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培贵  王鸣  杨祝良  张力 《菌物研究》2011,9(4):187-189
<正>国际著名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我们的尊者恩师臧穆先生,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2011年11月10日7时在昆明逝世,享年81岁。先生的一生,是勤劳奉献的一生,他善于独立思考,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广识同行,为我国真菌学研究和发展奉献了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对我院发生的临床给药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临床给药差错的影响因素,不断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发生临床给药错误的患者资料,对200起发生在我院的临床给药错误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发生的200起临床给药错误案例中,药品错误、剂量错误和遗漏在给药错误中的比例占74%;且非节假日发生临床给药错误的次数高于节假日;职称、工作年限和系统设备对降低临床给药错误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结论:规范给药管理制度,增加护士值班人数、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将给药管理视为一个整体,实行全员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临床给药错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3.
代洁  林玲  周丹  艾青  葛璞  张力 《生理学报》2016,(1):35-40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重要的代谢调节酶及炎症调控新靶点。以往研究显示,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转甲酰酶(5-amino-4-imidazolecarboxamide riboside,AICAR)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脂多糖/右旋半乳糖胺(lipopolysaccharide/D-galactosamine,LPS/D-gal)诱导的爆发性肝炎。由于炎症可通过激活凝血反应加重组织损伤,本研究旨在以炎症诱导凝血反应为切入点探讨AICAR保肝效应的机制。腹腔注射LPS/D-gal建立爆发性肝炎小鼠模型,用Western blot检测肝内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以及细胞核内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蛋白表达,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m RNA表达,用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乳酸(lactic acid,LA)水平。结果显示,LPS/D-gal可促进小鼠肝细胞内TF蛋白表达,提高细胞核内NF-κB p65水平,上调HIF-1α蛋白及EPO m RNA表达,并提高肝组织LA水平;而AICAR干预后,以上指标均明显下调。以上结果提示,AICAR可通过抑制NF-κB活性下调TF表达及凝血活性,从而减轻肝组织缺氧及代谢紊乱,这可能是AICAR减轻LPS/D-gal诱导的爆发性肝炎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4.
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injury, AILI)是一类普遍的药物源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造成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IF)的主要原因。Kupffer细胞为肝脏固有巨噬细胞,是机体先天免疫重要组成部分。Kupffer具有促炎和抗炎的双重作用,通过识别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激活细胞内炎症信号,释放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和趋化因子。Kupffer在AILI氧化应激、细胞招募、炎症反应、肝再生和纤维化等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对AILI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我国新疆伤寒沙门菌分离株XJ19与全基因组测序的国际标准菌株CT18的蛋白表达差异,并推算基因差异。方法:运用二维蛋白电泳,对CT18和XJ19在体外培养基中的全菌蛋白进行分离,使用PDQuest软件找到其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对CT18差异蛋白编码基因设计引物,以XJ19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检测CT18差异蛋白编码基因在XJ19的存在情况。结果:菌株XJ19中存在53个特异蛋白点,鉴定出47个,但这些蛋白的编码基因在CT18中均存在,其中36个蛋白点在CT18的蛋白谱中不存在,11个蛋白在CT18中处于其他修饰状态;CT18中找到13个特异蛋白点,质谱鉴定出7个,其中6个所对应基因在XJ19中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但点C9蛋白的编码基因在XJ19中不存在。菌株XJ19中的多个差异蛋白参与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及信号感应调控,此外超氧化物歧化酶、外膜蛋白OmpA呈现与CT18不同的修饰状态。结论:我们认为不同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遗传差异不仅仅是基因的有或无,还包括蛋白的不同表达和修饰所造成的不同调控机制和代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分析霍乱弧菌产毒株和非产毒株在甘露醇发酵液和LB(Luria-Bertani)培养液中生长的基因表达谱和代谢差异特征.[方法]提取甘露醇发酵液和LB培养液中霍乱弧菌甘露醇慢发酵株(产毒株)N16961和快发酵株(非产毒株)93097生长第一小时的总RNA,应用霍乱弧菌N16961基因组芯片分析各菌株在不同培养液中的表达差异基因.[结果]筛选出产毒株N16961在甘露醇发酵液和LB中表达差异基因142个,非产毒株93097有418个,这些表达差异基因主要分属于6个不同的功能类群,主要是转运结合、能量代谢以及蛋白质合成代谢功能.[结论]甘露醇发酵液和LB中产毒株和非产毒株的许多功能基因的转录水平有显著差异,这些表达差异基因可能与霍乱弧菌在甘露醇发酵液中代谢产酸有关,这为进一步分析霍乱弧菌代谢甘露醇的机制、以及分析产毒株与非产毒株的甘露醇发酵快慢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旨在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细胞株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培养HUVECs细胞株,用 1 mg/L LPS及不同浓度的HYSA处理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硝基还原酶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iNOS表达.结果表明0.01、0.1 mmol/L HYSA对LPS引起的iNOS升高无明显作用,但1 mmol/L HYSA能明显抑制LPS作用后高度表达的iNOS量.因此,HYSA能下调LPS所致iNOS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有助于临床治疗血管炎症疾病.  相似文献   
108.
 利用竹红菌甲素并结合其光敏特性进行了动物体内的抑瘤试验。发现患瘤局部表皮涂布竹红菌甲素软膏或局部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甲素花生油溶液、并经光照致敏后能使小鼠S-180实体肉瘤生长减缓,甚至有个别消退。同时利用细胞培养法和~3H标记化合物参入法进行了甲素抑瘤作用的定量分析。发现作用时间固定时(光照40分钟后继续培养3小时),大于12.5ng/ml浓度的甲素能明显抑制~3H-TdR、~3H-UR和~3H-Leu对S-180肉瘤细胞的参入速率;剂量与抑制率呈正相关。据此结果求出甲素对S-180肉瘤细胞的有效抑制浓度(LD(50))为40ng/ml。光照组与无光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用Ebrlich腹水癌细胞为研究体系也得到了类似的试验结果。实验结果提示竹红菌甲素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这种作用与其光敏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较高效的表达外源基因系统。由于多角体病毒中多角体蛋白基因的非必需性、高表达性、重组病毒的易鉴定等特性,以及多角体蛋白基因的强启动子使其特别适于基因工程中作为表达载体,借助于转移载体可将外源目的基因转移到野生型AcMNPV中,在一个被转移载体和野生型AcMNPV共转染的细胞内,可以通过同源重组完成目的基因的转移。应用不同的转移载体可表达出融合及非融合蛋白质。经该系统表达的重组蛋白质具有生物学活性,其中大部分进行翻译后剪接产生与天然蛋白质相似的重组蛋白质。这些产物的抗原性,免疫原性和功能都与天然蛋白质非常相似。目前,应用该系统已成功地表达了许多酶、生长因子、病毒抗原包括病毒的外壳蛋白等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本文对如何最大限度表达外源基因及该表达系统的发展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0.
张力  周锦超 《广西植物》1998,18(2):97-99
研究了部分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和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无于1995年两次联合采 标本,本文报道了绒苔科和拟平藓属为香港苔藓植物新记录,分别基于绒苔和钝叶拟平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