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3.
采用质粒及其酶切片段的指纹分析,配合以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就我院一次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暴发流行中任选的7个菌株进行了分子分析。所有流行株均有相同的生化反应谱,血清学鉴定均属0.Hi型。按Mic结果及质粒指纹分析,可将这七个株分成两组,甲组:5个株耐青霉素(PC>500mg/ml),氨苄青霉素(AP,>500μg/ml),头孢唑啉(Cz,16μg/ml),红霉素(Er,>500μg/ml),氯霉素(Cm,250μg/ml),链霉素(Sm,>500μg/ml),卡那霉素(Km,>500μg/ml)及四环素(Tc,>500μg/ml)8种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从医护人员手带菌情况谈防止院内感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调查我区300名医护人员手带菌情况,发现医生手的合格率为47.22%,护士手的合格率为66.46%,说明我区医护人员的污染情况是比较严重的。讨论了医护人员手的污染产生原因春对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的影响,提出用肥皂加流水洗手的方法是有效的,要求医护人员在进行每项操作前后要进行认真有效的洗手,加强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和慎独修养,定期进行手的细菌检测,以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查98例尸体肾移植病例,发现医院内感染术前汉有25例(占25.51%),而术后院内感染则上升到66例,感染率高速67.35%,同时时原发病、住院天数、术前血透腹透情况、感染部位、术后留置导尿管情况以及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术前及术后均以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主,术后泌尿道感染明显增加,与插留置导尿管有关。分离出206株病原菌,以绿脓杆菌、大肠艾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及白色念珠菌为主。并以20种抗菌药物对10类病原菌进行了药物敏感度测定,给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清磷、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VAP患者。采集所有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培养。此外,将其按照预后的不同分为死亡组21例以及存活组39例,比较两组NLR、血清磷及PCT水平。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V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血清磷及PCT预测死亡的效能。结果:60例VAP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共82株,以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共检出革兰阴性菌75.61%、革兰阳性菌21.95%、真菌2.44%。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20.73%,铜绿假单胞菌18.29%,肺炎克雷伯菌17.07%,金黄色葡萄球菌13.41%,大肠埃希菌12.20%,其他革兰阴性菌7.32%,表皮葡萄球菌4.88%,肠球菌属3.66%,真菌2.44%。死亡组NLR及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血清磷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均和VAP患者死亡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较高、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NLR、PCT水平较高均是VAP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血清磷水平较高是VAP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血清磷及PCT联合预测VAP患者死亡的效能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VAP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NLR、血清磷及PCT均和患者死亡有关,联合检测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几丁质酶样蛋白YKL-40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水平对的联合检测对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最终转归将其分为RMPP组和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另纳入同期于我院行体格检查的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儿童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AA、YKL-40和SP-A的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各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结果:MPP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依据病情最终转归,60例MPP患儿中共有23例(38.33 %)进展为RMPP,RMPP组与GMPP组患儿在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影像学特征方面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RMPP组和GMPP组血清SAA、YKL-40和SP-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RMPP组血清SAA、YKL-40和SP-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GMPP组(P<0.05)。血清SAA的最佳截断值为39.75 mg/L,预测RMP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0.861-0.925),敏感度为78.26 %,特异度为86.67 %;血清YKL-40的最佳截断值为31.85 ng/mL,预测RMP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95%CI:0.634-0.873),敏感度为73.91 %,特异度为67.21 %;血清SP-A的最佳截断值为35.59 ng/mL,预测RMP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95%CI:0.640-0.891),敏感度为73.91 %,特异度为75.00 %;SAA+YKL-40-1+SP-A三者联合检测预测RMPP的AUC为0.914(95%CI:0.871-0.957),敏感度为91.30 %,特异度为91.66 %。结论:血清SAA、YKL-40和SP-A表达水平的检测可作为预测RMPP发生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较高,可为临床尽早诊断RMPP、尽早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PCR扩增编码SZZ短肽与植物过敏素 (harpin)融合蛋白的 1 5kb基因片段 ,克隆到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 ,Bt)表达载体pHZB1上 ,并置于晶体蛋白cry1类基因的启动子下游 ,从而构建表达质粒pHSZH。将表达载体pHSZH电激转化晶体缺陷型的BtK CryB菌株 ,获得工程菌Bt pHSZH。SDS PAGE蛋白分析和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培养 4 8h的Bt pH SZH明显表达SZZ Harpin融合蛋白 ,表达产物具有诱导烟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院1988年1月至1995年2月间62例变形杆菌医院内感染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内科占67.8%、外科17.7%、五官科0.08%、儿科0.02%、妇产科0.02%,以普通变形杆菌感染率最高占46.7%,奇异变形杆菌32.2%、摩根变形杆菌14.5%,雷极氏0.05%,并分析了导致变形杆菌感染的条件,提出了如何治疗,预防变形杆菌的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罗汉果栽培枝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良才   《广西植物》1983,(2):117-120
罗汉果生产要获得高产优质,在.嗜育优良健壮无病的苗木的基础上,要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良种优良特性,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经济效益高。现将我区罗汉果主要栽培品种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罗汉果园地的选择 罗汉果是瓜类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天然杂交、以及气候、土壤和不同栽培技术条件影响下,形成了丰富的野生类型和一些优良栽培品种,因而各品种、类型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和,定的栽培技术。从老产区和新产区多年丰富的生产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我区优越的自然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设立罗汉果园,是提高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