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硒对金黄滴虫生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桦 《动物学研究》1987,8(2):125-132
金黄滴虫在含硒1ppm的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的细胞基本相同。在含硒6ppm的培养液中,前48小时细胞生长正常,以后容器中出现类似硫化氢的气味,细胞数量急剧下降,细胞变圆,运动缓慢,叶绿体变小并且绿色减退,金藻糖泡增大,在干涉显微镜下可见核仁中央下陷,成一小凹。在电镜下,核仁的中央区电子密度很低,这一区域可能相当于干涉镜下所见的小凹。在另一切面上可以看出这一区域是有开口与核基质相通的。电镜照片还揭示叶绿体结构松散,类囊体减少,在稀薄的基质中出现一些直径约为0.4—0.5μ的核仁样小体。部分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异常,内质网及管状纤维增多。此外,作者测定了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的变化,并对硒的作用、核仁和叶绿体的变化以及核仁样小体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鸢尾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产鸢尾属Iris L.3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 了观察。该属植物的花粉为舟形或近球形。萌发孔可分为远极单沟、远极单沟-拟沟、二合 沟及无萌发孔等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少数具瘤状或鼓槌状纹饰。本文依据花粉形态 和其它器官特征,对本属花粉外壁及萌发孔的演化趋势及某些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动物细胞超显微结构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世纪前世界上发明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随着电镜及其样品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把人们的视野从宏观扩大到微观,又从微观发展到了超微观水平,当前这门新技术已经深入自然科学和工矿企业各个领域,而生物学、医学和农业方面的研究进展更为突出。 大约在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超显微结构学逐渐形成,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十几年,这门新兴的基础学科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研究者已经不满足限于细胞水平,而更多地追求从分子水平去探索,从定性发展到定量,人们不再  相似文献   
5.
美洲绵霉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杏忠  沈崇尧 《真菌学报》1989,8(4):241-246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根端分生组织为材料,在透射电镜下对间期细胞核内的集缩染色质的高层次结构进行了研究。在其中观察到直径约为20—25nm、50nm及110—120nm 的不同等级染色线,并且发现直径110—120nm 的染色线是由50nm 的染色线组成的,而直径约50nm 的染色线是由20—25nm 的染色线组成的。对这三个层次染色质结构之间的集缩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20-羟蜕皮素对家蚕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戴玉锦  朱江 《昆虫学报》1990,33(4):398-402
应用超薄切片和电镜技术,详细观察了蜕皮激素(MH)对家蚕Bombyx mori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电镜观察表明,家蚕后部丝腺细胞对MH处理极为敏感.一经MH处理,其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和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的发生、发展都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并且与MH处理时期及剂量有关:五龄前期适量MH(4μg/头)处理,能促进与丝蛋白合成有关细胞器的形成与发展,加速腺细胞的成熟生长;较高剂量(8—16μg/头)处理,则导致自噬体的过早发生.五龄中、后期MH处理,一方面促进了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的进一步发达,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噬体的发生数量;处理剂量越高,后一种倾向越突出.这些结果证明,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受MH调节.  相似文献   
8.
砂鼠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gerbilli)存在于我国西北甘肃某地的砂土鼠或大砂鼠(Rhombomys opimus)体内,是中国特有的种类,王捷等60年代分离培养成功。对L.gerbilli的前鞭毛体的亚显微结构的观察表明:1.质膜下微管间距约为50nm,比别的利什曼原虫的宽;2.鞭毛基部极少观察到基板(basal plate);3.线粒体发达,从动基体所在部位伸向虫体各个部位,内有复杂的结构;4.在通常情况下,L.gerbilli的动基体呈棒状,但当细胞膨胀后则无论在光镜或电镜下动基体均呈扁环结构;5.虫体后部有发达的复片层结构。这一结构由一系列的膜卷绕成,其意义不明。  相似文献   
9.
木耳和毛木耳的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polytricha)的同一子实体弹射、分离30个单孢子并发育成单核菌丝体,各自分成3组,以10×10方式进行单核体两两配对。取两配对单核体交结处菌丝体块到新的平板上继续发育并插入无菌的盖玻片让其菌丝爬上。后利用双苯并咪唑(Hoechst 33258)染色,在萤光显微镜下逐块检查配对后菌丝体细胞中核的数目。如果出现双核,再加以检查锁状联合以验证,则为配对亲和。不亲和者仍为单核。根据配对行为进行不亲和因子分配决定其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木耳和毛木耳担孢子的性别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a所控制。属典型性二极性(bipolar)异宗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不同酶液、渗透压稳定剂、酶解温室及菌丝培养基成份等因素对木耳属(Auricularia)中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菌丝释放原生质体的作用及影响。用0.5%纤维素酶加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以0.6M的MgSO_4为稳定剂,在34℃下可自两种菌丝体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对原生质体再生条件的研究表明,纤维二糖和菌丝体培养物浸提物对再生有明显促进作用,再生率达20%左右。本文还用VBL型荧光增白剂观察了菌丝脱壁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