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吴茱萸叶中分泌囊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目的:吴茱萸次碱(Rutaecarpa RUT)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主要成分,它可激活辣椒素受体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发挥药理作用。本实验的目的为观察吴茱萸次碱软膏对小鼠银屑病模型治疗作用。方法:通过药剂学方法制 成了不同浓度(2%, 5%, 10%)RUT 软膏,在小鼠尾部与背部银屑病模型给药14 天,观察小鼠尾部颗粒层形成的变化,给药结束后 取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匀浆后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CGRP水平变化,并且取小鼠血浆检测CGRP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吴 茱萸次碱软膏均能促进小鼠尾部颗粒层形成(P<0.05),并且浓度为5%与10%的RUT 软膏能显著降低小鼠背部CGRP 含量(P<0. 05),但是其对小鼠血浆的CGRP 没有影响。结论:吴茱萸次碱外用对小鼠银屑病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与其促进小鼠 皮肤CGRP 释放而导致其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林轩  邹蓉  唐辉 《广西植物》2012,32(3):345-349
报道了不同生长光强(透光率分别为15%、30%、50%、100%)对吴茱萸的生长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环境光强对吴茱萸苗期株高、地径和冠面积的影响较大,100%RI下的株高、地径和冠面积明显小于各遮荫处理,其中30%RI下吴茱萸的株高、地径和冠面积最大,这表明苗期强光不利于吴茱萸的生长。随着光强的减弱,吴茱萸增大冠面积与株高有利于截获更多光能。10月下旬,100%RI下吴茱萸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11:30~14:30,吴茱萸的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气孔导度均下降,表明此时的光合午休现象是由气孔部分关闭造成的。各遮荫处理下,吴茱萸的Pn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并无第二峰的出现,可能与遮荫条件下,下午光强较弱,环境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陕西汉中、贵州、福建、江西4个产地的吴茱萸和汉中产小花吴茱萸的果实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共鉴定出154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酯类及酰胺类等化合物。其中陕西汉中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相对含量为75.05%,下同)、顺式-罗勒烯(8.10%)、β-香叶烯(6.14%)等;贵州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3种,其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67.04%)、β-香叶烯(9.66%)、顺式-罗勒烯(7.98%)等;福建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57种化学成分,未知成分2种,主要成分有反式-罗勒烯(73.14%)、顺式-罗勒烯(8.41%)、β-香叶烯(3.82%)等;江西产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主要种类有β-香叶烯(33.49%)、反式-罗勒烯(30.27%)、β-水芹烯(18.86%)、顺式-罗勒烯(5.23%)等;陕西汉中产小花吴茱萸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化学成分83种,未知成分3个,其主要成分为反式-罗勒烯(40.21%)、顺式-罗勒烯(8.99%)、β-香叶烯(6.74%)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吴茱萸及小花吴茱萸果实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但各自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又都含有其特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
吴茱萸碱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和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吴茱萸碱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通过caspase或其他调控因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坏死;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通过CGRP的释放产生正性肌力、防止心脏过敏性反应的作用;降低醛固酮的分泌影响血压;部分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改善阿尔茨海默症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内分泌系统多种激素的释放分泌,并且具有减肥、降血糖、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吴茱萸碱对多方面都有显著药理作用,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深入探讨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并以此对其进行结构改造,提高其作用的选择性,降低副作用,有利于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本文对近年来吴茱萸碱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旨在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提取效果进行研究。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最佳提取溶剂是乙醇,最佳提取方法是索式提取法,最佳提取条件是用30倍溶媒于40℃下提取3.5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溶媒倍数3个因素对吴茱萸生物碱的提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黑色素瘤是目前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临床上,常采用维罗非尼(PLX4032)作为晚期患者的治疗药物,但患者很快就出现了耐药。因此,如何克服耐药、提高患者生存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中药吴茱萸碱(EVO)与黑色素瘤A375细胞、对PLX4032耐药的A375细胞(A375/R)进行相关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发现,用EVO的细胞非毒性浓度0.5 μmol/L处理A375/R,PLX4032对A375/R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降低,逆转倍数为3.85。显示EVO能够增强黑色素瘤A375/R细胞对PLX4032的敏感性。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EVO组、PLX组、PLX + EVO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VO组细胞凋亡率为5.88%,PLX组细胞凋亡率为17.88%,PLX + EVO组细胞凋亡率为30.28%。细胞集落结果证明,PLX4032联合EVO能够抑制A375/R细胞的克隆形成。免疫印迹法结果证明,联合用药能够上调促凋亡蛋白质Bax、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量,下调p-Akt、p-NF-κB-p65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质水平。以上结果均表明,EVO能够有效逆转黑色素瘤A375/R细胞耐药,并且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功能的调控及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方法取小鼠原代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分别给予0、10、20、50、100、200 μmol/L吴茱萸碱处理,CCK8检测细胞活力;然后利用原代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给予小鼠重组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集落刺激因子行破骨细胞分化诱导,分别给予20与50 μmol/L吴茱萸碱干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形成能力,荧光定量PCR分析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F肌动蛋白(F-actin)形成,扫描电镜观察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7月龄C57BL/6小鼠灌胃给予100与200 mg/kg吴茱萸碱,给药3个月后Micro-CT检测小鼠骨密度与骨质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给予10、20、50、100 μmol/L吴茱萸碱处理后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给予200 μmol/L吴茱萸碱的细胞活力下降(100.64±0.18比47.54±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20 μmol/L吴茱萸碱的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200.57±28.35)比(142.29±19.21)个]、Trap (1.00±0.13比0.55±0.16)、组织蛋白酶K(Ctsk) (1.01±0.17比0.59±0.11)mRNA水平、骨吸收面积比(1.00±0.15比0.79±0.19)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50 μmol/L吴茱萸碱的TRAP阳性细胞数[(200.57±28.35)比(112.71±12.18)个]、Trap (1.00±0.13比0.46±0.17)、Ctsk(1.01±0.17比0.49±0.12)、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 Stamp) (1.00±0.10比0.55±0.14)、c-Fos (1.01±0.10比0.58±0.14)、活化T细胞核因子c1 (Nfatc1) (1.00±0.10比0.59±0.14)、H+转运ATP酶v0亚基d2 (Atp6v0d2)的mRNA表达(1.00±0.10比0.59±0.18)、F-actin数量[(165.00± 18.50)比(98.33±21.15)个]和骨吸收面积比(1.00±0.15比0.62±0.10)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cro-CT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100 mg/kg吴茱萸碱组小鼠骨密度有一定升高[(0.19±0.03)比(0.21±0.01)g/cm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200 mg/kg吴茱萸碱组小鼠胫骨的骨密度[(0.19±0.03)比(0.23±0.01)g/cm3]、骨体积比[(9.79±1.39)﹪比(11.62±1.18)﹪]、骨小梁数量[(2.43±0.29)比(3.08±0.43)/mm]上升,骨小梁分离度[(0.44±0.06)比(0.27±0.05)mm]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吴茱萸碱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功能延缓小鼠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不同生长光强(透光率分别为15%、30%、50%、100%)对吴茱萸的生长和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环境光强对吴茱萸苗期株高、地径和冠面积的影响较大,100% RI下的株高、地径和冠面积明显小于各遮荫处理,其中30% RI下吴茱萸的株高、地径和冠面积最大,这表明苗期强光不利于吴茱萸的生长.随着光强的减弱,吴茱萸增大冠面积与株高有利于截获更多光能.10月下旬,100% RI下吴茱萸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11:30~14:30,吴茱萸的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气孔导度均下降,表明此时的光合午休现象是由气孔部分关闭造成的.各遮荫处理下,吴茱萸的Pn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并无第二峰的出现,可能与遮荫条件下,下午光强较弱,环境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