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9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云南产金荞麦根茎抗肿瘤有效部位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1976年我们在云南民间抗肿瘤药物调查中,发现宣威地区民间用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 (Trev.)Meisn.)根茎治疗肺癌有一定的疗效。金荞麦为蓼科植物,又名土茯苓、万年荞、苦荞头、野荞麦等,是一种民间常用中草药。据报道,金荞麦根茎含有双聚原矢车菊甙元〔5,7,3′,4′-四羟基黄烷-3-醇双聚体(5,7,3′,4′-tetrahydroxyflavan-3-ol dimcr)〕,海柯皂甙元(hecogen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  相似文献   
3.
中国杜鹃花属植物志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满江红孢子果形成期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观察到大鼠经γ-射线照射后胰淀粉酶活性降低和分泌减少[1],为进一步探讨照射后胰酶分泌减少的机制,本研究制备出分散的大鼠胰腺腺泡悬液并以不同浓度的~3H-二苯羟乙酸-3-喹咛环酯(~3Hquinuclidinyll benzilatc,简称~3H-QNB)进行M受体结合测定,同时观察胆碱能介质氨甲酰胆碱刺激腺泡所引起的淀粉酶释放反应。结果表明,γ-射线10Gy照射后3天,大鼠分散的胰腺腺泡在氨甲酰胆碱刺激时淀粉酶释放量减少到对照的50%,腺泡M受体与~3H-QNB最大结合量(Bmax)减少到对照的38%,伋M受体与~3H-QNB结合的解离常数(K_D)无改变,说明胰腺腺泡细胞M受体数量的减少可能是照射后胰腺腺泡分泌淀粉酶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雄麝的香腺和香囊在麝香分泌及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于1986—1988年对四川米亚罗养麝场的22头实验雄麝进行了泌香机理实验研究。本文报道了雄麝香腺摘除、香囊容积测定和观察以及雄麝泌香期囊温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雄麝香腺是分泌麝香香液的器官;香囊不仅是麝香贮存器官,而且也是酶促反应和麝香最终形成的器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氯醛糖麻醉、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去神经和切断迷走神经的猫中探讨室旁核和室旁核α_1肾上腺素受体在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中的作用。刺激肾神经中枢端可引起动脉血压明显升高。这种血压升高由两个成分组成。第一成分可被植物性神经阻断剂六烃季铵和阿托品所阻断,第二成分不能被植物性神经阻断剂所阻断。双侧室旁核毁损后,植物性神经阻断前、后刺激肾神经中枢端引起的升压反应都明显减弱。侧脑室和室旁核微量注射α_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哌唑嗪,可显著抑制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这些结果表明,室旁核和中枢的,尤其在室旁核的α_1肾上腺素受体在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引起的升压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花椰菜下胚轴外植体在MS+6BA 5 ppm的培养基上能分化出芽,在MS+2,4-D2ppm的培养基上能脱分化而形成愈伤组织。用3种不同的酚类物质(咖啡酸、阿魏酸、愈创木酚及联苯胺)作氢供体发现分化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脱分化过程,其中以咖啡酸作氢供体显示的活性最高,阿魏酸及愈创木酚次之,而联苯胺最小。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阴极向及阳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分化及脱分化培养过程中均不断出现新的酶带,前者有13条,后者为11条,两者的差别主要在阴极向酶带,在分化过程中多了两条酶带(C_1和C_3),同时C_2带活性也比脱分化的高。阳极向酶带也有差别,A_2和A_2两条酶带在分化过程中逐渐加强,但是在脱分化过程中却逐渐消失。反映了两个过程生理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10.
用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抗原表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间接免疫荧光与中和试验筛选出来的抗脊髓灰质炎2型与3型不同毒株的12个单克隆抗体,其中3个仅有免疫荧光活性,9个具有中和与免疫荧光活性。用免疫荧光活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试验,发现它们在识别特异性抗原表位方面与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相似,显示出株特异的、几个毒株共同特异的或型特异的抗原表位。根据表位分布关系及特征,可以用来鉴别型内毒株的特征、毒株的抗原分析、抗原变异的研究以及疫苗相关病例的鉴别。所得结果与中和性单克抗隆抗体及T1-寡核苷酸指纹图谱分析一致。而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识别抗原表位的活性范围比中和性单克隆抗体更广。另外还发现某些兼有荧光与中和两活性的同一个单克隆抗体,用不同方法(IF与NT)进行试验时,与相同毒株出现不同表位反应,这点是值得引起注意需待进一步证实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