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年龄和性别是AD发病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前和临床症状相继出现,而焦虑是AD发展过程中典型的早期症状之一。此外,AD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然而,尽管在AD患者发病中观察到了这些差异,但仍然缺少对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 本文选择APP London突变(Val717Ile) AD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该突变是APP中最早描述的突变之一,与AD的早期发病有关。为了探究APP V717I小鼠在AD进展过程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本文利用旷场试验、跳台试验、Morris水迷宫等动物行为试验对非认知症状和认知症状进行了评价。结果 本研究发现,雌性转基因小鼠在6月龄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而雄性转基因小鼠仅在10月龄时表现出焦虑。在6月龄时,雄性和雌性转基因小鼠都没有表现出认知缺陷;但是,在10月龄时,两种性别都表现出明显的认知障碍。结论 这些结果表明,APP V717I Tg小鼠在记忆障碍发生前表现出焦虑样活动;在AD发展过程中,APP V717I转基因小鼠在年龄和性别上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为AD发病过程中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提供了有利...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基于PS1 D385A基因敲进模型小鼠,观察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与栀子苷(Geniposide, GP)配伍对脑血管内淀粉样斑块清除和脑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其影响对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治疗的意义。方法:以PS1 D385A KI/+小鼠为模型, 对PS1 D385A KI/+小鼠进行Rg1和GP灌胃给药,并以同窝健康小鼠作为对照,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区血管内淀粉斑块清除和血管生成水平。结果:Rg1+GP组皮质区和海马区CD3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Rg1+GP组皮质顶叶颞叶区和海马齿状回区CD31标记的血管网信号密度明显降低;与KI/+组小鼠相比,Rg1+GP组小鼠海马区血管内Aβ40沉积水平显著降低。结论:Rg1与GP配伍可以减少PS1 D385A KI/+成年小鼠皮质顶叶颞叶区和海马齿状回区的血管生成异常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比较鼠尾胶与多聚赖氨酸对大鼠肝实质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鼠尾胶与多聚赖氨酸包被同一块培养板,然后将从大鼠肝脏中分离出来的肝实质细胞,接种到包被好的培养板中。于接种前(0 h),接种后体外培养24 h、72 h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贴壁与形态变化情况。结果:接种前(0 h)可见新鲜分离的肝实质细胞呈圆形,明亮,有立体感,轮廓完整,层次清楚;体外培养24 h后两种粘附剂包被的同一块培养板中,均可观察到肝实质细胞正常生长,且细胞形态由圆形转变为多角形,并且融合聚集,胞体变平整,贴壁情况区别不大;培养72 h后细胞间开始出现连接,大部分肝细胞呈现出双核或多核,并且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板中可见大量肝细胞呈岛屿状,已完全贴壁于培养板上。结论:多聚赖氨酸作为包被材料更有利于肝实质细胞贴壁生长以及保持细胞固有形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