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吗啡引起的Wnt通路的上调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海马神经元元细胞系HT22细胞上建立了慢性吗啡成瘾模型,然后运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wnt通路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变化,同时应用报告基因技术检测Wnt通路下游转录因子的活性。结果:在慢性吗啡成瘾模型组,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而在接受了6 h的阿司匹林预处理的慢性吗啡成瘾模型组,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受到了显著的抑制。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吗啡引起的Wnt/β-catenin通路水平的过表达。  相似文献   
2.
基于潜意识理论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戒除方法,坚持了"习惯说",保留了对"疾病说"的看法。基于潜意识理论,将网络成瘾视为心理亚健康状态,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机理、提出了其预防和戒除原则。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是心理上的缺失感,与青少年自我防护意识差、自我控制能力小、心理弹性弱,以及潜意识具有反复影响才可改变的特点有关。戒除网络成瘾的原则是淡化评判试测的标准、分散注意力、培养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坚持以心治心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大鼠杏仁核中Parvalbumin(PV)的表达变化,为其功能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大鼠腹膜腔注射吗啡,2次/d,起始剂量为5 mg/kg,逐日递增5mg,至第10d为50mg/kg;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末次注射后动物分别存活3h、3 d和14d。用免疫组化方法和相对平均灰度值检测杏仁核内PV的表达。结果:在生理盐水处理组各存活时间点,杏仁核内PV的表达相同。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3h时杏仁核内PV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第3d时,杏仁核内PV的表达减少,明显低于第3 h组(P<0.05)。至第14d时,PV的表达又开始增加,明显高于第3 d组(P<0.05)。结论:本结果提示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杏仁核PV的表达具有时相特异性;这种变化在戒断早期可能主要与躯体依赖相关,而戒断晚期主要与精神依赖相关。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行为成瘾,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根据大脑发育的神经生物模型,揭示网络成瘾者奖赏和认知控制系统的神经机制是解决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问题.行为研究探讨了网络成瘾具有高奖赏寻求和低认知控制特征;神经机制研究揭示了奖赏和认知控制系统的缺陷是网络成瘾行为的高风险因素;与药物成瘾的比较研究发现,网络成瘾有着独特的奖赏机制.这些研究深化了对网络成瘾心理和神经机制的理解,但仍存在网络成瘾筛查和入组标准不科学、分型笼统、因果研究匮乏、干预和治疗效果具有争议、研究范式存在漏洞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Liu XF  Yang G  Yang R  Jia Q  Guan SD 《动物学研究》2012,33(2):165-169
利用条件化位置偏好模型研究气味线索对吗啡依赖及渴求的影响,其结果发现,单一嗅觉条件刺激使小鼠建立条件化位置偏好,形成吗啡依赖。当改变外界环境,动物进入完全新异的环境后依然寻求与吗啡相关的气味线索,说明吗啡相关气味条件线索诱发了小鼠对吗啡的渴求。多巴胺D1或D2受体拮抗剂能阻断小鼠对气味线索的寻求。该结果表明嗅觉系统在药物成瘾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时间应用阿片类制剂如吗啡、海洛因等会诱发脑的适应性改变,从而出现药物成瘾或依赖。以往研究显示,阿片成瘾在许多方面与学习记忆过程类似,相关学者认为是学习的一种异化形式,而这一异化行为的形成是脑内某一记忆系统非适应性回归介导的。另一方面,长时间应用阿片本身也会导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7.
阿片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阿片肽研究已有20多年历史,1962年中国学者提出脑内存在吗啡有效作用位点的创见。70年代期间,先后发现各类阿片受体以及脑啡肽、β-内啡肽和强啡肽等阿片肽。90年代初,各类阿片受体的基因 克隆成功,随后又发现了孤啡肽,当前阿片肽研究正在继续。阿片受体的基因剔除、计算机的模拟结构分析、阿片类物质的镇痛与成瘾机制、寻找新的阿片肽及受体的基因克隆等均在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例由慢性酒精成瘾诱发的假性库欣综合征,以扩展临床医师对酒精危害及其导致疾病谱的认识。方法对本院发现的1例假性库欣综合征病例的病因进行分析,其临床特点进行对比观察,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患者入院后发现皮质醇增多,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被抑制。垂体、肾上腺及其他部位都未发现占位性病变。戒酒后20d皮质醇水平恢复正常,规律随访半年,皮质醇水平及节律无明显异常。诊断为假性库欣综合征。文献复习结果筛选出65篇相关病例报道,对65篇文献报道的慢性酒精成瘾诱发的假性库欣综合征与库欣综合征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只在肌肉萎缩及乏力和中心性肥胖等方面发现了微细差别。结论长期大量饮酒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发假性库欣综合征,与真性皮质醇增多症的鉴别比较困难,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库欣综合征进行鉴别,其中重要的方法是通过观察检测戒酒后的一些生化学检查指标进行鉴别和确诊,以防造成误诊而致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9.
多巴胺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中脑多巴胺系统在控制奖赏、动机、运动和情绪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脑内多巴胺功能紊乱与药物依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病等神经精神障碍有关,动态测定脑内多巴胺变化对于了解多巴胺功能和揭示相关疾病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微透析、快速扫描循环伏安法和光纤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比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多巴胺动态检测应用中的优缺点。以药物成瘾研究为应用实例,利用微透析法发现伏隔核壳部是成瘾性药物产生奖赏效应的关键部位,快速扫描循环伏安法检测到与可卡因自身给药行为相关的三种多巴胺信号模式,而光纤光度法则揭示了酒精成瘾和复吸过程中伏隔核和中脑复侧被盖区多巴胺活动特征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多样性。这些发现为揭示药物成瘾的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药物成瘾者在药物戒断时可引起明显的负性情绪,如焦虑不安、紧张、易怒等,这种负性情绪在觅药行为的维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内感受系统(interoceptive system)尤其是岛叶可能在监控这种负性情绪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