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细叶满江红(Azolla filicufoides Lam.)是优良的水生绿肥和饲料作物,又是用孢子果越夏和过冬的好材料,植物学者对其进行广泛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本文记述了电镜扫描观察到的大孢子果及小孢子囊泡胶块的图象;认为大孢子果表面同小孢子囊泡胶块的附着力,与大孢子果的萌发力有相关性;指出孢子果带菌,将是导致高温季节大田满江红发生毁灭性病害“自然倒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红萍是一种优良的稻田绿肥和农家饲料,在我国及越南养殖和利用红萍有着悠久的历史。生产实践中观察到,在我国南方地区,蕨状满江红冬春繁殖快,产量高,但进入五月中旬以后生长锐减,不耐热,在晚稻田难以利用。施定基等啪曾观察到,在室外水池中养殖,如果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厚草帘,蕨状满江红能越冬,但满江红则被冻死。利卓燊等把蕨状满江红和满江红放在-5℃下处理96小时,满江红的芽全部死亡,而蕨状满江红的芽能存活96.8%。由此可见,蕨状满江红的耐热性较满江红低,但有较强耐寒性。有关这两种红萍耐热性、耐寒性与固氮、放氢的关系及抗性机理的报道尚少。本文比较了满江红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把三甲基月桂基硫酸钠(TLS)应用于蓝细菌(蓝藻)总核酸的提取。在用溶菌酶破坏满江红鱼腥藻的细胞壁后,再用TLS分别取代常用法中的各种试剂,即:Triton X-100 Sarkosyl,蛋白酶K,总核酸产率分别是常用法的98.9%,47.3%,103.8%。用TLS取代蛋白酶K处理不同生长期的满江红鱼腥藻,总核酸产率随生长期延长而降低。TLS取代蛋白酶K提取的DNA和常用法提取的DNA,都能被限制性内切酶EcoR I水解。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满江红鱼腥藻经TLS处理后,丝状体断裂,细胞破裂成碎片。在扫描电子显徽镜下,未经TLS处理的细胞表面光滑平整,而经TLS处理的细胞表面有鳞片状突起、皱褶、凹陷,甚至穿孔。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梯度浓度Hg2+和Cd2+胁迫下,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 (Roxb.) Nakai)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光合放氧速率、呼吸速率、抗氧化酶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细胞超微结构受Hg2+和Cd2+的毒害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光合放氧速率明显下降,呼吸速率均在2 mg/L浓度下达到峰值,尔后下降; SOD、CAT、POD的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性升高(除POD在Cd2+处理时下降),尔后下降.电镜观察发现,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体出现膨大、破损和解体;线粒体嵴突膨胀和线粒体变形及空泡化;核染色质凝集,核仁消失,核膜破裂.实验结果表明: Hg2+和Cd2+污染不仅损害植物的生理活性,而且也破坏细胞的超微结构,最终导致植物死亡;随着Hg2+和Cd2+胁迫的增大,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和植物的生理变化是同步的;植物受毒害的程度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同一处理时间和浓度下,Cd2+对满江红的毒性大于Hg2+.Hg2+对满江红的致死浓度为3.5~4.0 mg/L,Cd2+为3.0~3.5 mg/L.对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 Strasburger)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观察表明,满江红鱼腥藻对Hg2+和Cd2+的耐受性明显高于满江红.  相似文献   

5.
共生在水生蕨类植物满江红(又称“红萍”:Azolla)叶腔中的固氮兰细菌曾被认为是一个种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 Strasb.).但由于现存的满江红在分类学上有2个亚属,7个种1,对不同满江红叶腔中鱼腥藻的鉴别,多年来引起人们的重视.80年代,鱼腥藻的单克隆抗体和RFLP的研究,发现了它与宿主分类上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2,3.90年代以后,Van Coppenolle和Eskew分别以RAPD-PCR和DAF-PCR对从满江红共生体中提取的DNA进行了分析4,5,但后者发现了共生体中藻的DNA对整个PCR产物的干扰作用会影响满江红属本身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6.
研究从超微结构和分子水平上探讨结合态氮对满江红(Azolla)叶腔中以共生藻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排除外源污染并保留其内生菌的多样性, 采用茎尖组织培养并添加结合态氮等方法, 取得了表面无菌的含藻满江红(AmA)和无藻满江红(AmB)。电镜观察揭示, AmB较AmA的萍体表型有某种程度的修饰。AmA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共生藻、内生菌和宿主腺毛及其分泌物组成的生物被膜和藻囊为主要特征, 而AmB的叶腔几乎中空。基于16S rRNA基因和nifH基因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 生长于无氮培养液的AmA样品的微生物群落有相当高的多样性, 共有17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 分属4个细菌门, 并有一个以Nostoc azollae为优势的固氮微生物亚群包括草螺菌、根瘤菌和Niveispirillum等。而生长于富含结合态氮培养液的AmB样品的群落多样性明显降低, 仅有8个OTU, 且以Nostoc azollae为优势的上述固氮微生物亚群全部消失。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调整氮素营养, 可改变宿主植物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 进而改良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满江红属系统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坚  徐国忠 《植物学通报》2001,18(4):485-489
本文从植物系统学角度对满江红属的研究进展作了全面综述,近年来从细胞水平提出了将满江红属重新划分为Azolla和Tetrasporocarpia2个亚属,经典的三膘(Azolla)和九膘(Rhizosperma)亚属作为新的Shbgen,Azolla中的2个组(Section),而原有九膘亚属中的A.nilotica则为Subgen,Tetrasporocarpia的一个种,遗传育种和同工酶的研究证据对A.mexicana,A.microphylla和A.caroliniana能否在Sect.A-zolla中占据3个种的分类地位提出疑问,但要完全解决满江红属的系统学问题,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重要手段,由于满江红为蕨-藻共生体,其样本的异质性影响了现有分子标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从16个代表不同种属或地域来源的满江红样本中分离出共生藻并通过处理获得无藻的满江红宿主,对二者同步进行了RAPD扩增,分别得到了大量DNA多态片段。通过建立满江红鱼腥藻及其宿主的UPGMA聚类关系图,看出二者在遗传分支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协同对应关系。但在种内的不同品系间,这种协同性有所减少,发现有的品系的共生藻发生了明显的变异。 Abstract:Symbiotic Anabeana azollae and its host plant Anabeana-free Azolla were isolated from 16 Azolla accession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Azolla species or geographic origins.DNA polymorphic fragments were obtained by simultaneous RAPD amplification of both symbiont and host.The UPGMA clusters of Anabeana azollae and its host Azolla were established separately based on Dice coefficient caculation and a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was shown between Anabeana azollae and its Azolla host along both individual genetic divergence,but this genetic homology was reduced among different strains within Azolla species while the obvious mutants of Anabeana azollae were detected in some Azolla tested strain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 area in the same host species.  相似文献   

9.
麦香 《生命世界》2010,(2):8-11
<正>一斗酒平添了荆珂刺秦王之胆、岳飞慷慨吟唱《满江红》之魂。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李太白斗酒诗百篇。从古至今,无论文人墨客还是英雄豪杰,无论官宦绅士还是草根平  相似文献   

10.
麦香 《植物杂志》2010,(2):8-11
一斗酒平添了荆珂刺秦王之胆、岳飞慷慨吟唱《满江红》之魂。曹孟德煮酒论英雄,李太白斗酒诗百篇。从古至今,无论文人墨客还是英雄豪杰,无论官宦绅士还是草根平民,酒都是他们杯中的宠儿。酒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细细品来。  相似文献   

11.
从满江红Azolla Lam.萍-藻共生体中提取DNA进行的RAPD系统分析通常忽视了满江红样品的异质性。本研究通过获得无藻的满江红,比较有藻萍、无藻萍和离体藻之间的RAPD指纹图谱。发现从有藻萍中提取DNA的扩增反应来源于萍藻双方DNA的共同影响。依引物和植物样本的不同,共生双方对扩增产物的贡献结果不同,说明了用无藻萍进行RAPD检测的重要性。对满江红三膘组5个种的11个无藻萍样本进行了RAPD分析,由9个引物产生的127个DNA多态片段用于计算样本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和UPGMA树状聚类图。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生物学观察到测定基础上,引入生化测定方法探讨了不同光照条件下卡洲满江红3001,小叶满江红4018,杂交萍90-4-6和回交萍MH3-1四个红萍品系丛内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光照影响各满江 红品系的生长速率与抗霉腐病能力,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各品系的生长速率和抗霉腐病能力都下降。在低光下,供试的满江红品系生物量与体内PPO活性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3.
满江红是我国南方稻田的绿肥。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c)是居留在满江红小叶腔内的蓝绿藻。当满江红死亡时,蓝绿藻几乎同步地形成孢子并进入休眠。从满江红分离和在自生条件下继代培养的满江红鱼腥藻能在含铵态氮介质中形成孢子,在有利的光照和温度下孢子迅速萌发和生长。比较休眠孢子和萌发孢子的光合系统的色素及其光谱特性将有助于阐明孢子萌明发时光合系统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在生物学观察测定基础上,引入生化测定方法探讨不同光照条件下卡洲满江红3001 、小叶满江红4018 、杂交萍9046 和回交萍MH31 四个红萍品系体内多酚氧化酶(PPO) 活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光照影响各满江红品系的生长速率与抗霉腐病能力,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各品系的生长速率和抗霉腐病能力都下降。在低光下,供试的满江红品系生物量与体内PPO 活性的相关性显著(r= 0 .9560) 。低光下满江红各品系生长速率、抗霉腐病能力和体内PPO 活性的从高到低依次为卡洲满江红3001 、杂交萍9046 、小叶满江红4018 和回交萍MH31 。从生理、生化角度讨论了满江红耐荫性与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细绿萍(Azolla filiculoides)×小叶萍(A.m icrophylla)、细绿萍×墨西哥萍(A.m exicana)种间,以及细绿萍×印度萍(A.im bricata)亚属间正反交杂种F1 代叶色变化,揭示杂种一代白化性状是母本细绿萍细胞质遗传的变异。电镜观察发现,白化苗质体结构异常,且淡绿苗组织细胞中含有正常叶绿体和异常质体。推测二者均可能和质体基因变异有关。不同杂交类型苗的白化程度和白化机率存在明显差异,且随着核基因变化呈现规律的变化。据此推测,白化性状也与核基因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InvttroPropagationandGermplasmResourcesConservationofAzollaSHUIMao-Xing,MAOMet-Fei,CHENDe-Fu,LIZhuo-Xin(S0d乙.PlertdlzerInddme,Zhej。gAfxFw77lv叶Agri‘?1,Lll,Tal,Bhathe310021)1植物名称满江红8个品种:AHXt(fd。?1-o:)uws、A。。…帅、A。。rof。。tana、A,。伽a、A·mexl‘?,zna、AnndZ‘:j,z、Aplnnata、Aif)l‘)ricata。2材料类别带5~8幼叶的茎尖。3培养条件培养基(自行设计,定名浙农9401)为无机盐(mg·L卜:NaH。PO;·ZH。O100\K2504SO、CSC1256、MgSO;·7…  相似文献   

18.
19.
陈坚  徐国忠 《植物学报》2001,18(4):485-489
本文从植物系统学角度对满江红属的研究进展作了全面综述。近年来从细胞研 究水平提出了将满江红属重新划分为〖WTBX〗Azolla和Tetrasporocarpia 2个亚 属,经典的三膘(Azolla)和九膘(Rhizosperma)〖WTBZ〗亚属作为新的Subgen Azolla中的2个组(Section),而原有九膘亚属中的A.nilotica 则成为Subgen.Tetrasporocarpia〖WTBZ〗的一个种。遗传育种和同工酶 的研究证据对A.mexicana,A.microphylla和A.caroliniana能否在Sect. Azolla中占据3个种的分类地位提出疑问。但要完全解决满江红属的系统 学问题,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是重要手段。由于满江红为蕨 藻共生体,其样本的异质性影响了现有分子标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技术获得满江红鱼腥藻glnA启动区,经克隆测序后构成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表达载体用基因枪经,将表达载体导入烟草中,在其叶片和茎中检测到GUS活性,而在烟草根中未见表达。实验结果对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间基因表达调控、转录因子识别的研究以及构建衫载体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