒漠草原退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基于大沙鼠分布数据、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大沙鼠在当前气候和温室气体低、中、高3种浓度排放情景下2050年和2070年的潜在适生区,分析亚洲大陆未来气候条件下大沙鼠适生面积和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大沙鼠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值达到0.9以上,预测的准确性达到"极好"。经刀切法分析(Jackknife)表明,影响大沙鼠在适生区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变量为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土壤基本饱和度、最干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和土壤可交换钠盐。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气候场景下2050年高适生区面积较当前分别增长15.78%、15.10%和13.44%;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气候场景下2070年高适生区面积较当前增长8.32%、13.18%和18.18%。中国大沙鼠适生区范围内,新疆所分布的大沙鼠适生区分布范围变化较大,3种情景模式下大沙鼠的适生区位置向新疆北部扩张;甘肃适生区位置向西北部扩张;内蒙西北部和阿拉善地区大沙鼠的适生区位置向四周扩张。研究揭示了未来气候下大沙鼠高适生区范围和空间变化,并得到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对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利用以栽培稻9311为受体、普通野生稻为供体的染色体单片段置换系CSSL182,检测到一个与粒宽相关的QTL。CSSL182与受体亲本9311粒型性状差异显著,且只在8号染色体有一个野生稻导入片段。构建CSSL182/9311的F2次级分离群体,将粒宽QTL初定位在8号染色体的标记RM447和RM264之间,贡献率达22.49,将该QTL命名为qGW8。随后进一步设计区间内多态性分子标记引物,检测F2群体的2000株分离个体以及F2:3群体交换单株,结合后代表型验证,最终将qGW8精细定位到8号染色体10kb区间内。该区间内含有3个候选基因,基因测序发现这3个基因在双亲之间均含有丰富的变异。对双亲籽粒颖壳细胞电镜扫描观察发现,CSSL182的颖壳细胞宽度比9311减少16.7%。这一结果表明qGW8中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通过改变颖壳细胞形状影响粒型。  相似文献   
94.
线粒体作为重要的细胞器,在植物进化适应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抗旱耐寒常绿阔叶灌木沙冬青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是第三纪孑遗植物,研究该植物线粒体基因组与长期进化适应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用常规的方法难以分离纯化获得沙冬青线粒体基因组DNA,限制了沙冬青线粒体功能基因组研究。该研究利用不连续蔗糖梯度密度离心和DNase I消化技术,成功获得了高纯度沙冬青线粒体DNA,该线粒体DNA的纯度和完整性满足建库的要求,为沙冬青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其他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
严玉荣  赵晨辰  杨睿  周婷  许娜 《生物工程学报》2018,34(12):2007-2015
旨在探讨IFN-γ诱导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的表达、对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用不同浓度IFN-γ作用MDA-MB-231细胞后,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PD-L1、细胞迁移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ERK、p-ERK、Jak2及p-Jak2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利用免疫荧光实验进一步检测细胞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IFN-γ可上调PD-L1的表达,使细胞划痕融合率显著增高,细胞迁移速率显著加快;波形蛋白和N-钙黏蛋白的表达量升高,E-钙黏蛋白表达量下降;ERK、p-ERK、Jak2及p-Jak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加U0126后PD-L1、ERK及p-ERK表达水平下降,而加入AG490后,PD-L1、Jak2、p-Jak2表达水平下降。结果表明IFN-γ能上调乳腺癌细胞PD-L1表达水平,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促使细胞从上皮向间质转化,而这一过程可能与ERK及Jak2-STA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96.
甘肃小陇山油松与柴胡栽培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细菌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群落组成、数量及多样性能够反映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不同植被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健康状况,对实现植被管理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小陇山移栽至耕地(耕地前期种植柴胡)后生长4年的人工油松苗(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土地和长期种植柴胡(Bupleurum chinense)土地的表层土壤(0—30 cm)为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种人工植被下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定,分析了土壤细菌的Alpha多样性、群落组成和丰富度,并研究土壤化学性质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不同植被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无明显差异,但油松地土壤细菌群落均匀度明显小于柴胡地土壤。2)所测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细菌的37个门,84个纲,168个目;其中,主要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且油松地土壤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富度显著低于柴胡地土壤(P 0. 05),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丰富度却显著高于柴胡地(P 0. 05);主要的优势菌纲为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纲(Gemmatimonadetes),但各优势菌纲的丰度在两个植被土壤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富度与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富度与全氮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RDA分析发现,碱解氮和全氮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最主要因子。可见,油松和柴胡植被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不大,但油松地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分配较柴胡地集中,且优势细菌门中的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在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同时,碱解氮和全氮含量是影响2种植被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这些结论为了解小陇山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提供理论,也为当地进行人工油松苗的种植、经营及土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且预后差。mi R-21可通过转录后调控机制调节多种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侵袭迁移相关的肿瘤抑制因子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i R-2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是一个潜在的肺癌诊断与转移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98.
记述新颚螨属NeognathusWillmann1952-新种:介六新颚螨,新种Neognathusjidliuisp.nov。  相似文献   
99.
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技术,从北京和美国加州的有机磷杀虫药剂抗性库蚊复合品系中分离出一条49kb的酯酶基因扩增片段。该片段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扩增单元,也是迄今分离出的最大的一条昆虫酯酶基因扩增片段,扩增基因结构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本文还重点讨论了DNA大片段的制备方法和脉冲电场电泳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100.
乔传令 Raym.  M 《昆虫学报》1996,39(3):225-232
在库蚊Culex pipiens品系中,非专一性酯酶的过量产生是对有机磷杀虫药剂抗性的普遍机理。酯酶基因位于紧密连锁的A和B座位上。现已知所有酯酶B的过量产生都是基因扩增的结果。为了确定不同国家库蚊品系的酯酶B1的过量产生是否都是相同DNA单基因型扩增的结果,我们构建了酯酶B1结构基因扩增区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了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发现不同地理位置的酯酶B1库蚊,如法属圭亚那,委内瑞拉、波多黎各岛、美国加利福尼亚和中国北京,都有着相同的单基因扩增,但在扩增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异。我们认为无论在美洲或亚洲,凡是酯酶B1扩增的库蚊都为同一个起源,之后经迁移而传播到各地;同时发现酯酶B1扩增的库蚊与酯酶A2一B2扩增的库蚊相比,其迁移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酯酶B1扩增的库蚊仅仅限于美国、加勒比和中国的一些地区,而酯酶A2-B2扩增的库蚊则广泛地分布于美国、加勒比、亚洲、非洲、太平洋各岛及欧洲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