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梳角窃蠹的生物学与防治(鞘翅目:窃蠢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振国  吴洪源 《昆虫学报》1989,32(2):200-206
梳角窃蠹(Ptilinus fuscus Geoffroy)在青海省东部对杨树房木的蛀损最高达78.43%,平均为36.67%;房屋平均蛀危年限为20.46±9.42年.青杨干材的抗弯强度(kg/cm2)与其表面的蛀孔量(孔/200cm2)呈幂函数曲线相关:Y=559.9X-0.2042.本种窃蠹2年1代.成虫主要发生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海拔每升高100米,发生期约推迟3.6天左右.成虫发生期喷洒80%敌敌畏200—400倍液4—5次,毒杀成虫有效.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和Wu)对潜藏在干材深层的窃蠹幼虫和蛹,有较高的寄生力.  相似文献   
2.
管氏肿腿蜂对锈色粒肩天牛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管氏肿腿蜂进行了防治锈色粒肩天牛幼虫的试验,结果表明:锈色粒肩天牛幼虫的寄生死亡率可达40%~70%,而且幼虫的寄生死亡率随着放蜂量的增加而提高,按虫蜂比1∶1、1∶5和1∶10分别放蜂,寄生死亡率依次为35.4%、48.3%和68.9%;最佳放蜂时间为8月中旬,此时放蜂的校正寄生率为55.67%,明显地高于7月份和9月份。  相似文献   
3.
代平礼  徐志强 《昆虫知识》2007,44(3):402-405
利用中间寄主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 L.蛹大量扩繁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经多代后寄生效果下降,系由蜂种退化所致:利用一种中间寄主导致蜂种的营养来源单一;采用同一种群的蜂及较低的蜂虫比造成近亲繁殖。据此设计复壮措施:利用自然寄主回接、杂交和控制交尾方式。结果表明:(1)回接1代,其子代蜂种的寄生率和寄生成功率分别提高26%和28%~33%。(2)用外缘蜂种与本群蜂种杂交,其子代蜂的发育历期比对照少4d,寄生率和寄生成功率分别提高22%和17%。(3)控制交尾方式促进蜂种复壮。  相似文献   
4.
平均单管出蜂量、子代蜂的平均千头重和平均体长是评价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人工繁育效果的三项重要指标.试验测定并分析了利用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幼虫作为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时,在不同虫蜂量条件下对这三项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接蜂时选用的种蜂与寄主的量对繁蜂效果存在不同影响,种蜂量对出蜂量无显著影响,对子代雌蜂千头重和体长均存在显著影响;寄主量对出蜂量、子代雌蜂千头重和体长影响显著.繁蜂生产中,采用规格为12mm×50mm指形管繁蜂时,多选用5只青杨天牛幼虫和4~5头种蜂.也可以根据防治实际中目标害虫的虫口密度及单株放蜂数量来确定每管的接入寄主数和种蜂数.  相似文献   
5.
对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Hymenoptera:bethylidae Sclerderma)染色体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川硬皮肿腿蜂雌成虫卵巢为材料,经0.01%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10min,蒸馏水低渗5min,用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15min,Giemsa染液染色30min,可以获得形态良好、分散适中、着色清晰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贮藏条件对川硬皮肿腿蜂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琼  胡杰  杨春平  周祖基  杨伟 《昆虫知识》2006,43(5):673-677
在相对湿度为50%~70%的条件下,设置5个温度梯度,将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Xiao雌成蜂分别进行直接贮藏和定期补充15%蜂蜜水后贮藏,并对该蜂在不同条件下的贮藏存活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和补充营养对川硬皮肿腿蜂雌成蜂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其中6~15℃下贮藏相同时间的蜂存活率较高,比较适合该蜂的贮藏,而在12℃贮藏相同时间的供试蜂存活率最高,最适该蜂的贮藏。除此之外,在贮藏期间适时添加补充营养也能大大延长川硬皮肿腿蜂雌成蜂的贮藏寿命,但补充营养对该蜂存活率的影响大小与贮藏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条件对利用黄粉甲繁育管氏肿腿蜂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田慎鹏  徐志强 《昆虫知识》2003,40(4):356-359
在恒温 2 0 ,2 2 ,2 4,2 6,2 8和 3 0℃的实验条件下 ,利用黄粉甲TenebriomolitorL .做中间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guaniXiaoetWu ,测定了其发育历期和寄生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显示 ,在被测温度范围内 ,管氏肿腿蜂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比关系 ,即随着温度的升高 ,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卵至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 3 60℃ ,有效积温为 3 2 0 0 7日·度。温度对管氏肿腿蜂的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的数量和性比都有较显著影响。结合发育历期的结果 ,认为适于人工大量繁蜂的温度范围为 2 4~ 2 8℃ ,2 6℃为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8.
川硬皮肿腿蜂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 2 6℃恒温和 70 %相对湿度条件下 ,川硬皮肿腿蜂胚胎发育全历期为 60~ 70h。卵黄少 ,原足期 (protopod)孵化。根据其胚胎形态变化特征可分 4个发育阶段 :早期发育阶段 ,卵产后 1~ 1 2h,包括卵割期、胚盘期和胚带期 ;胚胎伸长及器官发育阶段 ,卵后 1 2~ 5 0h,包括胚带分节、原头原躯分化、胚带再伸长、消化道和口器形成 ;胚胎背合阶段 ,卵产后 5 0~ 60h和胚胎成熟阶段 ,卵产后 60~ 70h。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适宜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Xiao寄生的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饲料配方。【方法】用10种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饲喂黄粉虫,并观察各虫态生长繁殖情况,再用川硬皮肿腿蜂接种各配方黄粉虫蛹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5 d后计数雌蜂产卵量,并通过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一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各配方黄粉虫生长繁殖情况正常,指标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性和相关性且与一元回归分析所得相关性一致。川硬皮肿腿蜂对黄粉虫蛹寄生率没有显著性,为86.25%~96.97%,表现出较高寄生率。寄生产卵量较高且蛋白质含量为14.09%和13.73%配方组显著高于其他配方组。【结论】黄粉虫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14%(13.73%~14.09%)时川硬皮肿腿蜂寄生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采自我国海南省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齿肿腿蜂属 Odontepyris Kieffer,1904 1新种:海南齿肿腿蜂O.hainanus sp.nov.,并编制了中国齿肿腿蜂属分种检索表.海南齿肿腿蜂,新种Odontepyris hainanus sp.nov.(图1~2)新种与日本齿肿腿蜂O.japonicus Terayama,2006相似,主要区别是本种头长大于宽(后者是头宽大于长),前翅小翅室亚三角形(后者近矩形),并胸腹节背表面有不规则的皱褶(后者并胸腹节背表面中区稍凹陷且有网皱,侧区有横皱).正模♀,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07-07~11,刘经贤采,编号200700061.副模:1♀,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06°N,109.04°E),2006-07-07~11,刘经 贤采,编号200700077.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寄生蜂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