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强  曾志将 《昆虫知识》2009,46(1):107-111
以3群中华蜜蜂Apiscerana cerana Fabricius为材料,研究自然分蜂中的亲属优惠行为。分蜂开始后,分别对参与分蜂的工蜂和留在原巢内的工蜂随机取样,用95%酒精保存待用。取下所有王台,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出房,每30min观察1次,记录处女王的出房顺序。运用3个MRJP(major royal jelly protein)标记分析蜂群的亲缘关系和亚家系组成。3群实验蜂群分别由13,12和9个亚家系组成。分蜂过程中,王台的全同胞姐妹工蜂绝大多数都选择留在原巢内,说明工蜂能够辨认出全同胞姐妹王台,并且给予优惠。参与分蜂的工蜂和留在原巢内的工蜂间亚家系分布差异极显著,说明一些亚家系分蜂性更强,而另一些亚家系分蜂性较弱。实验首次运用MRJP分子标记技术证明:在自然分蜂过程中,工蜂和王台之间存在亲属优惠行为,并且这种优惠行为可能会刺激其它工蜂产生分蜂趋向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蜜蜂幼虫信息素中3种酯类成分(甲基棕榈酸酯、乙基棕榈酸酯和乙基油酸酯)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哺育行为、封盖行为以及蜂王发育影响, 在人造蜂蜡王台中加入1%和0.1%(w/w)的3种酯类作为实验组, 以不添加酯类(0%)的为对照组, 移入1日龄工蜂幼虫, 测定王台接受率、单个王台中幼虫和王浆重量; 另将分别添加1%和0.1%(w/w)3种酯类的石蜡假幼虫放入工蜂巢房中, 同样设对照组, 测定假幼虫的封盖率; 在新鲜王浆中以1%和0.1%(w/w)分别加入3种酯类作为实验组, 以不添加酯类(0%)的作为对照组, 再分别在1日龄、2日龄和3日龄幼虫王台中加入0.01 mL含有酯类的蜂王浆, 并测定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量。结果表明: 0.1%甲基棕榈酸酯可以显著提高中蜂和意蜂幼虫重量; 意蜂的甲基棕榈酸酯和乙基油酸酯两个实验组(1.0%, 0.1%)假幼虫封盖率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乙基油酸酯两个实验组(1.0%, 0.1%)都显著降低了中蜂和意蜂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量。这说明不同蜜蜂幼虫信息素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华蜜蜂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3基因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DNA甲基化模式, 本研究采用RT PCR技术克隆了中华蜜蜂DNA甲基化转移酶3(Dnmt3)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JQ740768);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工蜂(4日龄蛹, 1, 7和30日龄成年蜂及产卵工蜂)和蜂王(4日龄蛹, 1日龄蜂王和产卵蜂王)头部的Dnmt3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 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 277 bp, 编码758个氨基酸残基, 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88.24 kD, 等电点为7.85。将中华蜜蜂与其他物种的Dnmt3基因的结构域进行比对, 同时将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Dnmt3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 发现与西方蜜蜂的Dnmt3序列一致性高达99%。该基因在工蜂和蜂王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 1日龄工蜂与7日龄工蜂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 30日龄工蜂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前两者 (P<0.05); 蜂王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工蜂蛹 (P<0.05); 1日龄的蜂王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1日龄的工蜂(P<0.05); 产卵工蜂与产卵蜂王中的表达量没有差异(P>0.05)。这种表达情况提示其可能与工蜂劳动分工及蜜蜂卵巢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DNA甲基化模式,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中华蜜蜂DNA甲基化转移酶3( Dnmt3)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JQ740768);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工蜂(4日龄蛹,1,7和30日龄成年蜂及产卵工蜂)和蜂王(4日龄蛹,1日龄蜂王和产卵蜂王)头部的Dnmt3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 277 bp,编码758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88.24 kD,等电点为7.85.将中华蜜蜂与其他物种的Dnmt3基因的结构域进行比对,同时将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Dnmt3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与西方蜜蜂的Dnmt3序列一致性高达99%.该基因在工蜂和蜂王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1日龄工蜂与7日龄工蜂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30日龄工蜂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前两者(P<0.05);蜂王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工蜂蛹(P<0.05);1日龄的蜂王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1日龄的工蜂(P<0.05);产卵工蜂与产卵蜂王中的表达量没有差异(P>0.05).这种表达情况提示其可能与工蜂劳动分工及蜜蜂卵巢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欢  张少吾  张飞  曾志将 《昆虫知识》2012,49(5):1172-1175
在蜂群中,蜂王与多个雄蜂自然交尾,形成不同亚家庭.为了研究不同亚家庭中工蜂寿命是否有差异,我们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为实验材料,随机从一群自然群中取270只刚孵化的工蜂,单独饲养于有蜜粉脾小蜂箱内,每天将自然死亡个体取出标记.并利用3对微卫星进行个体基因型分析,通过Matesoft软件划分亚家庭,然后分析了各亚家庭工蜂的自然寿命及生存曲线.结果表明:实验蜂群由12个亚家庭组成,其中2个亚家庭工蜂寿命与其他亚家庭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相应无王群,把一蜂种无王群中的子脾加入到另一蜂种无王群中,进行中蜂和意蜂无王群培育非自身蜂种蜂子和改造王台特性研究,当未培育出蜂王时,分别从原有王群中调入子脾进行第2、第3期试验。结果表明:中蜂无王群中的工蜂会清除引入意蜂子脾中的蜂卵,但随着引入意蜂子脾封盖子羽化出房的意蜂幼蜂数量增加而逐渐接受意蜂幼虫,蜂群未改造意蜂王台,只培育出中蜂蜂王;意蜂无王群中的工蜂会随着引入中蜂子脾中羽化出房的中蜂幼蜂数量增加而逐渐接受中蜂卵及幼虫,并从第2期试验开始会改造中蜂王台,但最终只培育出意蜂蜂王。  相似文献   

7.
【目的】蜜蜂是由不同亚家系组成的社会性群居昆虫,为了研究具有不同嗅觉学习能力的工蜂的遗传背景差异。【方法】本试验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为材料,通过微卫星技术分析了两组嗅觉学习能力不同工蜂的亚家系分布情况。【结果】同一蜂群中拥有两种不同学习能力的工蜂在各亚家系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蜜蜂嗅觉学习能力可能与亚家系组成无关,而由更精确的遗传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究蜜蜂信息素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生产及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以蜂蜡为载体,选择4种蜂王上颚腺信息素(9-ODA:9-HDA:HOB:HVA)与蜜蜂幼虫饥饿信息素(β-罗勒烯)按照一定比例组配了4种强蜂素挂片(T1-1组、T1-2组、T2-1组、T2-2组),同时设置一个纯蜂蜡挂片作为空白对照组(CK组)。将2种组配强蜂素(T1-1、T1-2)分别置于特殊密闭容器瓶中,15、30和45 d后用捕集针抽取密闭容器瓶气体,利用气相-质谱联用系统测定2种组配强蜂素(T1-1、T1-2)中β-罗勒烯挥发含量。并系统研究了4种组配强蜂素对无王群急造王台以及对有王群的蜂蜜产量、群势和封盖子数影响。【结果】在15、30和45 d时,2种组配强蜂素中β-罗勒烯挥发量差异不显著(P> 0.05),即2种组配强蜂素中β-罗勒烯都能稳定释放;与对照组相比,T1-2组封盖王台出现时间显著延迟(P<0.05),推迟时间2.17d,但4个实验组间出现封盖王台出现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T1-1组蜂蜜产量和封盖子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蜂蜜产量和封盖子数量分别30.18%和30.00%;T1-2组蜂群群势显著强于对照组(P <0.05),提高群势25.15%;4个实验组间蜂蜜产量、封盖子数和蜂群群势都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不同组配的蜜蜂信息素对中华蜜蜂生产及繁殖性能都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在养蜂生产中推广蜜蜂信息素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王不同时期的体表信息素含量变化,探索两蜂种之间蜂王交尾干扰机理。【方法】本试验通过GC-MS检测并分析了中华蜜蜂蜂王和意大利蜜蜂蜂王刚出房、性成熟时期以及婚飞过程中体表信息素含量变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华蜜蜂性成熟蜂王在飞行过程中,其体表9-ODA含量显著高于刚出房蜂王,9-HDA显著高于刚出房蜂王和性成熟蜂王;意大利蜜蜂飞行蜂王在9-ODA含量也显著高于刚出房蜂王。另外,意大利蜜蜂性成熟期蜂王在9-ODA、9-HDA、10-HDA含量显著高于中华蜜蜂蜂王,而两蜂种蜂王体表信息素在婚飞时期差异不显著。【结论】同种蜂王不同发育时期,其体表信息素含量存在差异;中华蜜蜂蜂王与意大利蜂王在婚飞过程中,其体表信息素差异不显著,但部分体表信息素在性成熟而未进行婚飞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华蜜蜂工蜂王浆腺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冠煌  杜芝兰 《昆虫学报》1991,34(2):146-150
本试验以短期体外放射化学测定法,测定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工蜂的王浆腺(HP)的活性,以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工蜂的HP在体外培养液中1—6小时掺入的放射性DPM几乎呈直线增加.春夏繁殖期,中华蜜蜂7日龄工蜂的HP活性最强,而意大利蜜蜂是10日龄.中华蜜蜂的越冬工蜂的HP虽呈发育状态,但活性低.而在早春,当蜂群内部出现幼虫时,越冬工蜂的HP又呈现活性.  相似文献   

11.
蜜蜂授粉在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与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的增产及品质提升有着密切联系.中蜂(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特有的蜜蜂遗传资源,广泛分布于除新疆以外的华南、中南、西南、西北、华北及东北等地区,野生资源丰富、民间饲养基础好,种群数量大,是本土开花植物的重要传...  相似文献   

12.
中华蜜蜂雄蜂脑部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组织化学方法,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雄蜂的脑部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雄蜂的脑由前脑、中脑和后脑三部分构成,前脑视叶两侧具有大而显著的复眼,而其他结构相对较小。蕈形体在脑中所占的比例小于工蜂和蜂王;中心体的比例小于工蜂,与蜂王接近;中脑的嗅叶相对较为发达,这使它们在同蜂王的交配过程中,能够更灵敏地接收来自于蜂王性外激素的刺激。中华蜜蜂雄蜂的嗅叶具有性二态现象,但是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雄蜂发达的巨大纤维球复合体相比,中华蜜蜂并不明显;除此之外,它们在脑部结构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脑由前脑、中脑和后脑三部分构成,蕈形体位于前脑的背侧,是其重要的学习及其他复杂行为的整合中心。通过对中华蜜蜂工蜂的幼虫、蛹及成虫的蕈形体形态发育的观察研究,发现中华蜜蜂的蕈形体包含约1000个成神经细胞,它们最终形成了蕈形体的所有Kenyon细胞。这些成神经细胞来自于在新孵化的幼虫脑中已存在的四丛成神经细胞,每一丛细胞的数量不多于45个。蕈形体柄区的出现约在3龄幼虫,而α叶和β叶在5龄幼虫已可明显辨认。冠区出现较晚,大约在蛹期的第二天以后。由于社会性昆虫复杂的学习、记忆和认知需求,其蕈形体的体积和复杂程度都优于其他昆虫。  相似文献   

14.
中华蜜蜂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8-2003年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蜂越冬蜂团中心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日变化同步,伴随着歪李石群群势下降,越冬蜂团中心温度和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增大,蜂群越冬稳定性下降。旧法饲养比新法饲养中蜂蜂群越冬稳定性强.秋季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蜂群,工蜂腺体处于发育初期,越冬期蜂群群势下降率低,越冬安静,饲料消耗率低,越冬稳定性强,幽王断于提高了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蜂群内年龄组配在不断变化。在新法饲养中蜂季节性管理中,必须采取培育适龄越冬蜂并适时幽王断于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找出适合DNA提取的昆虫标本保存方法。方法:用几种常用的昆虫标本保存方法对蜜蜂处理不同时间后,用蛋白酶K法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和纯化,然后对提取产物做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吸收分析。结果:75%乙醇及冻存处理材料的基因组DNA得率较高,为7.13~8.85μg/g,电泳条带较亮;甲醛处理材料的基因组DNA得率较低,为1.50~3.21μg/g。结论:用75%乙醇及冻存处理蜜蜂较适合于其基因组DNA的提取,不宜用甲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3个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种群为模型,测定常用的30个形态变量数据,通过比较逐步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多变量统计方法的分析结果,找出适合划分中华蜜蜂种群、揭示种群间遗传关系的数据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逐步判别分析对于划分中华蜜蜂种群效果最好,并可进行准确率检验;与聚类分析联用有助...  相似文献   

17.
李兆英  奚耕思 《动物学报》2008,54(3):546-554
通过形态解剖、免疫组织化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技术,对中华蜜蜂工蜂嗅叶的胚后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中华蜜蜂工蜂的嗅叶由神经纤维网区和外围的中脑神经细胞体层组成,在幼虫早期,神经纤维网的腹外侧和背外侧区内有几个大型的成神经细胞,呈现出典型的不对称分裂模式;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神经纤维网的体积逐渐增加,神经细胞逐渐分散,细胞层变薄;分裂细胞主要集中在背外侧细胞区;在3龄幼虫期 ,触角嗅觉神经元的传入纤维开始进入嗅叶;在蛹发育的第3天,神经纤维网内的神经纤维球开始出现;(2)嗅叶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发生较少,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数量的相对比率基本恒定;细胞凋亡的高峰期出现在幼虫末期;蛹发育的第4天左右,凋亡细胞完全消失 ;(3)中华蜜蜂的嗅叶存在雌雄异形现象[动物学报 54(3):546-554,2008].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克隆获得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AcerOBP19的cDNA序列,预测其蛋白结构,明确该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各组织的表达水平。PCR扩增AcerOBP19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结构特征和系统进化进行分析;用qRT-PCR技术对AcerOBP19在中蜂不同发育时期(1、5、10、15、20、25日龄)各组织(触角、足、口器、毒腺和中肠)中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获得了AcerOBP19的完整ORF序列,序列长为420 bp,共编码139个氨基酸;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属于Mins-C OBP亚家族;N-末端有一段含1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无跨膜结构。该蛋白包含6个α螺旋和2个二硫键。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AcerOBP19与大蜜蜂Apis dorsata OBPs、小蜜蜂Apis florea OBPs和西方蜜蜂Apis melifera OBPs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高,表明它们之间在进化关系上更加同源,且AcerOBP19具有PBP-GOBP superfamily家族的保守结构域,是一种分泌蛋白。qRT-PCR结果表明AcerOBP19在中蜂不同发育时期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15日龄触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1),在其它日龄中足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1);在各个时期中口器和毒腺中有较高表达,中肠中呈微量表达。通过AcerOBP19组织表达谱结果,推测AcerOBP19不仅参与嗅觉识别机制,在味觉识别过程中也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Expression of the melittin gene of Apis cerana cerana in Escherichia col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cDNA encoding melittin in Apis cerana cerana was obtained by PCR from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and cloned into the GST fusion expression vector pGEX-4T-2 for expression of the protein. The expressed protein of about 29 kDa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nd trip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 indicating that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is the fusion protein of GST-AccM. The expression conditions of GST-AccM fusion protein for Escherichia coli BL21 transformant were optimized. Thin layer scanning on the SDS-PAGE profiles of GST-AccM showed that the expressed protein accumulated up to about 15.2% of total protein of bacterial cells under the optimized expression condition. Purified and recovered recombinant melittin of A. cerana cerana showed bioactivity in activating rabbit platelets to aggreg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