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耳和毛木耳的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polytricha)的同一子实体弹射、分离30个单孢子并发育成单核菌丝体,各自分成3组,以10×10方式进行单核体两两配对。取两配对单核体交结处菌丝体块到新的平板上继续发育并插入无菌的盖玻片让其菌丝爬上。后利用双苯并咪唑(Hoechst 33258)染色,在萤光显微镜下逐块检查配对后菌丝体细胞中核的数目。如果出现双核,再加以检查锁状联合以验证,则为配对亲和。不亲和者仍为单核。根据配对行为进行不亲和因子分配决定其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木耳和毛木耳担孢子的性别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a所控制。属典型性二极性(bipolar)异宗结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了不同酶液、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温室及菌丝培养基成份等因素对木耳属(Auricularia)中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菌丝释放原生质体的作用及影响。用0.5%纤维素酶加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以0.6M的MgSO_4为稳定剂,在34℃下可自两种菌丝体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对原生质体再生条件的研究表明,纤维二糖和菌丝体培养物浸提物对再生有明显促进作用,再生率达20%左右。本文还用VBL型荧光增白剂观察了菌丝脱壁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光木耳和琥珀木耳种间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新才  杨新美 《真菌学报》1991,10(3):223-230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在西沙群岛采集的木耳属二新种,命名为西沙木耳和网脉木耳,并附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此外,还讨论了新种与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发现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木耳科(Auricualariaceae)、木耳属(Auricu-laria)毛木耳的一个白色变种。其色泽如银耳故命名银白木耳[A.Polytricha(Mont.)Sacc. Var.Argentca D.Z.Zhao et C.J.Waag var.Nov.]是经济价值高、可供进一步开发应用的食用菌新菌种。通过三代五次人工驯化培养,生物性状稳定,颜色纯白,朵大肉厚,外观美丽,并具有抗木霉、耐高温,生物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木耳8808菌株,是笔者几年来,从黑龙江省15个地区,采集的32个样本中,分离的59个野生菌株中,经多次培养、比较,栽培试验选出的一株优质、高产菌株。该菌株1992年,在本省五常县长山乡生产150万袋,全省生产近1000万段,均获丰收,产量、质量均明显优于原生产菌株。为更好的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了该木耳孢子弹射及萌发特征,菌丝、子实体、孢子形态,不同温度、pH、氮碳源浓度,不同培养料配方对该木耳菌丝生长及产实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晓宇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学报》2019,38(7):1099-1110
对采自海南省白沙县鹦哥岭阔叶树腐木上的标本,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分析,鉴定为脆木耳Auricularia fibrillifera,经分离纯化获得纯菌株作为实验材料,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木耳属资源,首次对该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了研究。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脆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3个最优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脆木耳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3℃,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牛肉粉,最佳无机盐添加量为1.5% PO43--1% Mg2+,最佳生长因子为玉米汁。驯化栽培过程中,栽培配方为: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石灰粉1%,发菌温度为22℃可使脆木耳菌丝在40d左右满袋,且生长旺盛,可培育出子实体。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利用铬酸钾溶液去除UV-B光源中的UV-A和UV-C,对不同浓度和pH值的铬酸钾溶液的紫外吸收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在相同剂量UV-B作用下,对地木耳(Nostoc commune UETX-584)光合生理活性和生化组分在UV-B光源直接照射和经过铬酸钾过滤后照射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铬酸钾溶液在pH值为8、0.4 mmol/L时可以有效滤除UV-B光源中的UV-C和大于340 nm的UV-A.相对于经过铬酸钾溶液过滤的UV-B光源,未过滤的UV-B光源显著抑制了地木耳的生长、叶绿素合成、Fv/Fm、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和集光效率,显著促进了MAAs(三苯基咪唑类氨基酸)等吸收紫外辐射色素的合成.相对于无紫外辐射的地木耳来说,经过铬酸钾溶液过滤的UV-B对地木耳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是其促进了紫外吸收色素的合成,抑制了Fv/Fm、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和集光效率.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木耳"白毛菌病"的病原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毛菌病"是近年来东北地区木耳栽培中一种常见病害.其病原菌在盛夏伏天侵染木耳子实体,在木耳耳片腹面生长一层白色网状霉层,对木耳生长及商品形态造成严重危害.从黑龙江省尚志地区染病耳片上分离得到两株病原菌,经对它们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 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证明这两株病菌为尖孢镰孢和厚垣镰孢,二者均对栽培木...  相似文献   
10.
地木耳提取物水溶液对花卉营养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用1%的地木耳提取物水溶液对瓜叶菊(Seneciocruentus)、万寿菊(Tageteserecta)、矮牵牛(Petuniahybrida)、香石竹(Dianthuscaryophyllus)、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仙客来(Cyclamenpersium)、一串红(Salviasplendens)等7种花坛花进行叶面喷施后,结果表明,7种花的株高、冠径、株鲜重、叶片数目、叶长、根长比对照均有显著增加(P<0.05);万寿菊,矮牵牛,一品红,一串红的平均株干重有显著增加,而瓜叶菊,香石竹,仙客来的平均株干重增加不显著(P>0.05);除了香石竹的叶宽有显著增加外,其余6种花的叶宽对1%地木耳提取物水溶液的反应不敏感;而7种花卉的叶厚都没有显著的变化。提取物水溶液还可促进花提早开花,增加花数目,并延长花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