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章菲  王义兵  吴利东 《病毒学报》2021,37(2):422-427
2019年12月出现于湖北武汉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所致肺炎疫情,给人类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迄今为止,对2019年出现的SARS-CoV-2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了目前关于SARS-CoV-2的病原学与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其流行病学以及该病毒引发的肺炎临床特点加以总结,有助于读者及时了解SARS-CoV-2最新的研究动态,并为今后开展治疗药物及疫苗研发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390例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分析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影响因素及术后切口感染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390例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8例,术后切口感染率为7.18%(28/390),将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纳为未感染组(n=362),发生的纳为感染组(n=28)。28例发生感染的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比38.89%(14/3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1株,占比58.33%(21/36),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引流时间、年龄、白蛋白(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基础疾病、年龄≥60岁、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120 min均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术后30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升高,且未感染组高于感染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且未感染组低于感染组(P<0.05)。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较为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白蛋白、手术时间均是其影响因素,同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可影响凝血纤溶功能的恢复,临床医生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从而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戴蓬博  张荣  孙广宇 《菌物学报》2021,40(4):936-964
苹果为我国主要栽培水果,苹果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病原菌物是苹果病害的主要病原物,对我国苹果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损害。国际上病原菌物为苹果主要病原类型,其数量占苹果病原物的93.4%。我国植物病理学家和菌物学家对苹果病害的病原学进行了长期研究,描述与记载了大量国外已报道的病原真菌和病原卵菌,也描述了一些国外尚未记载的病原菌。随着菌物分类研究的深入、分类系统及菌物命名规则变化等,许多病害的病原名称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名称的使用造成了诸多不便,影响了苹果病害相关知识的交流。本文汇总了我国已经描述的苹果菌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其中病原真菌149种,病原卵菌6种,病原菌物占苹果病原物种类的90.6%。依据最新分类系统、菌物命名法规和汉语名称规则,对相关病原菌物的拉丁学名、中文名称以及病害汉语名称等进行了整理和修订。该项工作有利于相关植物病理学研究者、植保工作者、园艺工作者、管理人员及基层推广工作者对苹果病原菌物名称的检索和规范使用,促进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等。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喘息性疾病病原学及与喘息发作有关的因素。方法:227例患儿来我院儿科住院的患儿,在有喘息发作及无喘息发作时均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和病毒检测,并对可能与喘息发作有关的因素做统计分析。结果:喘息发作时细菌感染91例(40.1%),病毒感染110例(48.5%),无喘息时72例(31.7%)检出细菌感染,59例(26%)检出病毒感染,喘息发作时细菌和病毒感染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喘息时(P〈0.05)。单因素分析过敏史、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被动吸烟史、家族史和季节等暴露因素在喘息次数超过和低于4次患儿之间存在差异(P〈O.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毒感染(OR=2.839)、细菌感染(OR=2.434)、过敏史(OR=4.412)和家族史(OR=2.158)为喘息性疾病患儿喘息发作次数增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病毒和细菌感染为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原,病毒和细菌感染、有过敏史与家族史是喘息反复发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点、致病菌群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该院儿科的44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一般资料、症状、血常规、生化常规以及病原菌的分型以及耐药性情况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细菌性痢疾多流行于5~11月,以1~6岁患儿高发.病例多以普通型为主,偶有中毒型.脓血便已不是细菌性痢疾的典型表现.血液学检测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福氏志贺菌是主要流行菌群.志贺菌属对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几乎全部耐药,对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以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也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则全部敏感.结论 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亦趋于不典型和多样化,尽早做大便培养以明确.在治疗上应当首选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宁波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必要的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慈溪市红十字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的233例成年C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3例CAP患者中,134例病原学检查阳性,病原菌102株,其中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42株,肺炎链球菌3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6株.非典型病原阳性32例,主要为肺炎支原体27例.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5.6%;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35.1%,对阿齐霉素耐药率为62.4%;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为11.8%.结论 宁波地区CAP患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对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可以选择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CVP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病原学特点以及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科住院的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140例,分析患者病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包括对患者痰液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检测,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共121株病原菌被分离,其中革兰阴性菌91株(75.20%),革兰阳性菌27株(22.31%),真菌3株(2.48%)。主要革兰阴性菌均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80%),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性稍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性较高(7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稍低。住院时间(P=0.025)、机械通气(P=0.021)、MODS评分(P=0.019)与血浆白蛋白含量(P=0.013)是老年重症肺炎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阴性菌为老年重症肺炎主要致病菌,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患者的预后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MODS评分和血浆白蛋白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当地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肠道通用和EV71、CA16特异性引物,对2009年长沙市的115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疱疹液、粪便、咽拭子标本,进行RT-PCR鉴定,并对手足口病疫情开展监测,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采集到标本的115例患者中,84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中19例检测为EV71病毒核酸阳性(22.62%);30例检测CA16阳性(35.71%);35例检测到其他肠道病毒(41.67%).阳性标本中男女性别比为(1.2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1-5岁儿童(90.47%),尤其是在3岁组(34.52%);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4-8月.结论:在长沙地区手足口病易发于1-5岁儿童,应在春夏季重点加强这一人群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