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目的:探究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22(IL-2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9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鼻炎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过敏性鼻炎的分度标准将鼻炎组进一步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过敏性鼻炎评分量表(SFAR)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鼻炎组的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的SFAR评分、VAS评分以及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升高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随患者病情加剧而上调。同时,血清IL-8、IL-22及TNF-α水平与SFAR评分和VAS评分均呈正相关性,在临床诊断过敏性鼻炎的严重程度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西咪替丁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疗效及外周血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将受试儿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儿仅接受西咪替丁治疗,研究组45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玉屏风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学指标水平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免疫学指标及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免疫学指标及各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西咪替丁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外周血免疫学指标,疗效安全显著,值得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中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盐城地区未成年过敏性疾病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布变化特点,为过敏性疾病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选择430例未成年(<18岁)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检测方法采用欧蒙公司生产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试剂盒。结果:430例患者中,血清过敏原IgE阳性166例(38.60%),其中尘螨和屋尘是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血清IgE阳性率男性39%,女性36% (P>0.05),中学组女性阳性率(61.11 %)高于男性(45.83 %)(P<0.05)。不同年龄组间IgE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蟑螂、尘螨、霉菌、豚草、屋尘和年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临床症状与IgE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呼吸道过敏症状组IgE阳性率最高(48.30 %),不同症状组间主要过敏原都是尘螨。屋尘阳性患者均合并尘螨阳性,其中70.93 %的患者表现出了呼吸道过敏症状。结论:尘螨、屋尘是盐城地区未成年过敏性疾病患者最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研究血清过敏原分布,对未成年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纪小艺  吴敏  马碧涛  武锃  阮铭 《生物磁学》2013,(34):6794-6796
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发作期持续超过一年,间歇期不超过3个月。T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免疫因素,环境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A族B溶血性链球菌与Ts的发生跟发展的关系已有所报道,较多研究是关于链球茵感染的,一些免疫相关研究发现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小儿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疾病会引发或加重抽动症状。另外,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与Ts患儿的自身免疫应答活跃的关系也有所报道。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学说认为,外周免疫系统跟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产生并释放出来的生物活性因子进行信息交流。细胞因子正是两大系统间相互作用的信使,不仅可以调节免疫,而且还可以调控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细胞因子与神经介质、内分泌激素共同组成机体细胞间的信号分子,参与免疫系统并激活神经递质及激素间的信息传递,与精神障碍和心理机体反应密切相关。因此,有关免疫病因学异常可能是部分易感患儿发病的机制,文章从感染免疫学,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细胞因子调节网络等与免疫相关的几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患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机制.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尿常规异常情况.比较两组疗效、肾损害的情况及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复查尿微量白蛋白(Alb)、32-微球蛋白(32-mG)含量的变化以及血清IL-8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尿常规异常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肾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治疗组尿Alb及β2-rG和血清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能预防或减少HSPN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过敏性眼表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的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00例过敏性眼表疾病的患者,对其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过敏性眼表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临床特点进行统计,进而对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结果:50例患者有过敏性眼病史,90例患者表现为眼痒,89例患者表现有异物感,88例患者表现为结膜充血,76例患者表现有上眼睑结膜乳头,70例患者表现有上眼睑结膜滤泡.45例患者为常年过敏性结膜炎,30例患者为特异性结膜炎,10例患者为巨乳头结膜炎,80例患者为过敏性结膜炎,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率为100%.经过治疗后,57例患者得到缓解,7例患者得到明显改善,30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且有9例重症患者在急性期应用了激素治疗,6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过敏性眼表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差异较大,对过敏性眼表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做出准确的判断并给出正确及时的治疗,对过敏性眼表疾病患者的恢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与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S)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 P)方法在新加坡华人中检测11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及101健康对照组IRF5位点上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rs4728142,rs11770589,rs2280714)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IRF5基因的3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变应性鼻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加坡华人IRF5 rs4728142,rsl1770589,rs2280714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肠道菌群是一个被遗忘的"器官",其在宿主消化营养免疫发育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0~3岁是婴幼儿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间窗,其与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同步,是形成免疫耐受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可导致免疫耐受破坏,引起婴幼儿过敏性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提示婴幼儿早期肠道菌群紊乱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就婴幼儿常见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益生菌是一类在适当的摄入数量时会对宿主机体带来益处的活体微生物,其对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Th1/Th2平衡,纠正患者肠道菌群的紊乱,从而缓解过敏性症状。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研究益生菌防治过敏性鼻炎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