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芪有效成分研究:Ⅴ.黄芪中清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3.
木岩黄芪的繁殖特点及其与沙生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纯化和体外存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特异性抗体Thy1.1结合尼龙筛方法分离和纯化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比较顶盖提取液对这些纯化细胞的作用。预先以快蓝(fast blue,FB)逆行标记的视网膜细胞悬液,接种在包被了Thy1.1抗体的培养皿上30分钟,冲洗未粘附的细胞,显微镜下计数粘附细胞中FB标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纯度的百分比,最高为95%。用孔径15μm尼龙筛方法分离的纯度仅为60±5%。上述两种方法纯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仅在有顶盖提取液存在时,细胞存活并生长活跃,胞体大且有突起伸出。MTT微量比色法测定培养24小时纯化细胞存活的光密度(OD)值,显示以Thy1.1特异性抗体纯化的细胞,其OD值比值(+Te/-Te)是12.3(0.111/0.009);以尼龙筛纯化的OD值比值(+Te/-Te)是6.4(0.102/0.016);未经纯化的OD值比值(+Te/-Te)是3.8(0.095/0.025)。在上述三组中,加Te与无Te细胞生存的OD值比较,相差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纯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培养中,由于排除了其他细胞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神经节细胞能够更直接地反映顶盖提取液的生物效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纯度越高,其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壁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电镜术、电镜多糖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壁荧光染色以及香豆素抑制细胞壁再生等方法,对细叶黄芪(Astragalusm elilotoides var.tenuis)叶肉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再生及其化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培养24 小时的原生质体表面产生一些突起小泡,有时可见少量纤维组分的形成。培养3 天时这种纤维组分明显增多。至5 天时可清楚看到再生壁是由纤维和颗粒构成。六亚甲四胺银染色证明它们都是由多糖组分组成的。另外,培养36 小时的原生质体有相互粘连的现象。电镜观察、荧光染色及香豆素处理的研究表明粘连与再生壁的形成有关。根据上述观察结果,对原生质体再生壁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器的变化较大。离体培养4h后,线粒体的嵴和基质物质开始增加。培养3—5天后,线粒体的数量增加5倍以上,此时可见大部分线粒体围绕细胞核分布。在培养24h后,高尔基体开始发育,它们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周边区域。多糖细胞化学染色表明,高尔基体内沉积着大量嗜银物质。培养1天后,粗面内质网开始发育。培养3天时,部分叶绿体边缘出现一些空隙结构。随着叶绿体内膜结构的消失,淀粉粒增大,叶绿体逐渐转变为造粉质体。  相似文献   
7.
黄芪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naceus(Fisch)Bunge)为豆科紫云英属植物,其根作为传统中药黄芪之正品。本课题通过以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为活性导向筛选,用核孔膜滤筛法,以IF值为指标,对膜荚黄芪的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黄芪中的黄芪皂甙Ⅱ,Ⅲ,Ⅳ(Astragaloside Ⅱ,Ⅲ,Ⅳ)等皂甙类及芒柄花素(Formononetin),毛蕊异黄酮(Calycosin)等异黄酮类化合物,对孵化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8.
9.
10.
两种药用黄芪比较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栽培实验,本文对两种药用黄芪的个体发育节律,根,茎,叶,花及种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研究,为确定蒙古黄芪(AstragalusmongholicusBunge)为独立的种,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