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改良的SMA培养基富集培养从植物的落花上分离筛选出的产β─胡萝卜素的菌株SC—2。该菌株在以棉籽饼粉为主要原料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高生物量达54mg干菌体/ml培养液。胡萝卜素含量1.85mg/g干菌体。HPLC测定β胡萝卜素占总胡萝卜素的90.5%。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分光光度--多波长线性回归--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处理二组份体系,不经物理或化学分离,直接测出杜松、油松、云彬、樟子松针叶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这四种松针粉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胡萝卜素产生菌粘红酵母ZR—5的培养优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报道胡萝卜素产生菌粘红酵母ZR-5的培养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组分、糖浓度、通气量、培养时间、培养基起台P值等对该菌细菌生物量和胡萝卜素含量均有影响。在确定的优化条件下,细胞生物量为27.7mg干重/ml培养基;胡萝卜素含量为375μg/g干重细胞。  相似文献   
4.
光合细菌H3菌株色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H3菌株系由盐田微生物层中分离获得的光合细菌株。具有丰富的天然色素。经活细胞色素光谱吸收峰值测定,色素经有机溶剂提取、硅胶薄板层析、SDS-PAGE电泳等,结果表明H3菌株的主要色素包括细菌叶绿素a、细菌脱镁叶绿素(Bacteriophaeophytin)和三种类胡萝卜素。总胡萝卜素含量占细胞于重的0.6%,胡萝卜素蛋白复合体的分子量约11,000.培养条件的差异对色素形成及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微生物体内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前体物异戊烯焦磷酸酯的天然合成路径受到严格的代谢调控,因此限制了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高效生物合成,而新型异戊二烯醇利用途径独立于生物体内源性代谢路径,通过在微生物中引入IUP能够进行异戊烯焦磷酸酯的大量合成,从而促进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大量合成。方法:在油脂酵母解脂耶氏酵母中引入IUP,强化异戊烯焦磷酸酯生物合成,促进β-胡萝卜素的高效积累。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IUP中两个关键蛋白酿酒酵母来源的胆碱激酶ScCK和拟南芥来源的异戊烯磷酸激酶AtIPK,均为酸性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二者都具有疏松不稳定的结构特征,显著富集于磷酸类物质的合成通路中。在解脂耶氏酵母中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引入外源β-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carRPcarB,强化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基因thmgRggs1,使工程菌株中积累2.68 mg/L β-胡萝卜素。通过Cre-loxP系统回收基因组上的ura标签,再将IUP进一步整合到工程菌株染色体上。当培养基中含有20 mM异戊二烯醇作为底物、碳氮比为4/3且发酵96 h后,重组解脂耶氏酵母中β-胡萝卜素的产量提高到410.2 mg/L,较原始工程菌的产量提高了近200倍。结论:IUP能够促进解脂耶氏酵母中β-胡萝卜素的高效积累,为利用IUP开展β-胡萝卜素和其他异戊二烯类化合物的高效生物合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对盐藻空间诱变株系SZ-05(Dunaliella salina SZ-05)的生物量及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盐藻SZ-05的生物量和β-胡萝卜素的产量,明显降低了培养体系中的溶解氧和胞外多糖的含量。溶解氧的减少,使得藻细胞的光呼吸作用下降,光合作用速率提高,使藻细胞生物量增加。胞外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胞外多糖的减少可能进一步增加了β-胡萝卜素的合成,从而使β-胡萝卜素在胁迫条件下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三孢布拉氏霉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三孢布拉氏霉发酵生产天然β-胡萝卜素。在30L发酵罐中,平均生物量31.3g干菌重/L发酵液和胡萝卜素1213.1mp/L;在3M3发酵罐中,平均生物量38.0g干菌重/L发酵液和胡萝卜素1146.5mg/L。将中试样品经HPLC分析,在总色素中β-胡萝卜素占92~96%,其他类胡萝卜素占8~4%;在β-胡萝卜素中,反式异构体占90~95%,9-、13-、15-顺式异构体占10~5%。结晶β-胡萝卜素呈多种形状,但大多数为两端锥形的棱柱体。在胡萝卜素提取中,工艺和技  相似文献   
8.
Ou CG  Deng BT  Bao SY  Zhao ZW  Hu H  Zhuang FY  Mao SM 《遗传》2010,32(12):1290-1295
以高胡萝卜素自交系P50006和HCM A.C.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对胡萝卜中α-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总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含量进行QTL定位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α、β-胡萝卜素、总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5、0.50、0.31和0.93。遗传图谱包含91个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分布于9个连锁群,总长度502.9cM,标记间平均距离5.5cM。除α-胡萝卜素含量外,α-胡萝卜素、总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含量分别检测到1个主效QTL,均为加性遗传效应,分别解释表型变异为12.79%、12.87%和14.61%。此外,α-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含量还分别检测到1对上位性QTL,最大遗传效应分别为显性×加性互作和显性×显性互作,分别解释表型变异为15.1%和6.5%。文章中与QTL连锁的分子标记可用于高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的种质筛选和聚合育种。  相似文献   
9.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三孢布拉霉菌提取β-胡萝卜素后产生的结晶脚料中去除脂溶性杂质成分,以回收β-胡萝卜素.考察了萃取过程中温度(25 ℃~55 ℃)、压力(15 MPa~45 MPa)、时间(1.5 h~4.5h)对β-胡萝卜素的回收得率及产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35 ℃、压力15 MPa、萃取时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柿ζ-胡萝卜素脱氢酶(-ζCarotene desaturase,ZDS)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旨在为改良柿果实品质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中其他植物ZDS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两条PCR扩增引物,以柿果实中所提取的RNA为模板,采用RACE技术扩增出一条约为500bp的条带。经过序列分析,其长578bp,不含内含子,具有部分开放阅读框(177bp)、终止密码子(TGA)和poly(A)尾巴(11bp),共编码58个氨基酸。该序列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与其他植物ζ-胡萝卜素脱氢酶基因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该基因已提交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GU0757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