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油茶宽盾蝽Poecilocoris latus Dallas又称油茶蝽,属半翅目,蝽科,盾蝽亚科。近几年来此虫在我县为害油茶逐年严重。笔者于1981—1982年进行院内笼罩饲养和林间观查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一、分布及为害 此虫除分布在广西的贺县、阳朔、桂林、临桂、永福、龙胜、上思、昭平、苍梧等县的山区外,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福建、云南等省也有分布。 油茶宽盾蝽主要为害茶果,无果期也为害幼嫩枝叶。成虫和若虫吸食果实中的油汁,影响其发育,造成落果或种子秕瘪。被害果皮呈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 St?l是为害猕猴桃果实的重要害虫,且为害日益加重。本研究主要为明确茶翅蝽取食为害后的特征、果实的敏感易受害阶段及果实受害后的品质变化。【方法】利用田间网罩试验,研究茶翅蝽取食不同发育阶段的猕猴桃果实的受害特征、果实受害率、每果受害点的数量及受害果实品质。【结果】生长发育阶段的果实受茶翅蝽刺吸为害后,果实表面为绿色或者白色水浸状斑点,受害斑点在果实的各个部位均有发生。其中94.39%为绿色斑点,0.71%为白色斑点,4.90%为绿色与白色斑点混合发生;果实在6月和7月的受害率最高为100%,且在7月受害程度最重,平均每果达到26.00个受害点;受害果实与未受害果实的长、宽、重、硬度、含糖量和干物质含量均未发现显著差异。成熟后的猕猴桃果实受茶翅蝽为害后表现为白色受害点,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受害点的范围逐渐扩大并转变为絮状的腐烂组织,而未受害果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猕猴桃坐果伊始便可受茶翅蝽为害,且持续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其中在较快生长阶段(7月)受害水平最高,成熟后的猕猴桃果实如果保护不及时受到茶翅蝽为害后会缩短贮存期。  相似文献   

3.
经希立 《昆虫学报》1989,32(1):83-84
本文记述了近年来在云南省广南县革郎及胭脂厂等村相继发现严重为害八角树的八角冠网蝽,该虫是傜族八角产区威胁性的害虫,为害面积两千余亩,就可造成经济损失20多万元。标本由云南省林科所广南油茶研究站提供,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该虫近几年在石家庄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调查了悬铃木方翅网蝽在石家地区的寄主植物、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观察描述了其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测试分析了树冠喷施不同药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梨网蝽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魁杰  王志春 《昆虫知识》1991,28(3):143-145
<正> 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又名梨花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由于发生规律不明,防治抓不住关键,近年来苏北黄河故道果区发生为害较重。1986~1988年我们对其发生和防治进行了研究。 一、发生与为害 梨网蝽在本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苹果、梨、山楂、桃、杏、樱桃、海棠等蔷薇科落叶果树,其中苹果受害尤重。据在淮阴县果林场调查,重害园苹果树干翘皮内平均每平方厘米有越冬成虫5~10头,单株树干根际枯草落叶下虫量可达数千头。生长期间,100叶一般有虫20~30头,多达千头以上。4~11月发生,7~8月为  相似文献   

6.
军配盲蝽Stethoconus japonicus Schumacher属半翅目、盲蝽科。它是茶脊冠网蝽Stephanitis(Norba)chinensis Drake(又名茶军配虫)的主要天敌。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对天敌的控制能力,从1976年7月起我们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正> 黑腹蝽(广二星蝽,二小星蝽)Stollia ven-tralis(Westwood)属半翅目,蝽科,是我国常见的农作物害虫,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高粱、玉米、小米和豆类、棉花等多种作物。最近两年,我们在广东省四会县大沙公社发现此虫严重为  相似文献   

8.
通过 1998年 - 1999年对莆田龙眼园的调查 ,发现我省龙眼 10种新害虫。同时 ,另写了“龙眼果实害虫种类调查初报”另一小结 (见《武夷科学》15 :10 4- 10 7) ,以供参考。龙眼的花、果、梢、叶、枝干和根系上的害虫据报道有 6 0余种。两年来 ,除喙副黛缘蝽另文报道外 ,我们在莆田龙眼园上还调查到波毛丝跳甲、纺星花金龟、西光胫锹甲、条蜂缘蝽、点蜂缘蝽、小蜂缘蝽、大稻缘蝽、茶翅蝽、忘忧尾蛱蝶、渺樟翠尺蛾等 10种省内未报道的为害龙眼的新害虫。现将这些龙眼新害虫的发生时期、为害习性等观察情况初步报道如下。1 波毛丝跳甲 Hespera …  相似文献   

9.
【目的】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我国特有木本油料树种——油茶Camellia spp.的专性蛀果害虫,常导致其大量落果。本文旨在揭示该虫发生危害与寄主果实大小的关系,并探讨其产卵行为策略。【方法】于油茶象产卵高峰期在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林随机采摘960个果实,清查油茶象刺孔数和窝卵数,并对果重、果长和果径进行了测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产卵果、取食果和非受害果大小差异性,用线性回归分析果实特征对油茶象取食及产卵活动的影响。同时对油茶象雌虫进行了果实大小选择性试验,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选择果与非选择果的大小差异性。【结果】在果重、果长、果径和果实体积方面,产卵果取食果非受害果(P0.01),刺孔数、窝卵数和寄生率与果实大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说明油茶象雌虫优先选择大果实取食和产卵。当两供试果实差异显著时,油茶象雌虫对大果实表现出明显的偏好选择性,危害12 h后,重受害果长度和直径都显著大于轻受害果(P0.01)。油茶象雌虫每次只产1粒卵,卵单产是油茶象本身的属性,与果实特征无关。【结论】油茶象优先选择大果实取食,支持最优觅食理论。油茶象优先选择大果实产卵。窝卵数越小,油茶象种内竞争越弱,幼体正常发育并成功脱果的概率越高,适合度增加。卵单产是油茶象应对寄主果实食物资源限制作用的一种"风险分散"行为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 瘤缘蝽Acanthocoris scaber(Linnaeus)属半翅目缘蝽科,别名辣椒缘蝽。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在河南发现于鸡公山下。此虫在豫南以成虫在土缝、砖缝、石块及枯枝落叶下越冬,一年发生5~6代,有世代重叠现象。每年4~7月主要为害蚕豆和马铃薯;8~10月则主要为害辣椒和茄子,尤以辣椒受害最重。成  相似文献   

11.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一种入侵性害虫,专一性为害悬铃木属植物,导致寄主植物叶片褪绿变色、提前脱落,给园林绿化带来严重为害。该虫原产北美,20世纪60年代传入欧洲,2002年在我国湖南省首次发现,目前其分布范围已扩大到湖北、上海、山东、河南和北京等地,并在多地呈暴发态势。悬铃木方翅网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对高温和低温均有较好耐性。近年来,有关悬铃木方翅网蝽信息素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部分生物活性分子和嗅觉分子机制已被解析,为制定该虫的生态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国内外有关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危害特性、传播规律、化学生态学、环境适应性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从绿色防控方面展望了该虫需重点开展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种棉盲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盲蝽是半翅目异翅亚目中最大的一科,全世界已知种在五千以上,约占半翅目(包括同翅亚目)总数的五分之一。食性相当复杂,在为害农作物种类中以棉盲蝽最为严重。中国棉虫记录中有盲蝽15种,世界棉虫记录中有棉盲蝽28种。根据我们几年来在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省棉区的调查,共得盲蝽17种,共中为害比较重的有7种。从1953年到1956年,我们选择了分布广和为害严重的 3种做了研究。这三种是:1)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2)三点盲蝽Adelphocoristaeniophorus Reuter;3)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  相似文献   

13.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油茶的重要果实害虫,为害严重林分果实被害率高达79.3%。本文详细描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广东省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过第1个冬天、以初羽化的成虫在土内越过第2个冬天,4月上中旬开始出土,5-6月为出土盛期。成虫栖息环境、产卵和油茶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成虫无交配时多栖息在油茶嫩枝、嫩芽或油茶果实基部的枯萎花絮上,成虫交配盛期多被发现在油茶果实上;油茶果实一般以果皮厚度4.0-6.0 mm着卵量最多,林间每果一般只有1粒卵或1头幼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网蝽科Tingidae害虫严重危害我国农林经济作物,盲蝽科Miridae昆虫作为该虫的主要天敌类群之一,对网蝽害虫的绿色防控具重要意义。为明确军配盲蝽Stethoconus japonicus(Schumacher)雌、雄成虫对5种重要网蝽害虫的控害潜能,评价其生防潜力。【方法】在恒定条件(温度(26±1)℃,相对湿度70%±5%,L︰D=14︰10)下研究了军配盲蝽雌、雄成虫对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Drake)、梨网蝽S.nashi(EsakietTakeya)、桂花网蝽Eteoneussigillatus(Drakeet Poor)、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和悬铃木方翅网蝽C. ciliate(Say)成虫的捕食选择性及捕食作用。【结果】军配盲蝽雌、雄虫对5种网蝽捕食选择率大小依次为茶网蝽悬铃木方翅网蝽梨网蝽菊方翅网蝽桂花网蝽,且雌虫比雄虫选择偏好性更强;军配盲蝽对5种网蝽的平均捕食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雌虫较雄虫平均捕食量大;军配盲蝽雌、雄虫对5种网蝽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对茶网蝽捕食效能a'/Th最高,最大日捕食量1/Th,分别为36.2和28.6头,其次为悬铃木方翅网蝽,而对桂花网蝽捕食效能最低,最大日捕食25.4和18.7头。【结论】军配盲蝽成虫对5种网蝽均具有较好的控害潜能,对茶网蝽和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有较强的选择偏好性和捕食效能,研究为准确评价军配盲蝽捕食网蝽的生防潜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孟祥玲 《昆虫学报》1953,(6):513-515
今年5月到10月作者在陕西长安作防治棉虫工作,也曾到泾阳、大荔、三原等县棉区看过,注意到盲蝽是陕西关中棉区的主要害虫,经调查到为害棉株的盲蝽有7种之多,其中尤以三点盲蝽(图1)为害程度最烈;为害时间亦最长。标本承天津南开人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夜蛾成虫吸食果汁,已知在浙江、广东两省山地和近山柑桔严重受害。四川为我国柑桔的主要产区之一,桔园又多分布于广大的山区丘陵地带,有关吸果夜蛾的发生与为害情况,过去未见报导。我们于1963年在四川开展了吸果夜蛾的调查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报告于后。 二、调查方法 1963年在重庆北碚缙云山下蔡家沟桔园设点调查。该园四周环山,园内混植柚、桔、橙、柠檬、香橼、桃、李、葡萄、苹果、梨等多种果树。 1.吸果夜蛾种类和消长情况观察:选甜橙、红桔成年结果树,定人次(每旬2次,每次2人)、定时间(每次夜间连续观察2小时)分别调查在健果、坏果(果实裂口处或受害果软腐处)上刺孔吸食汁液的虫种、虫数,同时观察记载果皮色泽的变化。从9月中旬开始至11月中旬采果为止,统计为害健果虫种、虫数及该虫种为害坏果虫数。  相似文献   

17.
白痣姹刺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白痣姹刺蛾Chalcocelis albiguttata(Snellen)又名茶透刺蛾、中点刺蛾。此虫在林果生产上主要为害油桐、油茶、茶、柿、咖啡、可可、柑桔、八宝树等。 在广东此虫经常与丽绿刺蛾、扁刺蛾等混同发生为害。1967年秋,广东新兴县水台林场有1,000多亩油桐受害,300多亩桐叶被吃光,严重影响生产。近年来广州地区引种速生树种八宝树也严重受害。此虫国内未见过详细报道,为此对它的生活史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四种角盲蝽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奇  罗永明 《昆虫知识》1999,36(3):169-171
角盲蝽属Helopeltis(我国已有文献中又有称为“刺盲蝽属”者)昆虫是一类重要的害虫,属于半翅目盲蝽科(Miridae)单室盲蝽亚科(Bry-ocorinae)。此属为泛热带分布。目前已知在全世界为害经济作物约20多种;在国内除严重为害腰果外,还为害其它多种作物,如可可、咖啡、茶树备石榴、红毛榴莲、胡椒、洋蒲桃及芒果等[1,2],主要以成、若虫刺吸植物的嫩叶。嫩梢及幼果等,造成被害株叶片的腐坏、枯萎以及大小不同的产量损失,严重为害时,可造成绝收[3]。由于此类盲蝽在体色上常有种种变异,并略具…  相似文献   

19.
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是一种为害春茶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天敌军配盲蝽Stethoconus japonicus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对茶网蝽的捕食能力,为茶网蝽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室内开展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以及南方小花蝽的种内干扰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的捕食量与茶网蝽3龄若虫的密度呈正相关,但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南方小花蝽成虫、3龄若虫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11.49头、12.82头)大于军配盲蝽成虫、3龄若虫(10.10头、6.41头);军配盲蝽成虫对茶网蝽的寻找效应高于其3龄若虫,而南方小花蝽3龄若虫的寻找效应高于成虫。南方小花蝽成虫、3龄若虫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作用均存在种内干扰反应,且符合Hassell模型,分别为E=0.4263P^-0.825和E=0.5234P^-0.762。综上研究结果,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作用较强,均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20.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是荔枝和龙眼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危害严重。该虫以若虫及成虫吸食寄主植物的嫩芽、嫩梢、花穗和幼果,成虫和3龄以上若虫是传播龙眼鬼帚病病原体的传病介体昆虫。本文综述了近60年来国内荔枝蝽的研究情况,旨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详尽的荔枝蝽研究现状,以期为该虫的深入研究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荔枝蝽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一年发生1代,若虫期80 d左右,成虫寿命为203~371 d,单雌产卵总量190粒左右,在习性上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趋光性、趋色性和趋嫩梢性。近年来,通过荔枝蝽触角感受器分类及分布观察,触角转录组数据测定和分析,臭腺解剖观察以及臭腺分泌物组分分析,对该虫触角和臭腺两大器官组织已有较深入研究及了解。目前,荔枝蝽的发生期主要通过卵巢发育分级法进行预测预报,对该虫的防治仍然是以化学防治为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辅的策略。其中,荔枝蝽生物防控技术研究报道最多,主要集中在天敌的保护利用和生物源农药的应用。由于荔枝蝽虫源的季节性制约和发生为害地域限制,对该虫的研究进展缓慢,深层次的研究较少,且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也比较窄。从组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多角度探明荔枝蝽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机制,与寄主植物、天敌及共生菌间的互作关系,以及抗药性机理等,将为荔枝蝽绿色防治技术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