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后,其表型发生了一系列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变化,成为肿瘤细胞的标志。Gold和Freeman(1965)用人结肠癌组织的抽提物免疫兔,发现有些用人正常结肠组织吸收后的抗血清能够与肿瘤组织和胚胎肠道抽提物起反应,但不与正常组织抽提物起反应,由于这种抗原最初被发现在胚胎组织,故名为癌胚抗原(embryonic carcinoma antigen,简称CEA)。用敏感的放射免疫或免疫酶标方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6(IL-6)具有调节免疫应答、急性期反应和造血功能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IL-6可能成为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最有效的药物。IL-6还具有防止恶性肿瘤转移、抑制乳腺癌细胞克隆生长和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分化等抗肿瘤活性。基因工程IL-6的大量生产将进一步满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需要。 我们采用本院基础所构建的IL-6工程菌:E.  相似文献   
3.
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培养对提高单位体积培养物的产量,提高生产能力,减轻下游负担均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由PL-λCI_(857)温度诱导控制系统控制的rIL 2工程菌的高密度培养,及在高密度时实现较高表达的方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该菌的高密度生长时有乙酸积累,在升温诱导后乙酸积累加快,乙酸的存在对菌体生长和产物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宿主菌,许多有价值的多肽和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已成功地进行了表达,表达水平有些高达细胞总蛋白的30%以上,为了提高单位体积设备产物的产量,除了提高表达水平外,还需提高重组大肠杆菌的培养密度。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的早期工作主要是以宿主菌为模型进行研究的,而近年来,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高表达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进展。本文着重综述了培养基成分、溶氧、比生长速率和代谢副产物乙酸等因素对工程菌生长和表达的影响,及提高菌密度和表达水平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每年有大量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蜂场从全国各地赶到云南放蜂。本研究旨在揭示西方蜜蜂这一外来蜂种对云南本地传粉蜂种类、数量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马来氏网收集、调查了云南省罗平县西方蜜蜂高放蜂密度试验点(鲁特和走马田)、中放蜂密度试验点(外纳和下阿列)和低放蜂密度试验点(马把和下庄科)共6个试验点包括山林生境和农田生境的本地传粉蜂群落结构;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放蜂密度、不同生境下各试验点传粉蜂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及丰富度指数(Dm)之间的差异。【结果】采集到的1 715头本地传粉蜂隶属于10科53种,其中蜜蜂科(Apidae)、隧蜂科(Halictidae)和胡蜂科(Vespidae)为优势类群,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切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excisum为优势种。在放蜂密度(试验点周围3 km范围内西方蜜蜂蜂群数量)为723~2 750群这一变动范围内,各试验点本地传粉蜂物种数量、个体数量均随西方蜜蜂放蜂密度的增大而减少,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丰富度指数(Dm)也相应降低,但西方蜜蜂放蜂密度对本地传粉蜂均匀度指数(J′)没有影响。此外,在相同放蜂密度下,山林生境的本地传粉蜂物种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农田生境。【结论】云南罗平本地传粉蜂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受西方蜜蜂放蜂密度的影响,在放蜂密度从723~2 750群这一变动范围内,放蜂密度越大,本地传粉蜂的个体数、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越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合理控制西方蜜蜂放蜂密度以保护云南本地传粉蜂种的多样性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体外大量扩增高纯度小鼠树突状表皮T淋巴细胞(DETCs)培养技术,并证实外源性给予DETCs能够有效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糖尿病及正常小鼠表皮组织中DETCs比例和IGF-1/KGF-1表达情况。体外培养扩增获得大量高纯度DETCs后,局部植入糖尿病创缘皮下,创面未愈合面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分别统计每组5只糖尿病小鼠每天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之比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比正常小鼠,糖尿病表皮组织中DETCs比例和IGF-1/KGF-1表达均显著降低;体外培养能够获得大量高纯度DETCs(95﹪);创缘局部植入DETCs后能够显著增强糖尿病创缘皮肤表皮组织IGF-1/KGF-1的表达,并从第2天,对照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769±0.034,实验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692±0.038,到第7天对照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178±0.024,实验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011±0.003,实验组创面比对照组创面愈合面积显著加速。结论外源性给予DETCs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创面愈合,可能为临床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蛋白的糖基化对蛋白的活性、高级结构及功能都有重要的影响。酵母表达的糖蛋白不同于哺乳动物表达的杂合型或复杂型糖蛋白,而是高甘露糖型或过度甘露糖化糖蛋白。在前期成功敲除毕赤酵母α-1,6-甘露糖转移酶(Och1p)基因、阻断毕赤酵母过度糖基化,获得毕赤酵母过度糖基化缺陷菌株GJK01 (ura3、och1) 的基础上,通过表达不同物种来源的α-1,2-甘露糖苷酶I (MDSI) 的活性区与酵母自身定位信号的融合蛋白,并通过DSA-FACE (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辅助糖电泳) 分析筛选报告蛋白HSA/GM-CSF (人血清白蛋白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 的糖基结构,发现当编码酿酒酵母α-1,2-甘露糖苷酶 (MnsI) 基因的内质网定位信号与带有完整C-端催化区的拟南芥MDSI基因融合表达时,毕赤酵母工程菌株能够合成Man5GlcNAc2哺乳动物甘露糖型糖蛋白。这为在酵母体内合成类似于哺乳动物杂合型或复杂型糖基化修饰的糖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吴军  徐海根  丁晖 《生态学报》2011,31(22):6973-6977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是一个类似于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独立的政府间机构,其目标是建立科学界和决策者之间的沟通平台,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从2008年11月到2010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主持召开了三次政府间谈判会议.在最后一次会议上各国同意建立IPBES,并形成了一份《釜山成果》文件,确定其基本职能主要是开展评估,还确定IPBES的决策机构是全体会议,向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开放,政府间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可作为观察员.IPBES的建立将会在国际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其未来走向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一是如何保持科学独立性的问题,二是评估尺度可能会影响其成功,三是能否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为使我国能在IPBES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议今后应加强对IPBES运作模式的研究,加强评估工具和方法的开发以及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乳酸克鲁维酵母中表达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与IgG Fc的融合蛋白。方法:首先获得sTNFRⅡ-IgGFc融合基因片段,然后构建至乳酸克鲁维酵母表达载体pKLAC1中,获得sTNFRⅡ-IgGFc的表达载体,并将其电转化乳酸克鲁维酵母(Δura3),通过ELISA方法筛选高表达sTNFRⅡ-IgGFc融合蛋白的重组乳酸克鲁维酵母菌株,采用还原和非还原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是否形成二聚体结构,Western印迹验证sTNFRⅡ-IgGFc融合蛋白在乳酸克鲁维酵母(Δura3)中的表达。结果:构建了sTNFRⅡ-IgGFc表达载体pKLAC1-sTNFRⅡ-IgGFc,获得了表达sTNFRⅡ-IgGFc的乳酸克鲁维酵母菌株,SDS-PAGE和Western印迹表明该融合蛋白能自发形成类似于抗体的二聚体结构。结论:实现了sTNFRⅡ-IgGFc融合蛋白在乳酸克鲁维酵母(Δura3)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病毒抗原糖基化与免疫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基化是蛋白质的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在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病毒抗原都有糖基化的现象,糖基化会改变病毒对宿主的免疫逃避、病毒抗原的免疫原性等。了解病毒抗原糖基化与免疫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抗病毒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