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相互理毛行为广泛存在于社会性群居灵长类动物中,通常具有清洁卫生和社会交往功能。2012 年10 月至2013 年6 月,我们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一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收集了雌性个体间相互理毛的行为数据,包括理毛的部位、理毛的姿势、理毛的时间和回合数。研究结果表明:滇金丝猴雌性个体之间每次相互理毛的平均时间为5. 7 min。相互理毛部位较多的发生在自我理毛不能进行(达到)的部位(61.1% );在不能自我理毛部位的相互理毛行为持续时间长,平均9.7 min;在个体能够进行自我理毛部位的相互理毛持续时间短,平均为3. 2 min。相互理毛的姿势以对坐为主(48. 4% ),不同理毛姿势的理毛时间差异显著。新迁入家庭单元的雌性个体为理毛的首先发起者,但其获得被理毛的时间却并不多。滇金丝猴雌性个体相互理毛部位、理毛姿势和理毛时间的差异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理毛行为符合卫生功能假说和社会功能假说。  相似文献   

2.
食物分享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重要社会交往行为,主要发生在成体-幼体间和成体-成体之间。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灵长类动物食物分享的行为表现、特点以及功能进行总结,着重比较了无亲缘关系的成年个体间食物分享的互惠解释和骚扰解释。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出了食物分享行为的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对人类合作行为演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非人灵长类觅食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觅食行为生态学是动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食物选择研究方法、食物选择策略机制、觅食行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非人灵长类动物觅食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食物选择策略和活动时间分配是觅食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非人灵长类动物觅食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对动物保护、人工驯养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理毛行为是指动物个体用双手或单手从自身或其他个体的毛发中检出颗粒物并放入嘴里咀嚼或直接用嘴进行清理的过程,在灵长类动物社会中普遍存在且频繁发生。本研究以栖息于安徽黄山的野生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12月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采集行为数据,通过比较自我理毛和社会理毛的发生部位和发生过程,期望揭示该物种理毛行为发生部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短尾猴的社会理毛发生频率及平均持续时间均显著高于自我理毛。自我理毛多采用双手或单手的方式,而社会理毛则更倾向于使用双手。自我理毛大多分布于后肢前部、后肢后部以及手臂前部等部位,而社会理毛则更多的分布于背部、脸部、躯干侧部、手臂后部等部位。就理毛过程而言,自我理毛选择身体部位的随机性较强,而社会理毛则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短尾猴社会理毛行为开始偏好在背部和脸部,结束部位则更多集中于背部。结果表明,野生短尾猴自我理毛和社会理毛在行为方式、发生过程以及部位选择上均呈现显著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物个体自身所能接触的部位。同时,结果提示,两个个体参与的社会理毛行为发生过程中可能体现出参与理毛个体的社会关系的变化特征,为认识和理解理毛行为的社会功能提供更多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圈养灵长类动物处在区别于野外的生境和游客压力等因素下,其行为和生理上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包括刻板行为、自残和过度修饰等。这些行为的出现通常和圈养条件较差有关。一般可以通过环境丰容的方法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提高圈养灵长类动物的福利。在灵长类动物的环境丰容方法中,最为普遍的方法包括改善圈养环境条件、取食丰容、感官丰容、运动刺激和社群丰容。这些丰容手段被证明能有效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增加行为的多样性,可在灵长类动物圈养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灵长类相互理毛的影响因素、功能及其利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毛行为是动物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理毛的对象可分为自我理毛(Autogrooming)和相互理毛(Allogrooming),其中相互理毛是灵长类重要的社会行为。现在认为相互理毛可能与社会参量(亲缘关系、性别、年龄、等级制度、繁殖状况等)有联系,并且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本文论述了理毛行为的分类、影响相互理毛的因素、相互理毛功能假说及其相互理毛的投入-收益分析,以便人们对相互理毛的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理毛行为是灵长类动物群体中普遍存在且频繁发生的行为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理毛者来说为其他个体理毛不再是一种低代价的投资,其主要原因是理毛行为能够增加寄生虫感染的潜在风险。然而,理毛行为感染何种类型寄生虫及其感染风险如何仍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栖息于安徽黄山的野生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为研究对象,采集动物个体的粪便样品并检测其中寄生虫的种类,通过分析理毛行为与寄生虫感染的关系,探讨理毛者在理毛投资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结果显示,野生藏酋猴共感染了11种寄生虫,感染线虫(Capillaria spp., Trichostrongylus spp.)和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的风险最高(均为93%),感染鞭虫(Trichuris trichura)的风险次之(54%)。基于两两个体之间的理毛关系,研究发现,发起理毛行为时间越长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概率越高;接收理毛行为时间越长,感染蛔虫的概率越低。基于理毛行为网络的分析发现,理毛网络中节点强度较高的个体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概率最高。本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和理解野生藏酋猴寄生虫感染状况,也为深入理...  相似文献   

8.
有很多观点解释了动物自我理毛的作用。例如,动物通过自我理毛可以清除在与附近的同种异性接触期间传播来的寄生虫,当嗅出同种异性的气味时也可能自我理毛,因为自我理毛是一种动物在逃避还是战斗之间所面临的进退两难选择时表现出来的改向行为。动物可以通过自我理毛缓解紧张,因而是一种缓解冲动的方式。在其它情况下,动物自我理毛可能表示对同种个体的反应,它们在不同场合下普遍存在自我理毛行为,表明这种行为有多种功能。因此,在这篇综述中,作者尽量避免自我理毛具有其它功能的争议,我们无意把自我理毛看成一种仅仅是对焦虑和紧张的反应、降低体温的机制,或者是一种护理体表的行为,我们也感到这种观点没有新意,这种有局限性的观点不支持自我理毛行为具有多种功能。我们在本文中更多关注的是自我理毛的特定背景,即当一个个体遇到同种个体的气味而出现的自我理毛行为[动物学报5l(5):772-779,2005]。  相似文献   

9.
陈静  武丙琳  鲁庆彬 《生态学杂志》2016,27(11):3719-3726
动物个体行为的生态效应主要反映在它们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上.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杭州野生动物园,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群圈养阿拉伯狒狒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在活动时间分配中,主要活动(频次百分率≥5%)包括休息(42.5%)、游动(16.2%)、玩耍(10.0%)、摄食(9.8%)、理毛(9.4%)和观望(7.3%);频次百分率低于5%的称为次要活动,共4.8%.2)阿拉伯狒狒的活动时间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摄食和观望时间增加,玩耍和理毛时间减少,但休息和游动行为没有显著季节差异.3)阿拉伯狒狒通常在上午和下午分别出现摄食高峰,并随着气温逐渐转冷,摄食活动逐渐增加,出现3个摄食高峰;这可能是动物在寒冷季节为抵御寒冷而采取的补充能量的一种策略.4)在温暖季节,阿拉伯狒狒只有中午一个休息高峰和一个理毛高峰,更多时间用于游动和玩耍,表现为多峰特征;在寒冷的冬季,休息行为也体现了多峰特征,但其游动、玩耍和张望时间节律并不与温暖季节有明显差异.因此,杭州地区圈养阿拉伯狒狒的冬季日活动节律与许多灵长类(如黑冠长臂猿、维氏冕狐猴和绒毛猴等)不一样,采取摄食增加能量,而非休息减少能量消耗的策略.总之,阿拉伯狒狒的行为体现出明显的节律性,且其活动节律具有季节性差异,这些可能是阿拉伯狒狒适应于圈养环境特有的食物资源和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非人灵长类雌性等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等级研究中, 有关判定与描述优势等级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早期对旧大陆灵长类的等级研究主要关注雄性, 对雌性涉猎较少。目前主要应用攻击-屈服、取食、携婴、相互理毛等行为标准来研究灵长类的雌性等级, 也发现不同的物种往往有不同的雌性等级模式。依据社群结构的完整性将其分为线性等级与非线性等级, 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描述。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对雌性等级的研究内容、判定标准以及描述方式进行论述, 以便抛砖引玉提高非人灵长类雌性等级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