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凤尾菇与平菇的鉴别及其分类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凤尾菇韧伞(Lentinus sajor-caju)和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为两种广泛栽培的食用菌,在中文文献中经常与侧耳属(Pleurotus)的其它几种食用菌统称为平菇。为了种类鉴别和澄清分类上的关系,本文对两种真菌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特征比较,确认凤尾菇是韧伞属(Lentinus)的成员,不应归放在侧耳属内。凤尾菇韧伞与糙皮侧耳,或韧伞属与侧耳属的最显蓍的差异在  相似文献   
3.
盖囊侧耳的双核体原生质体经过灭活处理作为供体与带有营养缺陷型标记的凤尾菇单核体原生质体受体融合,得到大量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差异较大的融合子,这些融合子主要显示了供体菌株的特性,数次转接和进行原生质体再分离后,有的融合子再生菌株恢复了供体亲本的遗传特性,同时获得了一些新的生理特证。结果表明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可以作为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凤尾菇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凤尾菇含有多糖类、氨基酸、蛋白质、三萜类、甾体类、脂肪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炎、抗凝血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目前对凤尾菇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弱,主要集中在凤尾菇多糖药理活性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测试了三种浓度(2 ppm、10 ppm、20 ppm)的腐植酸钾对凤尾菇产量和出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 ppm)的腐植酸钾能有效地提高鲜菇产量和商品菇质量,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用木素木霉和凤尾菇菌研究了它们的交替发酵的酶活力,发现它们交替发酵的酶活力明显比单一菌种培养时为高,两者的差异高的竟达15倍以上,这为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酶活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酶发酵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料栽培凤尾菇添加银合欢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凤尾菇酯酶同工酶及其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凤尾菇酯酶同工酶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管栽培条件、采样部位和生长发育阶段如何,其酯酶同工酶酶谱基本相同,均有稳定的10条酶带,但它们的酶活性有所不同。在菌丝体生长阶段酶活性与生长天数有关。菌丝体生长4—20天时酶活性逐渐增强,尔后有所减弱。而子实体生长阶段从原基形成到菇体萎缩,酶活性则由强变弱。同时氨基酸含量也由高变低。  相似文献   
9.
凤尾菇营养缺陷型突变型中性菌株与另一株营养缺陷型的正常交配型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反应.融合子之间以及与亲本之间在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融合子菌落角变的菌丝体从多核体转变为双核体,并且在菌丝体上产生了圆桶状的特殊结构而不是通常的锁状联合。初步观察表明这些结构似乎与细胞核的迁移有关.对融合子子实体的担孢子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确证子实体是由两个亲本菌株的融合子产生,同时也表明要对中性菌株交配反应中基因重组进行深入分析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孙英华  黄俊生 《菌物系统》1999,18(2):184-191
用木素木霉和凤尾菇菌研究了它们的交替发酵的酶活力,发现它们交替发酵的酶活力明显比单一菌种培养时为高,两者的差异高的竟达15倍以上,这为提高纤维素酶的产量和酶活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酶发酵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