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长在不同季节的菠萝叶膜脂脂肪酸的配比存在着明显差异;随着大气温度的下降,18:1含量显著减少,18:2和18:3含量增加。不同品种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致害低温破坏了膜脂,使较不抗寒品种的16:0含量增加,18:2和18:3含量减少;较抗寒品种这种变化则较不显著。适当低温锻炼能改变膜脂脂肪酸的代谢过程,16:0和18:1含量减少,18:3含量增加。当处于更低温度时,除了16:0和18:1继续减少外,有一部分18:2也脱饱和而转变为18:3。因之明显地增加了膜脂中18:3的含量和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从而有利于抗寒性的提高。而品种间的抗寒性差异亦是在此低温期间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从假菠萝麻叶汁中用乙醇分部沉淀法得到一种蛋白酶,对酪蛋白有强烈的水解活性,经Sephadex G-100柱层析和SP-Sephadex C-50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步骤纯化,可得到六角形结晶。结晶酶液经PAGE圆盘电泳,每条胶柱上只显示一条蛋白带,其活性在pH4。5-10、55℃范围内较稳定,最适pH8.5最适温度50℃,Km(酪蛋白)值为0.185%(W/V)。用SDS-PAGE和Sephadex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菠萝心腐病的防控效果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措施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结果】相比常规施肥处理(CK)和普通有机肥处理(YJ),生物有机肥处理KN (羊粪有机肥+泥炭土+枯草芽孢杆菌)和生物有机肥处理KY (羊粪有机肥+椰糠+枯草芽孢杆菌)均能显著降低菠萝心腐病的发病率,且KN处理的防控效果最佳。生物有机肥(KN、KY)施入后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高于CK和YJ处理,并形成了明显不同的细菌群落结构。与CK相比,生物有机肥KN处理显著提高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KY处理中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丰度显著增加;属水平上,生物有机肥中的蔗糖伯克霍尔德菌属(Paraburkholderia)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丰度均显著提升。方差分区分析(variance partitioning analysis, VPA)表明,土壤化学性质(36.29%)对细菌群落影响最大,其中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因子,此外发病率(22.53%)和肥料偏生产力(16.42%)也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重要因子。【结论】施用生物有机肥(KN、KY)能改变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降低发病率,对菠萝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前低温诱发菠萝果实黑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前低温可诱发菠萝果实黑心病,发病率变化范围为60%-100%,低于21℃的采前低温影响是诱发菠萝黑心病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华南菠萝生产区,不同品种对黑心病敏感性的峭同。因此,培育和栽培抗黑心病的菠萝新品种,将是一个控制黑心病腐烂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果菠萝蛋白酶的分子构象与活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6.
菠萝黑心病是PPO催化氧化酚类物质形成褐色产物所致。低温或GA_3处理提高了PPO活性及其底物——儿茶酚、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也导致了PAL活性增加;低温还使乙烯释放率增大。这些变化均有利于黑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473-477
调查发现我国雷州半岛菠萝洁粉蚧Dysmicoccus brevipes的天敌有4科8种,其中香港角毛瓢虫Horniolus hisamatsui Miyatake、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及一种瘿蚊Aphidoletes sp是优势天敌。香港角毛瓢虫Hhisamatsui、细毛小瓢虫Scymnus (Pullus) syoitii Sasaji为广东新记录种。香港角毛瓢虫Hhisamatsui捕食菠萝洁粉蚧的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随着龄次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猎物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就随猎物密度的增大逐渐减缓,即捕食量与猎物密度为逆密度制约关系,呈负加速曲线,以Holling(1959)圆盘方程进行模拟的结果是属于Holling-Ⅱ型。香港角毛瓢虫1龄、2龄、3龄、4龄幼虫和成虫对菠萝洁粉蚧2 龄若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153头/天、2611头/天、6173头/天、7042头/天、7407头/天。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了金菠萝品种果实不同部位果肉、中柱和果皮的香气成分,并利用香气值确定了不同部位的特征香气。结果表明:各部位香气组成不同,果肉和中柱部位以酯类为主,果皮部位以萜烯类为主。己酸乙酯和己酸甲酯是果肉和中柱部位含量较高的成分,(Z)-β-罗勒烯是果皮部位含量最高的成分。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和癸醛是果皮香气贡献较大的成分,而2-甲基丁酸乙酯、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和己酸乙酯是果肉和中柱香气贡献较大的成分。金菠萝品种果肉和中柱的香气值与果皮差异较大,且香气值主要集中于果肉。  相似文献   
9.
采后GA_3诱导菠萝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酚氧化酶(PPO)提取过程中,直接加入GA3溶液,不能使PPO活性增加。采后GA3诱导菠萝(Ananascomosus(L.)Mer.)PPO活性升高的同时,显著提高了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这是果实组织的Pi浓度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随着果实的后熟,磷脂酶D活性不断下降,GA3处理显著延缓了该酶的下降速度。虽然采后ABA处理使果实PPO活性有小幅度增加,但ABA处理能使GA3对PPO活性的诱导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0.
以湛江地区6个主要菠萝品种巴厘、卡因、台农17号、台农16号、粤脆、香水为对象,研究菠萝的组分在品种间的差异及其与菠萝蛋白酶的产率和酶活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的菠萝品种间,各组分的含量以及蛋白酶的得率及酶活有显著差异。菠萝果皮和果肉的不同生长部位的蛋白含量、酶活力及酶得率有显著差异。酶得率与蛋白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酶活力与糖酸比、得汁率、纤维素含量及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蛋白含量、纤维素含量、糖酸比、得汁率是衡量菠萝产酶品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