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农红豆草不仅是良好的饲草作物,还可以用作庭院观赏及蜜源植物。该研究以蒙农红豆草浅色花瓣突变体与对照群体中的粉红色、紫红色花瓣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花瓣颜色的表型和色素种类及含量的综合分析,明确影响花色形成的主要物质。结果表明:(1)蒙农红豆草浅色花突变体与对照的粉红色花和紫红色花为3种不同的色系,根据黄度(b*)和色相角(h°)将浅色花突变体的花色定义为黄白色花。(2)在3种花色中共检测到10种类黄酮和5种花青素,其中6种山奈酚衍生物、2种矮牵牛素衍生物、2种飞燕草素衍生物和1种锦葵素衍生物为首次在蒙农红豆草中报道;同时还发现山奈酚-3-芸香苷、山奈酚-3-葡萄糖苷和飞燕草素-3-羧基修饰芸香苷在3种花色中含量(36%~50%、21%~35%和27%~65%)最多。研究推测:芦丁、山奈酚-3-芸香苷-5-鼠李糖苷和山奈酚-3-p-香豆酰葡萄糖苷为影响蒙农红豆草花色变化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偏斜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0%乙醇超声波辅助提取偏斜淫羊藿(Epimedium truncatum H.R.Liang)叶片中的类黄酮化学成分,利用LC-MS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合物组成,利用HPLC方法测定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并与药典规定药材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从偏斜淫羊藿叶片中鉴定出6个化合物: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3,5,7-三羟基4’-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酮-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甙、山奈苷。该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偏斜淫羊藿富含朝藿定C,其含量显著高于箭叶淫羊藿主要活性成分的总含量。结果表明LC-MS可以简单、快速地对淫羊藿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偏斜淫羊藿富含朝藿定C,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柱层析、薄层层析(TLC)和高压液相色谱(HPLC)从紫云英种子中分离并纯化对紫云英根瘤菌nd基因表达有诱导活性的成分,质谱(MS)鉴定为抽皮素(naringenin)。19种类黄酮或非类黄酮化合物对紫云英根瘤菌结瘤基因表达的诱导活性实验表明,紫云英根瘤菌的结瘤基因可以应答多种诱导咸分,除抽皮素外,还有类黄酮物质毛地黄黄酮(luteolin)、大豆素(daidzein)以及非类黄酮化合物7-羟基香豆素(umbelliferone)和葫芦巴碱(trigonelline)。  相似文献   
4.
‘红巴梨’果皮UFGT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巴梨’红色芽变品种‘红巴梨’果皮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和RACE结合的方法,克隆了UFGT(UDP-葡萄糖: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蛋白的部分cDNA,命名为Pc UFGT。结果表明:该cDNA片段长为1 089 bp,与苹果UFGT基因序列一致性达8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5%,含有糖基转移酶的UDPGT、COG1819和MGT等保守域。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红巴梨’幼果期表达强度约为‘巴梨’的2倍,而果实成熟期表达强度略低于‘巴梨’;该基因在‘红巴梨’果肉中不表达。  相似文献   
5.
富含绿原酸的植物中类黄酮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枇杷花、枇杷叶和金银花为材料,研究绿原酸干扰类黄酮测定的结果表明,差示分析法基本上不受绿原酸的干扰,可用于富含绿原酸植物中类黄酮的测定;而NaNO_2-Al(NO_3)_3比色法和二甘醇比色法均受绿原酸的严重干扰,测得的类黄酮含量明显偏高,NaNO_2-Al(NO_3)_3比色法测得的结果甚至超过总酚含量。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研究》2015,(4):303-309
以高丛蓝莓(Highbush blueberry)"喜来(Sierra)"和"日出(Sunrise)"为研究材料,通过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RACE)技术获得蓝莓(Vaccinium ssp.)F3′H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并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理化性质、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等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RT-q PCR)手段来检测其在蓝莓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情况。结果表明:Vs F3′H全长c DNA为1 871 bp,编码530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8.33 k D,理论p I值为7.32;蛋白疏水性指数为0.004,属于疏水性蛋白,二三级结构预测可知其富含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RT-q PCR发现Vs F3′H主要在果实发育前期表达量较高,蓝果期表达量明显下调,且在不同品种中以蓝果期的表达量差异显著。这些研究结果为解析蓝莓果实色泽发育及果树分子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激素对转基因雪莲毛状根植株再生及类黄酮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外源激素GA3和IAA对3个转基因新疆雪莲类黄酮高产毛状根系C17、C27、C46的植株再生及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GA3和IAA,结果发现,GA3浓度高于1.0 mg/L时,可诱导毛状根系产生不定芽,其中以GA3浓度为2.0 mg/L时,转基因毛状根系C17的不定芽再生率最高,可达82%。高压液相色谱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与未用激素处理的毛状根和它的再生植株相比,外源激素GA3和IAA能显著提高毛状根培养物中芹菜素和总黄酮的含量。毛状根系的组织干重与类黄酮的含量没有相关性,但毛状根系的再生率与类黄酮的含量几乎呈反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葡萄的类黄酮3′-羟化酶(F3'H)基因全长cDNA序列Blast所得棉花的EST序列设计引物,以开花后16 d(DPA16)的新彩棉5号(xC-5)纤维为材料,利用RACE和RT-PCR技术分离得到了2个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cDNA序列,此2个序列编码区完全相同,仅在3'UTR区存在片段长短的差异,推测可能是基因转录后加工方式不同所造成.克隆所获得的棉花F3'H基因编码区全长1 533 bp,编码51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表明,该基因所编码蛋白含有一个跨膜结构域,是一种分泌蛋白,定位于内质网上,并含有一段与细胞色素P450功能区相匹配的保守功能域;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棉花F3'H基因与其他多个物种的F3'H基因在氨基酸序列上有较高的同源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棉花F3'H蛋白与双子叶植物大豆的F3'H亲缘关系较为接近,而与单子叶植物高梁等作物则较远.  相似文献   
9.
选用对甘薯黑斑病抗性不同的品种南京-92(高抗)和烟台-252(高感)的叶片为材料,研究黑斑病对甘薯叶总酚含量、绿原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受黑斑病侵染时,南京-92叶片中类黄酮含量、绿原酸含量、PAL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烟台-252,可以作为选育和鉴定抗黑斑病品种的生理指标,但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差异不显著.接种后2~8 d内,南京-92叶片内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增加迅速,与烟台-252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总酚含量和PPO活性的上升速度快、保持时间长,有利于提高对黑斑病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二乔玉兰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二乔玉兰不同花期外层花瓣为试材,测定其在开花过程中花瓣色度值、花色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细胞pH值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探讨二乔玉兰花色呈色机理。结果显示:(1)随着花期的推移,苯丙氨酸解胺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逐渐减弱,细胞pH值逐渐变大,可溶性糖、花色苷、类黄酮含量不断降低,而花瓣明亮度增强,红色度以及彩色度减弱,且不同花期各参数值之间差异显著。(2)花瓣可溶性糖含量、PAL和CHI的活性与其花色素苷、类黄酮含量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花瓣pH值的变化、明亮度L*值与花色素苷、类黄酮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色相值a*与花色苷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二乔玉兰花瓣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的高低可以影响其花色的深浅,可溶性糖含量、PAL和CHI活性、细胞pH通过参与一定的生理代谢来调节花色素的形成,进而引起二乔玉兰花色色调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