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壳聚糖为天然多糖甲壳素脱除部分乙酰基的产物,是自然界存在的唯一碱性多糖,无毒,可生物降解,具有免疫功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发现,壳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却因其难溶于水及中性溶剂而影响其应用,壳聚糖衍生物改善了壳聚糖的这个缺点,也具有更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对壳聚糖及其壳聚糖衍生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专属引种植物的物候及生长研究能够掌握特定物候相在专属水平上的阈值,并为评估引种专属的适应潜力提供参考。通过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内引种多年的9种荚蒾(Viburnum)的花期及2种荚蒾的生长动态进行观测,分析讨论了花期对冬春两季异常低温的响应及营养与生殖生长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2009–2010年冬春异常低温后,荚蒾始花期的整体延迟是由春季环境热量供应不及时所致,种间延迟程度的差异则与原产地的气候有紧密联系:分布于寒温带地区的欧洲绣球(V.opulus)和修枝荚蒾(V.burejaeticum)延迟天数最少(分别为10和12天),分布于我国亚热带的琼花(V.macrocephalum)和桦叶荚蒾(V.betulifolium)延迟天数最多(分别为21和26天)。荚蒾花前有效积温介于39–368°C之间。经历异常低温后,花前有效积温呈上升和下降两种格局,与物种冷量和热量的内在需求有关。荚蒾属植物的生殖与营养生长呈现两种关联方式,早花种类开花座果伴随着营养生长的竞争,晚花种类花后即出现营养生长的支持,对果实发育的保障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优化现有的蛋白芯片检测过程,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同时缩短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的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为原发性肝癌的筛查提供经济、便捷、省时、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在传统蛋白芯片检测流程(1-1.5小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检测流程将检测时间缩短至18分钟,并且通过和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评价该优化方法的检测效能。结果:与传统蛋白芯片检测方法相比,本优化方法的检测时间缩短至18分钟。重复检测同一样本,传统方法 AFP水平为16.50±1.172ng/m L,优化方法 AFP水平为18.33±1.029 ng/m L,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51)。结论:本研究成功地优化了AFP的蛋白芯片检测流程,在缩短检测时间的同时,保证了检测的准确率,是一种经济省时易操作的AFP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现有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分离和检测方法,找到一个最有效的AFP-L3的提取方法,为今后的AFP-L3研究奠定前期基础。方法:应用北京热景生物技术公司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亲和吸附离心管,通过改变亲和介质使用量和洗脱液体积的配伍梯度变化来优化实验流程,排除提取AFP-L3的影响因素,分离血清中的AFP-L3,并用罗氏公司的甲胎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分离的效果。结果:发现在不改变亲和介质体积的情况下,随着洗脱液体积的减少AFP-L3回收浓度逐渐增加,且在75 ul洗脱液时能够获得最高AFP-L3回收浓度。结论:成功地优化了北京热景生物技术公司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亲和吸附离心管及其配套试剂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磺化壳聚糖(SCTS)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磺化壳聚糖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进行干预,MTT法检测SCTS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微荧光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磺化壳聚糖抑制MCF-7细胞增殖,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镜下可见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FCM显示G0/G1期细胞增加,而S期细胞减少.结论:磺化壳聚糖可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5年以上长期生存率仅为10%左右。肝癌的早期诊断成为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最佳有效途径。近年来,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已经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对肝癌的确诊、预后推测、疗效判断及复发转移的监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脱α-羧基凝血酶原(DCP)在预测肝癌预后方面可能优于AF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和α-L岩藻糖苷酶(AFU)作为AFP的补充,能够大幅提高肝癌诊断的正确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高尔基Ⅱ型跨膜蛋白(GP-73)过表达发生在肝癌早期,有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指标。凋亡早期蛋白(M30)可以作为监测癌细胞凋亡的重要生物标记。细胞质胸苷激酶(TK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CD147抗原分子在多种癌组织包括肝癌中显著高表达。本文对国外近几十年来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此类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抗HBc-IgM的可行性。方法:应用Nano-Plotter TM-压电式微量喷墨点阵制备系统自制的核心抗原蛋白芯片在经10%山羊血清封闭后加入待测血清37℃孵育,PBST清洗晾干后后再次加入检测抗体即HRP-抗人Ig M抗体,芯片用伯乐成像仪检测有无信号。结果:24份HBs Ag和抗HBc阳性血清中经蛋白芯片检测抗HBc-IgM阳性率为83.3%(20/24);24份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经蛋白芯片检测抗HBc-IgM阳性率为4.1%(1/24)。乙肝血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化学发光信号差异明显。结论:蛋白芯片技术可较好地应用于定性检测HBV抗HBc-IgM,为临床快速判断是否存在HBV感染和监测慢性肝炎HBV活动性提供新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低成本、低耗时的化学发光蛋白芯片方法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以有助于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辅助诊断。方法:预先在醛基芯片上包被鼠源CA19-9单克隆抗体,建立CA19-9抗体蛋白芯片,共筛选出46份肝癌血清和32份正常健康人血清,然后用蛋白芯片方法进行检测,并以化学发光成像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结果:24份肝癌血清的CA19-9水平高于37 U/m L,22份肝癌血清的CA19-9水平低于37 U/m L;30份正常人血清CA19-9含量低于37 U/m L,2份正常人血清的CA19-9含量为37 U/m L;灵敏度为52.17%,特异性为93.75%,ROC曲线下面积0.688[95%CI:0.566,0.811]。结论:本研究成功的建立了血清CA19-9的化学发光蛋白芯片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人乳头瘤病毒(HPV)E1蛋白抗体,并运用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通过基因重组、原核表达并纯化阳HPV E1蛋白片段;经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经免疫印迹及基因转染鉴定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例宫颈病变中E1蛋白,经原位杂交验证。结果:将PCR扩增的E1蛋白保守功能域(第362~456aa)基因片断重组于原核表达载体pEK- 318的6×His标签下游,经诱导表达和亲合层析,纯化出14kD His-E1蛋白。制备的多克隆血清经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不仅可与His—El蛋白结合,也与HeLa细胞内源性及基因转染表达的天然E1蛋白反应。运用免疫血清检测7例宫颈尖锐湿疣和6例宫颈上皮内瘤病(CIN)Ⅲ级病例显示:7例宫颈尖锐湿疣6例为阳性染色,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病灶中挖空细胞的胞核。同时6例CINⅢ级病变全部阳性,着色主要为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细胞核。为了确定上述病例中E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的准确性,运用原位杂交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7例宫颈尖锐湿疣均为HPV/11型杂交阳性,6例CINⅢ级病变全部为HPV16型杂交阳性,显色部位与免疫组化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研制的HPV E1蛋白抗体可以用于病理组织学HPV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10.
紫草素的分离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CO2超临界萃取的方法从辽宁硬紫草中提取总紫草色素,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分别采用有机溶剂溶解碱液萃取法,直接碱水解法,以及Cu^2 络合法制备紫草素。通过三种紫草素制备方法的比较,确定先经Cu^2 络合纯化处理后再经水解法制备紫草素,收率较高,是实验室中简单、快速、高收率的由天然紫草分离制备紫草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