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联合培养牙髓细胞(dental pulp cells, DPCs)和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对成牙本质向/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单独培养DPCs及联合培养的DPCs和EPCs进行三维培养后成牙本质向/成骨向诱导,使用茜素红染色及半定量分析、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成牙本质向/成骨向分化能力。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茜素红染色显示联合培养组和单独培养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显示成牙本质向/成骨向相关基因m RNAs和蛋白表达水平联合培养组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组。结论:三维联合培养的DPCs和EPCs促进成牙本质向/成骨向分化,为牙髓再生提供可能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牙髓结合根尖炎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60例牙髓结合根尖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单纯西医治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上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8.7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25%)低于对照组(16.2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牙髓结合根尖炎具有显著地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蛋白酶MMP-1在炎症性牙髓中的表达。方法:内毒素制备大鼠牙髓炎模型,取牙髓炎大鼠及健康大鼠牙髓组织行HE染色检测牙髓组织的组织形态学变化,MMP-1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检测MMP-1在牙髓组织的表达,以明确MMP-1在大鼠急性牙髓炎期的空间分布改变及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大鼠牙髓组织急性炎症期牙髓炎模型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有断裂破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Western Blot分析均显示牙髓炎组织MMP-1蛋白显著增高(P0.05)。结论:MMP-1在牙髓炎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调节牙髓炎症反应的疼痛机制调节。  相似文献   
4.
<正>在解剖关系上,牙髓与牙周组织是互通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发生率较高,临床症状较为复杂,疗程长,预后差,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原则是对两方面病灶同时处理,消除感染源。我们对温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口腔科就诊的126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应用派丽奥联合AH-plus进行治疗,获良好效果,其中男82例,女44例,年龄38~66岁,平均(47.4±5.6)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旨在评估常规牙髓治疗后抗菌光动力疗法(a-PDT)对乳前牙髓腔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儿童的62颗牙髓坏死的乳前牙,随机分为常规根管治疗组(A组)和常规根管治疗联合a-PDT治疗组(B组),每组各31颗。a-PDT使用浓度为0.005%的亚甲蓝作为光敏剂,用无菌纸制锥形管在根管内部涂抹3 min,用激光在根管入口处直接照射40 s(波长:660 nm,能量密度:4 J/cm^(2),功率:100 mW)。使用锥形管采集两组患者根管内的微生物样本(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立即采集)进行培养。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包括瘘管和牙齿活动度等。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细菌载量减少了93%,B组减少了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康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a-PDT可有效杀灭乳牙内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张平娟 《蛇志》2015,(2):237-238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口腔牙体牙髓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4年1~4月在我科实习的2009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34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模式,即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观察比较两组学生病例分析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出科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在病例分析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出科考试成绩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PBL教学法在口腔牙体牙髓科的临床实习带教效果显著,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能够导致严重的肌肉变性,和严重的肌营养不良症,表现出骨骼肌纤维的严重进行性退化,并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通过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案研究了hDPSCs和hAPSCs向骨骼肌成肌谱系分化的潜力,以确定实现成肌承诺的最佳条件。同时为了验证h DPSCs和hAPSCs向骨骼肌成肌谱系的有效分化。我们研究了肌肉特异性因子和标记物的表达,包括肌生成素,肌球蛋白重链(MyHC)等。本研究通过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案研究了hDPSCs和hAPSCs向骨骼肌成肌谱系分化的潜力,以确定实现成肌承诺的最佳条件。同时为了验证hDPSCs和hAPSCs向骨骼肌成肌谱系的有效分化,我们研究了肌肉特异性因子和标记物的表达,包括肌生成素,肌球蛋白重链(MyHC)等。本研究结果显示,植入mdx/SCID小鼠宿主肌肉中的两种细胞群都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了血管生成并减少了纤维化,最终导致营养不良性肌肉的组织病理学改善。因此本研究认为hAPSCs和hDPSCs代表干细胞的潜在来源的翻译策略,以提高组织病理学和潜在的缓解DMD患者的肌肉无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正畸矫治对上颌外伤切牙牙髓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正畸科2006~2011年期间的病例60例,并按上颌切牙有无外伤史分为正畸外伤组和正畸无外伤组两组;选取我院牙体牙髓科2008-2011年期间上颌切牙有外伤但未行RCT(Rootcanal treatment)的病例30例,设为外伤无正畸组组。对三组间上颌切牙所患牙髓坏死的机率进行比较。结果:正畸外伤组与正畸无外伤组有显著性差别(P<0.01),正畸外伤组与外伤无正畸组亦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正畸无外伤组与外伤无正畸组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正畸治疗患者中,有严重牙周损伤史的上颌切牙患牙髓坏死的机率要明显高于无外伤史的上颌切牙。  相似文献   
9.
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中,利用干细胞进行牙齿再生是一种途径。目前,研究认为牙齿的发育过程是上皮与间充质相互诱导的结果,利用干细胞进行再生牙齿时也需要有上皮源性和间充质源性干细胞的参与。牙髓干细胞是牙齿自体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牙齿再生中是一种理想的间充质源性干细胞。该研究通过慢病毒介导在牙髓干细胞中分别过表达人Msx1、Pax9和Bmp4基因,研究其对牙向分化的诱导潜能。过表达这三个基因均能显著提高牙髓干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并且促使牙髓干细胞表达成牙本质细胞标志蛋白——牙本质涎磷蛋白、骨钙素、骨桥素和形成钙化组织。但在诱导牙向分化的能力上,三个基因有一定的区别。过表达Msx1基因对牙髓干细胞体外诱导牙向分化能力最为明显,其次是Bmp4基因,过表达Pax9在促进牙髓干细胞表达骨桥素和钙质形成上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探究上调微小RNA 210(miR-210)对大鼠牙髓干细胞增殖、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健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后提取大鼠下切牙牙髓,进行牙髓干细胞培养和鉴定。分为正常组(未进行处理),miR-210抑制组(给予20 nmol/L的miR-210抑制物),miR-210对照组(给予20 nmol/L的miR-210模拟物)三组。采用CCK-8法检测牙髓干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LP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蛋白。结果:与正常组相比,miR-210抑制组细胞增殖、ALP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miR-210对照组细胞增殖、ALP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miR-210抑制组相比,miR-210对照组细胞增殖、ALP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miR-210抑制组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miR-210对照组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miR-210抑制组相比,miR-210对照组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miR-210通过调控PI3K、p-AKT蛋白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大鼠牙髓干细胞增殖,抑制牙髓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