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一、Ti质粒的发现 根癌病土壤杆菌是引起许多植物(据文献记载有83属300余种)冠瘿(crown gall)肿瘤的病原体。有关它的研究是从1907年Smith和Townsend提出该病的病原学开始的,40年代While和Braun等人用无菌冠瘿组织证明肿瘤的发生基于肿瘤基因的转化以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进行这种基因的分离和转化研究。特别是60年代,Schilpcroort等人用免疫学和分子杂交的技术,在无菌冠瘿细胞中分别测到了细菌的抗原和细菌Ti质粒的DNA序列以后,这方面的文章更是指数地增加。  相似文献   
2.
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工业因含有众多的手斧且年代早到803 kaBP而闻名于世。盆地内发育有7级河流阶地,其中第IV级阶地发现有手斧和玻璃陨石。自从1973年第一个石器地点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遗址或地点被调查发现和发掘。以前研究认为,百色盆地旧石器只出自网纹红土层,年代均为803 kaBP。2013年以前,通常只在土状堆积的上部发掘,从来没有人对第IV级阶地的沉积物从地表到底部砾石层进行系统发掘,因此关于第IV级阶地的整体地层堆积情况及含石器层位很模糊。2013-2014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会同田东县博物馆对百色盆地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田东高岭坡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从遗址的地表往下一直发掘到砾石层,揭露出厚度超过7m的完整地层序列,发现1处小型石器制造场和1处用火遗迹。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石制品800多件,包括砍砸器、手镐、刮削器等。涵盖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根据地层对比和石制品的特征及测年结果,我们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可分为3期:第一期的年代早于或等于803 kaBP,第二期为15 kaBP,第三期约为10 kaBP。  相似文献   
3.
黄东海陆架区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生物可利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勇  杨茜  孙耀  黄建生 《生态学报》2013,33(11):3509-3519
采用1992年Ruttenberg连续提取法(SEDEX)将黄东海陆架区沉积物中的磷分为交换态磷(Ex-P),Fe结合态磷(Fe-P),自生磷(Au-P),碎屑磷(De-P),有机磷(Or-P),分析了各形态磷的平面和垂直分布特征;利用沉积物年代序列测定的结果,探讨了柱状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域磷形态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黄东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各形态磷平均含量为:Au-P(140.72 μg/g)>De-P(59.23 μg/g)>Or-P(32.69 μg/g)>Fe-P(29.91 μg/g)>Ex-P(5.92 μg/g);各形态磷在沉积时间序列上分布不同,反映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和气候环境等因子对磷埋藏量影响的不同,其中Au-P在长江口H1-18站位含量比南黄海中部3个站位要低得多;调查区表层潜在生物有效磷为13.55%左右,仅仅占沉积磷中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4.
以考证清冷枚《避暑山庄图》创作年代为目的,旨在深入研究借鉴康乾时期避暑山庄皇家园林风格特色。通过比对康熙朝沈嵛《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和乾隆朝《钦定热河志·避暑山庄总图》等清代宫廷绘画史料,对以往冷枚《避暑山庄图》创作年代的“定论”提出异议。分析冷枚采用夸大主体、舍弃客体的画法,推断其《避暑山庄图》是以表现乾隆纪念其祖康熙对他眷顾提携之恩的“万壑松风”之“纪恩堂”为创作对象。查阅翻译“内务府造办处”等清史汉、满2种语言文献,进而证明冷枚《避暑山庄图》与沈嵛《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分别创作于不同年代。  相似文献   
5.
厦门地区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十年代末期以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nbner)在厦门地区严重为害蘸菜,经1990—1993年调查观察。明确了甜菜夜蛾在厦门地区一年发生9—10代。无越冬现象。研究了各虫态发育历期、周年发生及为害情况,分析了严重发生为害的原因。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Hubner)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害虫。八十年代以前,山东省曾有零星为害的报道,八十年代很少发生,九十年代以来,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1996-1997年在部分地市暴发成灾。据统计,1997年山东省甜菜夜蛾发生面积5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7.
赵路 《生命世界》2006,(10):22-27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中,“窈窕”一测就有美丽苗条的意思,可见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有美的意识。到了20世纪90年代,苗条、消瘦型的身材更是成了公认的理想身材,变瘦成了任何场合都强调和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刘昌明 《人与生物圈》2006,(3):F0005-F000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增长速度超过供水增长速度,“三生(生活、生产与生态)”用水共享的矛盾严重。城市生活、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大量占用生态用水,引起原有生态系统的退化。衡水湖地处的河北省是我国最缺水的省区之一,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非常高,到处可见“有河则干,有水则污”的景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河北平原大小河流出现了断流。由于地表水缺乏,而大量开采地下水,开采利用率可达150%,形成严重超采。20年来河北平原已累计超采地下水300多亿立方米,致使太行山山前平原地下水位以每年1.5-2米的速度下降,东部平原以每年0.5-1.5米的速度下降。地下水位下降引起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包括土地干化、地面下沉、河湖干枯、海水入侵等等。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困扰河北,影响京、津生态安全、经济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林镕(1903—1981),字君范,植物分类学家。早期从事真菌研究,20世纪30年代起致力于研究种子植物的分类,是我国菊科、旋花科和龙胆科植物系统分类的奠基者之一。在开拓和发展我国菊科植物分类研究上成绩显著,编著了《中国植物志》(菊科)三卷册,发现了菊科重羽菊属及各类植物的新分类群百余种。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创建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和参与领导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建设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锡林郭勒盟气候干燥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海梅  李政海  韩国栋  张颖  乌兰  宋国宝 《生态学报》2010,30(23):6538-6545
以锡林郭勒盟15个气象站点1981—2007年的月平均气温、月累积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得到DeMartonne干燥度的空间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27a平均干燥程度自东向西递增;1981—2007年,锡林郭勒盟整体上表现出干燥度数值下降、干旱程度上升的趋势;从干燥度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锡林郭勒盟气候相对湿润时期,21世纪初期,锡林郭勒盟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呈现干燥度值减小、干燥程度加大的趋势,干性干旱区在空间分布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结果也打乱了原有的气候带状交替格局。21世纪初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各干燥度等值线的位置均发生了明显的东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