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无症状子宫小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对照回顾性研究,将2011年03月至2018年03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入院行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无症状的子宫小肌瘤患者设置为治疗组,将同期未经任何治疗的门诊随访的无症状子宫小肌瘤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宫小肌瘤的体积较治疗前逐渐缩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对照组子宫小肌瘤的体积逐渐增大,并出现临床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24个月内的妊娠率分别为17.48%和8.42%,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孕龄期有生育要求的黏膜下或肌壁间的无症状子宫小肌瘤患者,可行聚焦超声消融手术缩小病灶,维持子宫腔的正常形态,避免或延迟临床症状的出现,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对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55,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宫腔镜组(n=52,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卵巢功能[促卵泡生长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窦卵泡数量(AFC)]、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体液免疫指标(Ig G、Ig A、Ig M)水平;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E2、LH、A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3个月FSH水平高于术前及宫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3个月细胞免疫指标低于术前及宫腔镜组(P0.05),但体液免疫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术后3个月各项免疫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d IL-2、IL-6以及CRP水平均升高,但宫腔镜组低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6/55),与宫腔镜组的9.62%(5/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免疫功能影响较轻,同时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其中接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0例归为经腹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0例归为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妊娠率。此外,80例患者根据出院后1年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术后失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腹腔镜组均优于经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腹组(P<0.05),两组术后妊娠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肌瘤数目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是否妊娠有关(P<0.05),而孕次、肌瘤类型、肌瘤最大直径以及穿透宫腔与否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是否妊娠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以及肌瘤多发是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未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程度相当,但腹腔镜术式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此外,年龄较大和肌瘤数目较多会使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妊娠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HIV-XJ02170在中国恒河猴感染后期传代过程中病毒和宿主的变化特点,并分析env基因的序列变异。方法将感染中国恒河猴G0401V后期(5年)的SHIV-XJ02170病毒垂直传代2只猴(G0401V→G0402V→0403V),同时,剔除G0401V猴CD8+T细胞使潜伏的病毒大量复制后传代1只猴(G0401V→G0404V),应用流式细胞术、病毒载量测定、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该病毒在猴体内长期适应后的病毒和免疫学指标及序列变异特点。结果 G0401V在感染后期仍能稳定传代,且表现出毒力增强的特点。其传代猴G0402V在传代后41 d死亡,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衰竭,仅为43个/mL,符合艾滋病感染猴快速进展型的特征。剔除体内CD8+T细胞之后的传代猴G0404V的表现类似G0401V,即长期低水平的病毒血症水平。env基因序列分析发现SHIV-XJ02170在G0401V体内长期适应后发生了可遗传的序列变异,并引起糖基化位点的改变。结论 SHIV-XJ02170在猴体长期适应后的传代过程中表现出向强毒株过渡的特征,为进行SHIV-XJ02170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雄性Fmr1基因敲除小鼠和FVB小鼠血液生理生化值和血清性激素水平,探讨Fmr1基因对动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生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血液生理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电解质和血清E2、LH、FSH、T和PRL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雄性Fmr1基因敲除小鼠与FVB小鼠比较,血液生理指标中MCV和PCT有显著差异(P〈0.05),而RBC、HCT、HGB、MCH和WBC等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除TBIL、[IP^3+]、[Mg^2+](P〈0.05)和AIP、BUN(P〈0.01)外,TPROT、GLB、A/G、BUN、CREAT、[K^+]、[Na^+]等项均无显著差异(P〉0.05)。性激素水平E2、LH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FSH、T、PRL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Fmr1基因可影响动物的某些生理生化及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前期建立的脂联素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在基础状态的葡萄糖代谢及骨代谢状态。方法:采用长期追踪野生型和该基因剔除纯合子小鼠的体重和空腹血糖水平,并进行葡萄糖耐量(GTT)和胰岛素耐量(ITT)试验以评价该小鼠的葡萄糖代谢能力。对骨代谢的初步研究采用检测小鼠骨密度(BMD)的方式。结果:发现该基因剔除小鼠在6w时,出现空腹血糖比对照组显著低下的现象,而随着鼠龄的增长,血糖水平又趋于正常。GTT和ITT试验证明该基因剔除小鼠无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表型。BMD检测亦显示该小鼠在基础状态下无骨密度低下的现象。结论:脂联素基因剔除小鼠在基础状态下并无显著的糖代谢和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7.
利用组织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启动子调控Cre重组酶,研制了6种在不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这些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鉴定均使用设计在Cre基因编码区的通用引物.为了特异性检测胰腺组织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在大鼠胰岛素RIP启动子上和Cre基因上设计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并通过凝胶电泳进行分析.PCR结果显示,设计在Cre基因上的通用引物可以从6种不同组织特异性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480 bp产物;利用本研究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可以从胰腺组织表达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基因组DNA中扩增200 bp的目的条带.这一结果表明,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可有效地将胰腺组织表达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与其他多种组织的Cm重组酶转基因小鼠鉴别开来.  相似文献   
8.
利用基因诱捕技术进行小鼠基因剔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基因诱捕技术进行小鼠基因剔除做了初步的探索,为进一步应用该技术进行小鼠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利用基因诱捕载体转染小鼠ES细胞,获得了36株neo基因单拷贝整合的诱捕ES细胞,其中14株细胞表达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将3株诱捕ES细胞分别经显微注射引入到受体囊胚中,再植入假孕母鼠的子宫中使其发育成小鼠.两株细胞得到了程度不同的嵌合体小鼠,其中一株诱捕ES细胞整合至生殖系.利用质粒拯救实验获得了诱捕载体整合位点附近的基因组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发现被诱捕的基因可能是一个新基因.X-gal染色结果显示,该基因的表达局限于小鼠腹部及肢芽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使基因功能研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大课题,基因转导、反义技术、转基因和基因剔除、染色体转导、RNA干涉等是目前研究基因功能的主要方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且各有其特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Smads家族是最新发现的TGF-β信号转导途径中一个重要的新基因家族,SMAD2属于受体激活的SMADs。Smad2在某些肿瘤中发生突变,是一种可能的肿瘤抑制基因。Smad2基因完全剔除小鼠在胚胎期E6.5天死亡,为了研究Smad2在成体各组织器官及肿瘤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构建了Smad2条件基因剔除载体,将LoxP置于Smad2基因组序列C末端功能域两侧,并在组成型表达Cre重组酶的大肠杆菌中检测了LoxP位点的功能,该载体的构建为进行Smad2组织特异性基因剔除研究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