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spergillus fumigatus来源的植酸酶具有热稳定性好、pH作用范围广的优点, 但其比活性很低。设计的植酸酶Q23L突变能在pH4.5~7.0范围内大幅提高比活性,但pH稳定性却显著下降, 为了进一步改良Q23L的pH稳定性, 在Q23L分子上加入了G272E突变。将原酶、突变酶Q23L和突变酶Q23LG272E分别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表达酶经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突变酶Q23L的比活性比原酶显著提高, 在pH5.5比活性由51u/mg提高到109u/mg, 但其pH稳定性, 尤其是在pH3.0~4.0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却显著降低,低于80%。突变酶Q23LG272E在pH3.0~4.5和pH6.5~7.0时的稳定性比Q23L有所提高, 恢复到原酶的水平,而比活性基本维持在Q23L的水平。通过一级序列和三维结构比较,分析了可能影响Q23LG272E酶学性质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植酸酶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32.
我国部分白菜型油菜 RAPD 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研究用RAPD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以湖南和湖北省油菜为主的34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离差平方和,用Ward's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变异与生态地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湖南和湖北两省的白菜型油菜品种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在DNA水平上可将所分析的34个品种分成8个类群。作者对研究结果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3.
表达Harpin蛋白的转基因马铃薯降低晚疫病斑生长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苹果火疫病菌 (Erwiniaamylovora)的Harpin蛋白基因和马铃薯 prp1 1基因启动子为主要元件 ,探索了以利用病原侵染诱导植物过敏性反应为目标的抗病基因工程新策略 .通过构建Harpin蛋白基因的 3个植物表达载体和遗传转化 ,获得68个转基因马铃薯植株 .Southern ,Northern和Westernblot分析证明 ,Harpin蛋白基因实现了在转基因植株中的插入、转录和蛋白表达 ,用Phytophthorainfestans复合生理小种测定表明 ,Harpin蛋白在转基因植株中的组成型表达和病原侵染诱导表达均能降低病斑的扩展速率 ;在病原侵染诱导Harpin蛋白基因表达的转基因植株中 ,发现有 2个植株共 3 0个接种叶片上无菌丝形成 ,病斑局限于接种点内 ,表明过敏性反应的遗传操作在植物抗真菌病基因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34.
35.
1植物名称麒麟紫葳(Radermachera sinica),又名幸福树、菜豆树. 2材料类别植株带芽茎段. 3培养条件芽诱导、分化培养基:(1)MS 6-BA0.5 mg·L-1(单位下同) IBA 0.2;生根培养基:(2)1/2MS IBA 0.5.上述培养基均添加3%蔗糖、0.6%琼脂,pH(5.8 0.1).培养温度为(28 2)℃,光照时间10 h·d-1,光照度为2 000 1x.  相似文献   
36.
维生素E是一类人体必需的脂溶性抗氧化剂, 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2-甲基-6-叶绿基-1,4-苯醌甲基转移酶(MPBQ MT)是天然维生素E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 催化MPBQ甲基化, 生成DMPBQ。从拟南芥分离了MPBQ MT基因1018bp的启动子序列, 构建了含该启动子和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 获得了转基因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 在MPBQ MT启动子驱动下, 报告基因GUS在拟南芥的茎、叶、花萼、雄蕊、种荚均有表达, 且在茎、叶、种荚中表达量较高, 而在根、花瓣和种子中则没有观察到GUS基因的表达, 表明MPBQ MT基因可能仅在拟南芥幼嫩茎、叶、种荚等绿色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  相似文献   
37.
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NA(携带有除草剂Basta抗性基因bar和Ds因子)转化中花11水稻群体中,获得了一个叶片发生明显内卷的突变体R1-A。经过连续三代的分离鉴定,获得突变体的纯合株(R1-A2),并与中花11号进行杂交,在调查的36个F_1植株中,全部表现为卷叶,并对Basta除草剂都表现为抗性。在852个F_2单株中,卷叶为645株,正常叶207株,卷叶和正常叶的比例为3:1,其中,卷叶株均对Basta表现抗性,正常叶株均对Basta表现敏感,表明卷叶性状和Basta抗性存在着共分离关系。用扩增Ds因子的引物,对F_2中45个卷叶抗性株进行PCR鉴定,都获得预期长度的Ds因子片段,进一步表明在这些卷叶的植株中都有T-DNA的插入;而30个正常叶敏感株都不能检测到Ds的特征片段。在以卷叶突变(R1-A2)为回交亲本的F_1B_1植株中,全部植株表现卷叶;在以中花11号为回交亲本的F_1B_1植株中,卷叶和正常叶植株的分离比为1:1。上述结果表明该卷叶突变是个显性突变,受一个基因所控制,且该基因的突变与T-DNA的插入有关。  相似文献   
38.
维生素E是一类人体所必需的脂溶性的维生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γTMT)是维生素E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催化γ、δ-生育酚甲基化,生成α、β-生育酚。从拟南芥中分离了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基因1552bp的启动子序列,构建了含有该启动子和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获得了转基因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在γ-TMT启动子的驱动下,报告基因GUS在拟南芥的叶、茎以及花均有表达,且在茎尖、雄蕊和幼叶中表达最强,而在根、种子和种荚中则没有检测到GUS基因的表达,表明γ-TMT基因可能仅在拟南芥某些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  相似文献   
39.
本文报道了一株专性化能无机自养菌——嗜酸热硫球菌(Sulfosphaerellus thermoacido-philum)S-5菌株的某些生理生化和代谢特性。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及其它分析方法研究发现,s一层代表了该菌细悃外被的唯一组成,并由规则排列的六边形亚单位构成,亚单位之间的中心距离为1;.3 nm。s一层的初步电泳染色分析表明,它主要由蛋白质组成,但不含糖蛋白。液相色谱分析查明,细胞外被中不含胞壁酸成份,即没有囊状的肽聚糖层。细胞脂类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出醚键组份而不含酯键。在无细胞提取液中,没有河出卡尔文循环的关键酶——l,5一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可见嗜酸热硫球菌固定coz的途径是不同于其它的硫氧化自养真细菌如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K)的。这些试验结果充分体现了嗜酸热硫球菌的古细菌特征。  相似文献   
40.
饲料用非淀粉多糖水解酶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来源的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s)是单胃动物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其中最主要的是β-葡聚糖和木聚糖,这两种多聚糖可被相应的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降解而消除其抗营养特性。转基因植物可以表达具有活性的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并正常生长发育。含有非淀粉多糖酶的转基因植物可直接作为饲料原料或饲料添加剂替代目前广泛在饲料中添加的发酵酶制剂。综述了两种非淀粉多糖酶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