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王才广  朱亮  黄亮亮  刘昊  胥鹏  Rad Saee  吴志强 《生态学报》2023,43(10):4226-4241
为探究北部湾鱼类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于2021年3月—4月采集分析了北部湾沿岸9个渔港的79种鱼类(382尾)碳(C)、氮(N)、磷(P)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C、N、P元素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3.87%—58.34%、6.31%—14.92%和0.77%—4.67%;C∶N、C∶P、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43—9.72、19.15—173.06和5.04—33.68,其中P元素含量变化最大,导致C∶P和N∶P的变化。不同物种在科间的差异较大,科内的差异较小。不同体型和食性鱼类之间的C、N、P含量及比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鱼类的C∶P和N∶P与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2=0.966,P<0.01;R2=0.877,P<0.01),P含量和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19,P<0.01),P含量的变化可能与鱼类骨骼和鳞片的形成有关。总之,北部湾鱼类未保持严格的生态化学计量平衡,鱼类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主要因鱼类不同的体型和食性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3.
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实验材料,针对其体型性状进行相关遗传规律的实验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其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实验结果的总结归纳,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为高中遗传学实验教学提供实践案例。本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假说演绎的全过程,提高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与分析能力。本教学实践还证明,教师的自身素养是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冬眠初期中国林蛙肝脏和脂肪体重量与身体大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欣 《四川动物》1993,12(1):41-42
作为营养器官,肝脏和脂肪体在温带无尾类冬眠期间的新陈代谢及生殖腺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欧洲林蛙(Rana temporaria)肝和脂肪体重量的季节变化报道颇多,但很少涉及它们与身体大小的关系。作者以中国林蛙(R.chensinensis)为材料,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族成人的体格,体型及半个多世纪来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朱钦  张威 《人类学学报》1996,15(2):119-126
对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族353名(男187,女166)20-60岁达斡尔族进行了活体观察与测量,总结了达斡尔族的体格特征和类型。并在城乡之间和与半个世纪以前同一地区达斡尔族的体质资料之间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功能、氧化应激以及内脏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接收的108例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4)。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均治疗12周。对比两组肾功能[血胱抑素 C(CysC)、血肌酐(Scr)、血尿酸(SUA)]、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体成分指标(全身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含量),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MI、腰围、2hPBG、FBG、HbA1c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MDA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SOD、GSH-PX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全身脂肪百分比、内脏脂肪含量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CysC、Scr、SUA组内及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利拉鲁肽治疗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降糖效果确切,减轻机体氧化应激,降低内脏脂肪含量,对肾功能无显著影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天牛类林木蛀干害虫的主要天敌昆虫,为提升花绒寄甲的人工繁育技术和繁育质量,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测试了不同体型大小的花绒寄甲对成虫死亡率和产卵量的影响.[方法]按成虫体型大小将花绒寄甲分成较大、较小和中等3组,根据前期不同温度下的饲养经验,分别测试成虫在20、24和28℃下的存活率和产卵量.[结果]体型相同的个体随环境温度升高死亡率增加;20℃时体型小的死亡率高,24℃和28℃各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中等个体组在24℃和28℃下的产卵量大于在20℃下的产卵量;同一温度条件下,体型显著影响雌虫的产卵量,体型大者产卵量高.[结论]体型大小对成虫死亡率影响不明显,但对产卵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掌握茶翅蝽Halyomorphahalys(St?l)的发生及为害特性,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测定了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成虫的寿命及其繁殖能力,并研究了茶翅蝽若虫各龄期的形态特征。【方法】本文在温度(25±1)℃,湿度RH 70%±5%,光照周期16 L∶8 D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单头饲养法,测定了茶翅蝽从卵到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1-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并通过新羽化成虫配对饲养测定成虫的寿命及雌虫的繁殖能力。【结果】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44.98±2.54)d,其中卵的发育历期为(6.90±0.05)d,孵化率为96.06%;若虫总发育历期为(38.08±2.49)d,1-5龄历期分别为(5.41±0.17)、(9.17±0.15)、(6.73±0.16)、(7.46±0.49)和(9.28±0.32)d,若虫总存活率为59.97%;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30.80±2.41)d和(36.56±2.82)d;雌成虫产卵前期为11.80 d,持续产卵期为14.08 d,单雌一生平均产卵量为83.80粒。茶翅蝽1龄若虫色彩鲜艳,黄色、褐色或橘红色,体长为(1.93±0.03)mm,宽为(1.43±0.02)mm,足胫节黑色无白斑;2-5龄若虫主体均为黑色,2龄胸部背板黑色、无黄斑,足胫节黑色无白斑,体长为(2.52±0.05)mm,宽为(1.73±0.03)mm;3龄胸部背板黑色且有黄斑、无翅芽,足胫节黑色并带有白斑或白环,体长为(4.29±0.05)mm,宽为(2.93±0.06)mm;4龄翅芽开始显现延伸至后胸后缘,足胫节有白环,体长为(6.46±0.10)mm,宽为(4.46±0.08)mm;5龄翅芽末端近达腹部第2节后缘,足胫节有白环,体长为(9.25±0.19)mm,宽为(6.18±0.16)mm。【结论】在25℃下,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44.98 d,卵到成虫的存活率为57.60%,平均每雌产卵量为83.80粒。翅芽的发育特征及足胫节上是否有白色环纹是辨别若虫各龄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文蓉  宋玉成  时磊 《生态学报》2013,33(2):395-401
2008年6月份至2009年5月份对吐鲁番沙虎的巢域进行调查:2008年6月份至2008年8月份为繁殖季节(RS),2008年9月份至2009年5月份(冬眠期除外)为非繁殖季节(NRS)。利用截趾标志重捕法研究吐鲁番沙虎的巢域,共标记283只吐鲁番沙虎,累计繁殖季节24只,非繁殖季节43只重捕超过3次(其中13只个体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均够3次以上捕捉次数,为重复个体),可以用于计算个体巢域面积数据。利用软件MapGis计算最小凸多边形法(MCP)巢域面积,并分析性别、体型大小、季节等因素对巢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吐鲁番沙虎非繁殖季节雄性、雌性与幼体各组间的巢域面积差异均显著,繁殖季节巢域面积差异不显著;雌雄个体不同季节或全年合并比较巢域面积差异性均不显著;非繁殖季节面积与吻肛长(SVL)显著相关、全年成体组的巢域面积与吻肛长显著相关;成体巢域面积季节差异显著(U=41,P=0.046),幼体则没有季节差异(U=159,P=0.537)。因而,吐鲁番沙虎的巢域大小受性别因素影响不大,体型大小对巢域面积有显著影响,由于繁殖、食物资源等的季节变化是影响吐鲁番沙虎巢域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同号文 《化石》2016,(1):74-75
貘类动物起源于北美始新世早期,体型较小,后来发展为美洲和欧亚大陆特有动物.我国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的貘化石发现很稀少.1978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时墨庄等人在云南一四三煤田地质队的协助下在昭通永乐褐煤矿采掘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他们依据其中的几件貘化石下颌骨残段建立一新种——云南貘,并认为其地质时代为距今250万年至300多万年的晚上新世.但当时这一发现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野外和室内研究工作中断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