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9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灰色GM(1,1)模对生态预测有重要应用,本文讨论了它的一个改进模GM(1,1),并深化了文(1)提出的两个问题,给出了较简明的证法,还确定了文(1)所希望的一个“合适的”常数。  相似文献   
2.
3.
徐诗伟  孙筱林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6):354-355
用反相HPLC内标定量方法测定18-甲基-3-甲氧基-8,14-开裂雌甾-1,3,5(10),9(11)-四烯-14,17-二酮微生物不对称还原成具有光学活性17β-羟基化合物的转化率。色谱采用μ-BondapakC14色谱柱;甲醇-水73∶27(V/V)为流动相,流量0.8 ml/min;UV 254 nm检测;雄甾-4-烯-3,17-二酮作内标。  相似文献   
4.
柱霉属一新种——蝙蝠蛾柱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青海省化隆地区采集冬虫夏草新鲜标本,经分离培养获一纯种,并经鉴定是隶属暗色孢科Dematiaceae的柱霉属Scytalidium Pesante,其形态特征与近似种——黄棕柱霉Scytalidium fulvum进行了比较,由于分生孢子量度及生活习性与黄棕柱霉有着明显差别,故定为一新种,命名为蝙蝠蛾柱霉Scytalidium hepiali C.L.Li sp.nov.该新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迅速,25℃,培养10天菌落直径2.5cm。菌丝相互平排列成菌丝束。产孢细胞裂殖产孢,节孢子2型:(1)无色,透明,薄壁,圆柱形,桶形。(2)淡褐色,厚壁,椭圆形,桶形,亚球形。蝙蝠蛾柱霉在蛋白胨、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深层培养,26℃,20天。发酵液用乙醇抽提,减压蒸馏,甲醇溶解,过滤,减压浓缩,蒸馏水溶解,冷冻干燥。从1升发酵液中获虫草菌素制品50~70mg。从拮抗试验表明虫草菌素能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菊头幅出生后下丘听神经元反应特性的演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实验在出生后1周到6周的幼年和成年鲁氏菊头蝠(Rhinolophusrouxi)上进行。结果发现,出生第1周的动物下丘听神经元对超声刺激反应的最佳频率低,潜伏期长,阈值高。它们的平均值分别为:31.24±14.08千赫,16.56±3.83毫秒和74.24±6.22dB。同时,调谐曲线宽阔,Q10-dB值小,其均值为2.34±0.96。随着周令增长,上述特性逐渐改变。到第6周时,最佳频率的均值发展到70.16±19.16千赫,最佳频率分布峰值也移至75—85千赫的高频段,反应潜伏期均值降至8.12±1.86毫秒,阈值均值降至32.82±26.36dB,已出现相当多具有非常陡削调谐曲线的神精元,Q10-dB值在20以上者占到80%,有的高达100以上,已接近成年动物。  相似文献   
6.
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DNA印迹(Southern blot)杂交法是研究DNA分子结构,变异及其组成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自1975年闻世以来,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分子病毒学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这些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由于该技术均需要首先将电泳后已变性的DNA从琼脂糖凝胶转移至支持膜上,因此,实验结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吸印的效果,同时也受支持物  相似文献   
8.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感染人体的皮肤粘膜并引起乳头状瘤病变的病毒。目前发现的HPV已有63型,不同型的HPV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病变。HPV 16主要与生殖系统的肿瘤尤其是子宫颈癌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9.
利用~1H-NMR模拟谱研究二核苷酸A3′P(CH_3)5′A的构象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Altona等人的方法,在利用~1H-NMR模拟谱确定18℃、40℃、70℃三种温度下有关质子化学位移及偶合常数的基础上,分析了A3′P(CH_3)5′A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a和b的构象状态。它们与A3′P(OH)5′A相比发现:(1)在18℃时两个核糖环是S型构象占主要成分,并随温度升高S型构象成分增多;(2)磷酸骨架的扭角ε′和β′分别改变±15°及±4°;(3)在优势构象情况下,两个核糖环都部分重叠,而且A3′P(CH_3)5′A(a)的重叠程度比A3P′(CH_3)5′A(b)小;(4)腺嘌呤碱基都更倾向去堆积状态,而且随温度升高A3′P(CH_3)5′A(a)比A3′P(CH_3)5′A(b)有着更强的去堆积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筛选获得3株吸附Au3+能力较强的真菌。对其中一株芽枝状枝孢(Cladosporimmcladosporioides AS 3.3995)进行了吸附Au3+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温度、时间和Au3+的浓度对菌的吸附作用有影响。最适pH为5以下,温度在30—50℃之间。该菌的最大吸附量为140 mgAu3+/g(干细胞)。电镜观察表明,Au3+在细胞壁的表面上慢慢地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