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鹅观草与大麦属间杂种的形态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继明  刘大钧 《遗传学报》1990,17(5):373-376
用活体/离体幼胚培养法成功地获得了鹅观草(Roegneria kamooji,2n=12,SSHHYY)与大麦(Hordeum vulgare,2n=14,11)间的属间杂种。杂交结实率为31.4%,胚培成苗率60.9%。杂种表现一年生,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形态上偏向鹅观草。F_1自交不孕,用大麦回交亦不结实。杂种具有预期的2n=28(SHYI)条染色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形成26.38个单价体,0.67个棒状二价体,0.12个环状二价体和0.02个三价体。本文对双亲染色体组间的同源性以及在大麦育种中利用鹅观草种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应用数量分类探讨鹅观草属的归属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3.
多年生禾草,常具下伸根茎。秆柔弱,单生,微粗造,高50~60cm,径1~2mm,具5~7节,节上被短柔毛。叶鞘无毛,下部者明显长于节间:叶舌先端平截,长约0.3mm;  相似文献   
4.
杨俊良  周永红  颜济   《广西植物》1997,17(1):19-22
对我国文献中记载的前原鹅观草(Roegneriamayebarana(Honda)Ohwi)的标本和植物,与原产于日本的该种进行了比较形态学、细胞学研究,二者差异显著。作者认为我国所记载的该种种名应是山东鹅观草(Roegneriashandongensis(B.Salomon)J.L.Yang,Y.H.ZhouetYen),其内稃先端钝圆,长为外稃的3/4,染色体数为2n=4x=28,具SY染色体组,结实率达90%以上,过去被错定为R.mayebarana。而R.mayebarana在日本系一天然杂种,其内稃先端尖,与外稃等长或稍短,染色体数为2n=6x=42,具HSY染色体组,结实率极低,仅0.2%~0.4%。  相似文献   
5.
鹅观草属五个类群的核型与进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联炳  冯海生   《广西植物》1998,18(1):35-40
报道了鹅观草属5个类群的核型,即长芒鹅观草,核型2n=4x=28=22m+6sm(2SAT);短颖鹅观草,核型2n=4x=28=20m(2SAT)+8sm(2SAT);短柄鹅观草,核型2n=4x=28=22m(2SAT)+6sm;纤毛鹅观草,核型2n=4x=28=20m+8sm(4SAT);毛盘鹅观草,核型2n=4x=28=18m+6sm(4SAT)+4st。同时,通过核型重要性状的递变分析,揭示了鹅观草属5个类群的相对进化程度以及宏观分类中4个组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鹅观草属的半颖组在系统发育中可能既派生了颖体短小的小颖组,又派生了颖体长大的大颖组和长颖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鹅观草(Roegneria grandis,2n=4x=28)的染色体组组成,为其正确的分类处理提供细胞学依据。该研究通过人工远缘杂交,成功获得3株大鹅观草与蛇河披碱草(Elymus wawawaiensis,2n=4x=28)属间杂种F1植株。杂种植株形态介于两亲本之间,不育。亲本及杂种经I2-IK溶液染色后进行花粉育性检测,结果显示Roegneria grandis和Elymus wawawaiensis的花粉可育,育性高达94.6%和90.5%;杂种F1不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结果显示,亲本花粉母细胞配对正常,均形成14个二价体,以环状二价体为主,Roegneria grandis有频率很低(0.04/细胞)的单价体出现;杂种F1平均每个花粉母细胞形成6.46个二价体,变化范围为5~8;在观察的83个花粉母细胞中,有35.2%的花粉母细胞形成了7个二价体,形成6个二价体的细胞占42.59%,较少细胞形成8个二价体;平均每个细胞形成14.66个单价体,变化范围为10~18;平均每细胞观察到0.14个三价体;杂种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为14.66 I+6.46 II+0.14 III;平均每细胞交叉数为9.83,C值为0.35。结果表明:(1)R.grandis与Elymus wawawaiensis有一组染色体组同源的St染色体组,另外一组染色体组不是St或者H染色体组,Roegneria grandis的染色体组组成不是St Stg;(2)较低频率的三价体(平均0.14个/细胞),可能是由于R.grandis的St和Y染色体组间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也可能是染色体易位等原因导致,对于Y染色体组的起源还需深入地研究;(3)在不同地理来源的披碱草属和鹅观草属物种中St染色体组同源性不同,R.grandis与来自于北美的Elymus lanceolatus与E.wawawaiensis的St染色体组较与分布于亚洲的E.sibiricus和E.caninus的St染色体组同源性反而更高,其原因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颖  周永红  张利  张海琴  杨瑞武  丁春邦 《遗传》2006,28(4):449-457
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23个物种和1份外类群共24份材料进行了细胞质基因组PCR-RFLP分析。3个叶绿体和3个线粒体通用引物扩增出的片段,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进行酶切。在47种引物/酶组合中,获得329条DNA片段,其中304条具有多态性,占92.4%。结果表明鹅观草属、披碱草属、猬草属和仲彬草属材料存在属间和种间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较高。聚类分析显示仲彬草属单独聚为一类,鹅观草R. grandisR. aristiglumisR. elytrigioidesR. alashanicaR. magnicaespes聚为一类,R. caucasicaR. ciliarisR. amurensisR. japonensis聚在一起,5个披碱草属材料、3个猬草属材料和1个鹅观草属物种R. kamoji聚为一类。这些结果与前人对其进行的RAPD和RAMP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仲彬草属作为属分类等级处理是恰当的,对于鹅观草属、披碱草属和猬草属的系统地位和一些物种的分类处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作者首先研究Epichloe yangzii植株上的人工杂交,明确了供试菌株的交配型.然后将分离自无子座鹅观草属植物的23株"Neotvphodium属"真菌孢子分别与E.yangzii的子座杂交,其中发现有21株与E yangzii(mat-1,mat-2)杂交不亲和,有2株与E yangzii(mat-1)杂交亲和.利用tubB基因片段对8株"Neotyphodium属"真菌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与E yangzii杂交亲和的2个菌株和E.yangzii聚为一枝,而其它6个菌株形成独立的分枝,进一步证实了这2个菌株足有时在宿主植物上不形成子座的Eyangzii.这说明了在宿主植物上的人工杂交是区别有时不产子座的E yangzii和Neotyphodium属真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鹅观草属三个物种及其居群间的醇溶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秀华  周永红  杨瑞武  丁春邦  张利  张海琴 《广西植物》2005,25(5):464-468,i0008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APAGE)对小麦族鹅观草属3个物种:毛叶鹅观草、纤毛鹅观草和竖立鹅观草进行了醇溶蛋白电泳分析,23份材料电泳分离出22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3条(16.6%)共同带,19条(83.4%)具多态性,每个材料可分离出9~16条谱带。结果表明:(1)三个物种具有相似的醇溶蛋白带型,但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2)同种不同居群间也存在遗传差异;(3)种间差异大于种内差异。  相似文献   
10.
拟鹅观草属6种2亚种和鹅观草属3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拟鹅观草属Pseudoroegneria 6种2亚种和鹅观草属Roegneria 3种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核型公式如下:P. spicata (Pursh) A. Lve,2n=2x=14=12m (2sat)+2sm; P. strigosa ssp. aegilopoides (Drobov) A. Lve,2n=2x=14=12m (2sat)+2sm; P. libanotica (Hackel) A. Lve,2n=2x=14=10m+4sm (4sat); P. stipifol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