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拉拉藤属(茜草科)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张天宇  J. C. 大卫 《菌物学报》1995,14(Z1):123-135
本文系作者继大戟属(Euphorbia L.)、守宫木属(Sauropus B1.)和铁苋菜属(Acalypha L.)植物上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研究(Zhang, 1995)之后,对生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其它属植物上一些链格孢真菌种级分类单位评鉴结果的后续报道.内容包括:一个新种,巴豆生链格孢(A. croronicola T. Y.Zhang & J. C. David), Macrosporium compactum Cooke:对其模式标本(holotype)进行T订正、巴豆链格孢[A.crotonis kamal,Singh & Kumar]:提出关于新模式(neotype)标本的建议;对蓖麻链格孢[A. ricini(yoshii)Hansford]典型性状作了补充描述.此外,还在大戟科其它一些植物上检查到长极链格孢[A. longissima Deighton et MacGarvie]和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Nees ez Fr.) Wiltshire]。  相似文献   
3.
赖氨酸巴豆酰化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类型,在基因表达、细胞代谢及疾病治疗等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调节意义,可能是潜在的药物新靶标。目前研究多关注于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而非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的研究逐渐被重视。本文简要介绍非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将有助于了解非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的功能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张永田   《广西植物》1983,(3):171-176
<正> 与银叶巴豆的区别在于植物体上贴伏的鳞片边缘稍睫毛状,鳞片中间有刚毛状刺毛。 广西:张宗享、王善龄 4051(模式)。 越南:中越考察队1514。  相似文献   
5.
利用Gen Bank中已登录的完整的麻风树、乳浆大戟、蓖麻和乌桕中的13个蓖麻烯合酶(Casbene synthase,CS;EC 4.6.1.7)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组成成分、导肽、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功能域等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13个CS基因的ORF长度均在1 647~1 845 bp,蛋白分子量均在63.0~70.8 k D,终止密码子为TGA或TAA,理论等电点均小于7.0,表明CS蛋白呈酸性。氨基酸含量最高的均为亮氨酸。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CS基因主要分为两类。导肽预测发现其中6个CS具有导肽,均为叶绿体导肽。信号肽和扩模结构域预测发现这些CS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肽链整体呈现为亲水性。这些CS的主要二级结构元件为α-螺旋,并且都包含两个萜类合酶功能域。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探索CS基因的功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植物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s,nsLTP)是一类多基因家族编码碱性蛋白,负责脂肪酸体外结和与膜之间的磷脂转移,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为止,尚无模式植物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nsLTP家族的研究报导。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对PtrnsLTP家族成员的基因数量、亲缘关系、基因结构、编码蛋白保守基序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trnsLTP家族共由39个基因组成,进化成5个亚家族,其中A亚族含有6个基因、B亚族含有2个、C亚族含有13个、D亚族含有3个、E亚族含有15个。PtrnsLTP家族包含7对旁系同源基因,其中1对大于1,6对Ka/Ks均远小于1,且这6对基因均处于同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上,进化压力的不同导致基因间的功能出现了分化,编码蛋白均含有Motif 1和 Motif 2保守基序。利用qRT-PCR技术并结合杨树转录组数据对PtrnsLTP的组织表达与盐胁迫响应特性研究发现:各家族成员在毛果杨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且经qRT-PCR技术验证后与网站预测结果基本吻合,有11、15和13个成员分别在根、茎和叶中有较高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家族参与了杨树不同组织的生长发育;NaCl胁迫下,该家族39个基因中分别有26个成员在根部、14个成员在叶部表达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而32个基因在茎部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对于PtrnsLTP家族基因生物学功能的鉴定与盐胁迫响应基因资源的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中药白芍原植物分类鉴定及根形态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主产地的白芍(Radix Paeonia alba)原植物10个居群进行调查及标本采集,植物鉴定结果为:川白芍原植物粉红花居群为原变种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白花居群为芍药变种毛果芍药P.lactiflora var.trichocarpa(Bunge)Stern;毫白芍原植物线条居群和蒲棒居群均为芍药;杭白芍原植物红花、白花、粉红花居群均为毛果芍药;陕西韩城、江苏东海、山东荷泽白芍均为芍药,各居群在花色及形态上有明显而稳定的变异。根横切面解剖结构显示,按木质部的排列方式可将白芍原植物10个居群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有呈两个不相连的扇形中央导管群,并且有狭长、具分枝的从形成层到根中央部分连续排列的木质部,基本上是原植物芍药的植物特征,其中毫白芍线条居群兼有毛果芍药和芍药的特征;第二类为具有不明显的根中央扇形导管束,导管束呈环状围绕中央排列,并且有粗短不分枝的靠近形成层处成群的导管,与原植物毛果芍药的特征基本一致,其中杭白芍红花居群与川白芍白花居群根中央导管群呈现较明显的2个分离扇形排列,类似芍药。白芍原植物的种分类定位与花色无密切关联,但由于性状的稳定,可以考虑作为变种或变型定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戟科一新归化种——硬毛巴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属硬毛巴豆(Croton hirtus L'Hér.)在中国的归化新记录,并提供该种的特征描述和形态图。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9.
胡芦巴水溶性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薯蓣皂苷元的提取率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从脱多糖、脱脂胡芦巴豆粉中提取甾体皂苷的工艺条件,并且筛选了ZTC澄清剂对胡芦巴甾体皂苷水提取液的澄清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水提取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最佳水提取条件为:固液比为1:10,在70℃下提取3次,每次120min得出胡芦巴种子水提取液的澄清条件如下:ZTCl 1澄清剂的加入次序是先加B组分再加入A组分;澄清剂B和A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0g/L和O.5g/L;加入组分A或B后在80℃下作用30min即可达到澄清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大戟科植物学名订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戟科(Euphorbiaceae)是被子植物中的大科,是热带植物区系中的重要成分,还有橡胶[Hevea brasiliensis (Willd. ex A. Juss.) Muell. Arg.]、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等重要的粮食、经济植物和巴豆(Croton tiglium L.)、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等常用药用植物,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