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野生黄花苜蓿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名称:野生黄花自蓿(Medicago falcata)。系由内蒙古照乌达盟采种,于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研究所播种的三年内苗。材料类别:花药。取花萼紧包花冠,花冠稍外露的花蕾。此时花粉处于单核靠边期,而且花药可整取。接种前花药在4℃低温下处理6~16小时。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诱导愈伤组织阶段每升培养基加入2,4-D、KT、IAA、NAA、Ade、RNA各1~2mg,蔗糖3~6%,pH值5.8~6.0。  相似文献   
2.
一、食性分析对九华山区采得的青蛙(Rana nigromaculata)、泽蛙(R.limnocharis)、棘胸蛙(R.spinosa)、阔褶蛙(R.latouchii)和日本林蛙(R.japonica japonica)等5种习见蛙类共253个胃做了食性分析。除在野外直接观察记录外,主要是根据解剖胃部内容物,按其捕食的种类和数量逐项分析统计。对食物个数的确定,是根据被吞食动物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的套数来计算,少于一套者计为一,多于一套少于二套者计为二,以此类推;有头者以头的数目汇计。根据解剖结果,以确定其对农林的益害关系。结果在253号标本中,有236号标本胃内有食物,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3.
一种拟马颈鱼虱在中国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马颈鱼虱(Pseudotracheliastes)为锚足鱼虱科(Lernaeopodidae)的寄生桡足类。该属至今仅记录有三种,我国却未曾有过记载。1964年12月7日,我所李炽华同志在四川省屏山县偏崖子金沙江江面调查鲟鱼时,在鲟鱼鳃耙上发现一种拟马颈鱼虱,承赠予标本,最近查阅文献,经鉴定  相似文献   
4.
5.
从热带假丝酵母(Candiada tropicalis)T25—14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的多次诱变,获得4株产十一烷l,11二羧酸(DC13)较多的突变株,其中最优的NP-159株以20%(V/V)正十三烷(nC13)为碳源摇瓶发酵4天,DC13达80g/L左右。在16L罐上,以30%(V/V)nC13发酵6天,DC13高达139g/L,回收残烃后,对nC13的转化率为80%以上。后处理收率为78.9%,DC13的纯度为95.3%。  相似文献   
6.
星花绣线菊中的一个新二萜——绣线菊内酯B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星花绣线菊(Spiraeajaponicavar.stellaris)根中得到1个新的Atisine型二萜,命名为绣线菊内酯B(1)。通过光谱分析测定了其结构,此外还得到了9个已知化合物,包括1个atisine型二萜-spiraminol(2)和8个二萜生物碱,spiramineA,B,C,D,F,H,P,Q。  相似文献   
7.
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NP-6-126是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反复诱变筛选培育出来的,它是生产十三烷1,13一二羧酸(DC_(15)的优良生产突变株,尿素和硝酸钾浓度对其产酸有明显影响。尿素浓度在0.15%~0.21%范围内对产酸有利,尤其是0.18%最佳,浓度增大,明显抑制DC_(15)的产生和积累;硝酸钾的加入,也明显促进DC_(15)产量的提高,0.6%~0.9%硝酸钾浓度较合适。于16L自动控制罐发酵7d,DC_(15)达到130g/L,放大到2500L罐,在最佳条件下,连续5批,发酵6d,DC_(15)产量平均达到176g/L,正十五烷(nC_(15)转化率平均为52.5%,后处理总收率平均为80.6%,DC_(15)的纯度平均为95.83%。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用功率密度为825mw/cm~2的CO_2激光照射茄子干种子(含水量8.33%)13s、青椒干种子(含水量5.4%)3s,分别以Os为对照(ck)。照射后播于生长箱内,出苗10天分苗于玻璃温室内,于四叶期取样观察成熟叶片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发现激光照射处理的茄子、青椒的叶绿体的基质片层、基粒片层有明显的吸胀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甘露醇亚硒酸盐和亚硒酸盐两种增菌培养基对沙门氏菌各血清变型的选择性增菌作用作了研究。研究述及37℃下沙门氏菌与埃希氏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三种竞争菌混合培养生长动力学过程,测出了评价增菌培养基优劣的客观指标EI值;按沙门氏菌传统分离方法,对加有终浓度为10~1、10~2、10~4、10~6、10~8个活菌/毫升的沙门氏菌株与正常人大便的两种增菌培养基,经37℃下孵育20至24小时后作SS琼脂平板划线分离和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通过两种培养基EI值及沙门氏菌分离结果的比较证实,甘露醇亚硒酸盐培养基对沙门氏菌株的选择性增菌作用明显优越于亚硒酸盐培养基(P<0.001)。  相似文献   
10.
枝下高是反映树冠特征的重要指标,准确预测枝下高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和提高林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非线性回归构建枝下高广义基础模型,再进一步扩展到混合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留一法”检验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此外,使用4种抽样设计和不同抽样大小对枝下高模型进行校正,选择最佳的模型校正方案。结果表明:基于包含树高、胸径、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优势木平均高的枝下高广义模型、扩展后的混合效应模型以及三分位数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均显著提高,混合效应模型略优于三分位数组合模型,最佳抽样校正方案为抽5株平均木。因此,推荐在实践应用中使用混合效应模型,抽5株样地平均木校正预测枝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