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杂色曲霉在人胃液中体外培养产生杂色曲霉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殿升  孙鹤龄 《真菌学报》1989,8(3):233-240
  相似文献   
2.
皱纹盘鲍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皱纹盘鲍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核型分析结果。皱纹盘鲍的2n=36,可配为18对,中央着丝点(M)的11对,即1,3,6,7,9,11,12,13,14,16,17号染色体。亚中央着丝粒(Sm)的7对,即2,4,5 8,15,18号染色体,NF=72。染色体的长度呈连续递变。其中相对长度最长的1号染色体为7.09,最短的18号染色体4.11,单倍体总长687.05。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探讨了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r)在加有两类不同性质营养物的人胃液中产生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简称ST)的条件。发现在26℃斜面静置培养12天后可产生ST。加入半合成物质的最佳配伍是:蔗糖1,000.0mg;蛋白胨50.0mg;KH_2PO_4 7.5mg;MgSO_4·7H_2O_2.5mg;人胃液10.0ml,称之为SPKM人胃液培养基。加入天然物质的最佳配伍是:玉米粉0.5g;豆腐粉0.25g,人胃液10.0ml,称之为CS人胃液培养基。还进一步研究了pH值和培养时间对杂色曲霉产毒菌株在SPKM和CS人胃液培养基中生长及产生ST的影响。根据临床胃酸缺乏程度分级标准,分为pH 1.0,3.0,6.5,8.0四个组。发现在两种人胃液培养基中,无论是杂色曲霉生长,还是产生ST,pH3.0到6.5是发生质变的范围。在两种人胃液培养基pH为6.5时,37℃静置培养8天有痕量ST产生,10天后就明显增加。所以杂色曲霉产生的ST可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易癌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皮质酮是鸟类重要的糖皮质激素,在其适应环境变化及压力应激反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非应激状态时,鸟类血浆皮质酮浓度处于基线水平,当鸟类面对应激刺激时,血浆皮质酮浓度迅速升高,应激水平的皮质酮对鸟类个体生存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繁殖季鸟类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变化及其与繁殖投入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种间差异,仍需在不同的物种中进行实验研究。本研究分析了繁殖季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在繁殖阶段的变化,及育雏期亲鸟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与繁殖参数和亲鸟育雏投入的关系。结果显示,与求偶期相比,育雏期杂色山雀亲鸟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极显著升高(P < 0.001),雌性与雄性亲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雌性与雄性亲鸟血浆应激水平的皮质酮浓度与繁殖参数、亲鸟递食投入、巢防卫行为均无显著相关性(P > 0.05)。  相似文献   
5.
许翠娅 《应用生态学报》2022,33(6):1679-1685
为研究对二甲苯对皱纹盘鲍肝胰腺的毒性作用,设置4个浓度(0.5、1.0、1.5和2.0 mg·L-1)和对照组,开展为期21 d的对二甲苯对皱纹盘鲍的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彗星试验技术进行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DNA损伤分析,采用CASP分析软件对拖尾率、彗星尾长、彗尾DNA相对含量、Olive矩等损伤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DNA均受到损伤,且损伤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肝胰腺细胞DNA受损程度加重,高浓度甚至可以引发细胞凋亡,呈现一定的剂量-损伤效应。中浓度对二甲苯短时间暴露即可对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造成DNA损伤,随着暴露时间延长,细胞DNA受损程度加重,呈现一定的时间-损伤效应。但长时间暴露细胞DNA各损伤指标有所减小,这可能与细胞自身的DNA修复机制和生物体解毒系统的代谢机制有关。研究表明,对二甲苯可对皱纹盘鲍肝胰腺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导致DNA断裂,高浓度的对二甲苯长时间暴露可导致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动物行为是个体与社群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刺激)所作出的动态反应。动物的行为特征对其适合度以及进化有着重要意义,但关于鸟类行为特征对扩散以及分布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和大山雀(Parus cinereus)这两种生活史策略相似、分布范围差异显著的雀形目鸟类为例,采用经典新环境测试法对两物种探索性、活跃性、冒险性三种行为进行比较。Mann-Whitney U-test结果显示,大山雀的探索性(Z =﹣2.582,P < 0.01)、活跃性(Z =﹣5.148,P < 0.001)、冒险性(Z =﹣2.046,P < 0.05)得分均显著高于杂色山雀,证明广域分布的大山雀探索性、活跃性及冒险性明显强于狭域分布的杂色山雀。我们由此猜想鸟类行为特征可能会与种群的分布范围相关;通过对鸟类行为特征的探究或许可以间接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种群的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对皱纹盘鲍的呼吸、摄食、生长及能量收支等实验研究表明, 鲍的耗氧率与壳长、体重、温度及昼夜变化有关, 耗氧率与壳长、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 一天中16~4时(夜间)耗氧率高于4~16时(白天)且在18~20时达峰值.同温度下鲍日摄食率与体重呈幂指数关系, 日(相对)摄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而日相对摄食率、日相对生长率均随壳长、体重增加呈下降趋势.鲍在14~20℃内对海带的总转化效率为53%.鲍软体部、海带及鲍粪便干品的比能值分别为19.2、8.57和7.23kJ·g-1.14~20℃皱纹盘鲍摄入能量的34.6~48.6%为粪能, 22.0~38.2%的能量用于自身代谢, 5.6~28.2%用于贝体软体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马锐强  常鹏  万冬梅  鞠静  张雷  李东来 《生态学报》2015,35(15):5018-5025
婚配制度作为一种进化稳定对策是动物对某一环境包括种群内部环境适应的结果。据统计,约92%的鸟类为社会性单配制,但单配制鸟类中很多都存在婚外父权现象,表现出社会性婚配制度与遗传性婚配制度的不一致性。杂色山雀(Parus varius)是一种社会性单配制的小型森林洞巢鸟,其是否存在婚外父权现象至今尚未见报道。通过对杂色山雀进行亲权鉴定以确定其有无婚外父权现象及婚外父权的比例,结果显示:45.45%(20/44)的巢存在婚外父权,14.39%(38/264)的后代为婚外子代,说明杂色山雀具有较高的婚外父权水平。进一步探究其婚外父权的发生原因,结果如下:(1)有、无婚外父权巢的社会性亲本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无显著差异(P=0.504);(2)有婚外父权巢中婚内子代和无婚外父权巢中子代的杂合度(P=0.118)以及有婚外父权巢中婚外子代与婚内子代的杂合度(P=0.206)均无显著差异。(3)有婚外父权巢中的婚内子代与婚外子代间8项体征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s0.05)。综上,社会性单配制杂色山雀婚外父权的发生与配偶间的遗传相容性无关,还有待从其他角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奚长海  李东来  张雷  蔡玥  万冬梅 《生态学报》2015,35(15):5026-5031
鸟类的贮食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食物和季节是两个十分关键的因子。采用人工投食的方式研究杂色山雀冬、春季节对松子和葵花籽两种食物的贮食选择,以及食物和季节因素对贮食位点的空间分布和微生境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杂色山雀优先贮食松子,仅在春季贮食少量葵花籽;主要选择树皮裂缝、灌木根部、草丛、石缝和苔藓下面五种生境进行贮食;其贮食位点的空间分布呈分散状态,集中于投食点100m范围内,密度分布随食物搬运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其贮食模式和贮食位点的微生境选择均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其中,贮食模式的季节变化可能是受生境中松子这种重要食物可获得性的下降所致,而杂色山雀冬季对树皮裂缝的利用率明显高于春季,可能是与冬季的积雪覆盖限制了其对地面贮食点的利用有关。杂色山雀的就近贮食模式可能是为了增加贮食效率,关于不同个体之间贮食位点的差异,以及季节变化对贮食位点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杂色鲍头触角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石和荣  李海云  柯浩 《动物学报》2006,52(4):755-764
本文采用光镜和电镜方法,研究了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头触角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杂色鲍头触角的表皮布满乳头状突起,突起表面布满微绒毛,顶端具纤毛。头触角作为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具触觉兼嗅觉功能,其上皮为特殊的感觉上皮,其组成细胞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支持细胞、感觉细胞、腺细胞。头触角表皮之下的成分为平滑肌纤维和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里含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微孔细胞、变形细胞等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