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西木林子种子植物区系与邻近区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木林子地处武陵山脉东北端,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种子植物种系饱和度大。在2100公顷的面积内有种子植物134科~1 488属、1043种(包括亚种和变种)。本文选取11个较有代表性地区的自然种子植物区系与木林子区系进行比较分析,以求深化对木林子种子植物区系性质、起源及与邻近区系关系的认识。多区系比较研究中,优势科的确立和其相似性指标是一个指示区系特征异同的重要参数,木林子种子植物区系优势科与湖北神农架、江西庐山、广东黑石顶和海南尖峰岭区系的相似性指标分别为73.3%、46.7%、33.3%和13.3%,共有优势科下辖的各种系在各区系中具明显的替代现象。在各区系种子植物属的比较中,沿用经典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和相似性指标的比较分析,并运用数量分类方法,以11个不同种子植物区系的14个分布区类型进行聚类分析,将11个种子植物区系分为3组。实践证明数量分类方法可客观地反映各区系间的异同,以及起源上的内在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及营养成分表使用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有完整人口学特征及包装食品消费调查资料的≥18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特征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及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对营养成分表的使用状况。结果:2015年我国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为29.5%,18~45组达40.2%,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00 1);女性(31.7%)显著高于男性(26.9%,P<0.000 1)。约50.2%的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关注营养成分表,并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P均<0.05)。关注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的消费者对表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知晓率均约达98%,且对能量的知晓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08 1)。知晓营养成分表中不同成分的消费者对脂肪的关注度最高(92.4%),钠的关注率最低(86.6%),未发现年龄和性别差异,而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不关注营养成分表的前三位最重要原因分别是:不理解营养成分表的含义(29.7%)、没注意到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26.8%)及平时很少购买包装食品(17.6%)。结论: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包装食品消费率处于较低水平,仅约1/2的消费者关注营养成分表,钠的关注率最低。我国需加强对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的科普与宣传,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人体腹腔内最大的实体器官,对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肝脏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球约有10%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肝脏疾病的危害,其中,肝纤维化往往成为这些疾病的晚期病理特征。由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无有效的合成类药物能够治疗肝纤维化。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多靶点和副作用小的优势。本文综述了肝纤维化的病理特征与诱发炎症的关系,讨论了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单味中药、传统配方及其化学活性成分的抗炎症机制。  相似文献   
4.
核酸检测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筛查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主要手段,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实时荧光定量PCR被认为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的金标准,但其依赖荧光定量PCR仪且扩增检测时间较长,难以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因此许多基于核酸等温扩增的SARS-CoV-2检测方法相继诞生。等温扩增对仪器温控要求不高,通过与微流控芯片和可视化检测技术结合,可进一步简化操作、降低成本,为SARS-CoV-2现场快速筛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围绕已报道的SARS-CoV-2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原理、检测性能及优缺点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发展SARS-CoV-2现场快速检测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能够产生众多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而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挖掘和异源表达是药物创新和产量提高的必要前提. 在过去20年里,大量重要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在微生物中被不断的发现. 在这些被挖掘的基因簇中,肽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占了很大比重.肽类抗生素因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而备受化学家和药物学家的重视. 如能了解它们的生物合成机制,实现其基因簇的异源表达,将使合理化遗传修饰生物合成通路获取结构类似物(药物开发)和提高产量成为可能. 大肠杆菌作为最广泛、最成功的表达体系,常用来表达外源基因,但一般只能表达一个或几个基因,却很少有用它来表达整个生物合成基因簇. 2001年,Khosla和Cane在E.coli中成功异源表达了一个复杂聚酮天然产物(红霉素苷原6dEB)基因簇. 这是首个有关在E.coli中异源表达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 至此之后,大肠杆菌开始作为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宿主,越来越受到相关领域的重视. 紧接着核糖体肽和非核糖体肽生物合成基因簇也相继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异源表达. 本文对肽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在E.coli中的异源表达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促进韦格纳肉芽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发病诊治过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入院后行胸部CT、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等治疗后短期缓解,5个月后死亡.结论: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困难,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临床上对于多系统受累的疾病应警惕此病,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做出早期诊断,及早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胰激肽原酶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接诊的94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NSE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62%(44/47),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33/47)](P0.05);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较治疗前均显著延长(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CSS评分各内容和总分、血清MDA、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TCSS评分中症状评分、反射评分、感觉评分和总分及、血清MDA、NS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SOD、CAT、GSH-Px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64%(5/47)、4.26%(2/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可更有效改善神经病变程度,其机制可能和缓解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NS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ART患者早期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ART患者行早期流产组织染色体检查的409例样本,分析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发生及其与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促排卵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ART流产患者中,流产组织染色体非整倍性发生率为57.46%,发生频次以16三体占比最高(23.95%),其次是22三体(13.45%)及Turner(9.24%)。流产组织染色体非整倍性患者平均年龄高于染色体整倍性患者(P0.001)。16三体组患者年龄低于22三体(P0.01)及Turner组(P0.05)。16三体组患者平均Gn使用量低于22三体组(P0.05)。16三体组患者移植15天血HCG值低于22三体(P0.05)及Turner组(P0.01)。结论:ART患者流产组织染色体非整倍性与女方年龄正相关,但16三体及Turner的发生与女方年龄相关性不大,且16三体更容易引发早期流产。  相似文献   
9.
T淋巴细胞受体(TCRs)在抗原识别免疫应答中作用重要,其多样性与宿主免疫反应及肿瘤预后判断密切相关。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前列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细胞受体(TCR)克隆多样性及其克隆序列。方法:收集5例P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提取DNA后经多重PCR技术对TCRβ链CDR3区进行扩增。用Illumina MiSeq进行测序,经过数据处理和比对分析,比较前列腺癌组织TCR CDR3组库的组成特征。结果:前列腺癌组织具有更高程度的克隆百分比和较高的高度扩增克隆比HEC(HEC:频率样本总读数的0. 5%的TCR克隆),并获得了24对在癌组织样本中差异表达的V-J基因组合、16对在癌旁组织样本中差异表达的V-J基因组合。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均存在差异性的V-J基因组合以及高克隆表达的HEC,其中癌组织样品具有更高的HEC。PC发生发展对免疫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对PC免疫监视、T细胞受体变异标志等研究提供了参考,对以后继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8年中国15省份成年居民膳食钠的摄入状况。方法:数据来源于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该项目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记录食物摄入量及称重法记录的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本研究选取2018年15个省份调查中数据完整的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共计14 320人)进行钠摄入量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居民膳食钠的摄入量差异。结果: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膳食钠摄入量中位数为3 838.6 mg/d;男性的钠摄入量(4 114.7 mg/d)高于女性(3 598.2 mg/d);45~59岁居民(4 098.1 mg/d)高于其他年龄组(18~44岁居民为3 745.0 mg/d,60岁及以上居民为3 700.7 mg/d);大学及以上居民(3 711.1 mg/d)低于其他文化程度组(小学及以下居民为3 788.1 mg/d、初中居民为3 945.6 mg/d、高中居民为3 849.8 mg/d),农村居民(3 881.6 mg/d)高于城市(3 747.2 mg/d)(P值均<0.05)。膳食钠摄入量高于2 000 mg/d 的占86.7%。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膳食钠主要来源于调味品(78.8%),其次为天然食物(11.1%)和加工食品(10.1%)。调味品中,食盐提供的钠占62.3%,其次为酱油(占11.4%)。结论: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膳食钠摄入较高,调味品是膳食钠的主要来源,应关注加工食品对居民钠摄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