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8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能够响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当前,针对藤本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地理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力的研究较少。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布区内11个种群的15个叶片功能性状进行测量,并结合气候、土壤因子来解释叶性状变异。比较叶片性状在局域和区域尺度上的种内变异程度,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环境因子对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局域尺度上,永瓣藤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介于3.0%-22.5%,其中,叶面积变异程度最大,叶片碳含量变异最小。永瓣藤叶片形状随纬度上升而变得宽且圆。叶片磷含量相对较低,永瓣藤的生长可能受到了磷限制。土壤与气候因子是叶片性状的重要驱动因素,解释了25%-97%的叶片性状变异。在温度和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永瓣藤叶片趋向于的慢速生长的保守策略。总体来说,永瓣藤叶片功能性状通过一定的种内变异和性状组合,并与气候、土壤因子相互作用,适应当前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
四须ba属是一个“大口袋”类群。中国的四须ba实际上分属于至少4个不同的属。通过与Rainboth的分类系统比对之后,对中国四须ba属鱼类的分类系统重新进行了以下的修订:①保山四须ba、软鳍四须ba和异口四须ba归入新光唇鱼属;②小四须ba归入盘齿ba属;③分布于云南的高体四须ba实为大鳞四须ba,大鳞四须ba应归入高须鱼属;④其余四须ba属鱼类,抚仙四须ba、常氏四须ba、太平四须ba、云南四须ba、颌突四须ba(=洱海四须ba)、鲂形四须ba、棱四须ba、后鳍四须ba和油四须ba均归入吻孔ba属。  相似文献   
3.
云南南部姜科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延胡索分类的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阳产延胡索与大连产齿瓣延胡索经成分分离和TLC、HPLC对比,发现延胡索以啊扑啡类生物碱如glaucine为主,而齿瓣延胡索则含corynoline类生物碱。根据生物碱的类型及含量比较,二者有明显差异,结合延胡索的植物形态和植化分类特征判断,将延胡索作为与齿瓣延胡索近缘的独立种处理较为合理,即为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 ex Z.Y. Su et C. Y. Wu  相似文献   
5.
徐诗伟  孙筱林   《微生物学通报》1989,16(6):354-355
用反相HPLC内标定量方法测定18-甲基-3-甲氧基-8,14-开裂雌甾-1,3,5(10),9(11)-四烯-14,17-二酮微生物不对称还原成具有光学活性17β-羟基化合物的转化率。色谱采用μ-BondapakC14色谱柱;甲醇-水73∶27(V/V)为流动相,流量0.8 ml/min;UV 254 nm检测;雄甾-4-烯-3,17-二酮作内标。  相似文献   
6.
家兔6只,用氨基甲酸乙酯和氯醛糖麻醉,电刺激牙髓,在对侧大脑皮层体感Ⅰ区引导其诱发电位,观察诱发电位各成分与痛的关系。结果观察到,在P1、N1、P2和 N2 4个波中,P1和 P2波相对稳定。其中,P2波(波峰潜伏期:66.1±1.9ms)具有较高的阈值,且不受无镇痛作用的中枢抑制剂安定的影响,而受小剂量镇痛剂度冷丁的抑制,提示 P2波与痛有关。以 P2波的波幅为指标,进一步在12只家兔上观察了 L-THP 和电针及两者合用对诱发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L-THP 和电针对诱发电位均有抑制作用,且两者在作用强度和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协同,提示 L-THP 具有加强电针对兔大脑皮层牙髓诱发电位中痛相关成分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四福花[Tetradoxa omeiensis(Hara)C.Y.Wu]体细胞具有36个染色体。其核型组成为2n=36=6m+14sm+4st+12t,即具有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丘华兴   《广西植物》1986,(Z1):41-48
我国桑寄生科(狭义的)共有8属,约49种、7变种。现续报道大苞鞘花属Elytranthe Blume 1个新记录种,离瓣寄生属Helixanthera Lour.产于云南1个新记录种及其描述和西藏2个种,桑寄生属Loranthus Jacq.2个种,梨果寄生属Scurrula Linn.3个种和钝果寄生属Taxillus Van Tiegh.4个种的分布区和标本引证,以及一些种类的寄生,异名和错误文献等。 桑寄生科植物对木本经济植物具有危害性,作者在云南、广西和广东野外工作时,注意到在局部地区,“桑寄生类”对栽培的油茶林、普洱茶林、石梓林、云南油杉林、栎林,柿树及风景区的庭园树的危害情况,已成为主要的植物病害。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饶河东安镇侏罗-白垩系界线及Buchia新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前言我国东北地区侏罗、白垩纪地层广泛发育,但绝大部分为陆相地层。1958年,黑龙江省地质局徐衍强等,于虎林县龙爪沟地区首次发现含菊石的海相层料,经王义刚等研究,时代属中侏罗世巴通期(Bathonian)(王义刚,1983,100页)。七十年代后期,张弥曼等报道了松辽盆地吉林前郭、农安等地嫩江组合Sungarichthys longicephalus Takai等半咸水海湾相地层的发现,认为时代属晚白垩世早、中期(张弥曼、刘智成,1977;张弥曼、周家健、刘智成,1977);熊宪政等(1976)于黑龙江穆棱下城子、伊林两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