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二)生物化学部分一、蛋白质含量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有许多方法,考马斯亮蓝(G-250)比色测定是最灵敏的方法之一。考马斯亮蓝可与蛋白质通过氢键结合生成复合物,结合符合比尔定律。结合前颜料为红色,结合后为蓝色,最大光吸收由465nm转变成595nm。通过测定595nm处最大光吸收的增加,可知结合蛋白质的量。蛋白质和染料结合是一个快速的过程,两分钟内即可完成,并可稳定1小时,测定范围在10—100μg/ml蛋白质之间为线性范围,去污剂有颜色干扰,可影响比色结果。本实验是利用考马斯亮蓝与不同量蛋白质的标准曲线来目测未知蛋白质溶液的蛋白质含量,并…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定量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文在简要比较常用蛋白质定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选择性地叙述了Lowry法、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测定蛋白质的改进法。还介绍了银染色定量法和4-甲酸喹啉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对柠条锦鸡儿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运用超声与研磨两种方法提取柠条锦鸡儿种子中的可溶性蛋白,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对其进行测定;结果:超声提取与研磨提取得到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6.91%、6.87%,RSD分别为0.72%,0.67%;结论:考马斯亮蓝G-...  相似文献   

4.
考马斯亮蓝显色液组分对蛋白质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考马斯亮蓝(CBB)显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主要缺点之一是线性关系差.通过研究显色液组分对线性关系的影响,发现显色液H+浓度是影响线性关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显色液配方来改善考马斯亮蓝蛋白质测定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考马斯亮蓝法检测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考马斯亮蓝法(CS)检测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含量。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标准液,考马斯亮蓝(CBG-250)为染色剂,检测595nm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找出回归方程,对照r-bFGF样品计算含量。结果:此法敏感性高,可测出μg水平蛋白,标本量只需50-100μl,染料与蛋白的结合反应快,只需2min即可比色,显色稳定,可维持1h,重现性好,变异系数在5%以内。结论:此法简便有效、灵敏性高,能快速检测r-bFGF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3个茯苓品种的蛋白质与氨基酸含量比较。方法:凯氏定氮法和考马斯亮蓝测定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结果:3个品种的茯苓所含蛋白质、氨基酸种类齐全,辐射一号中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最具明显优势,其游离氨基酸和总蛋白含量高于湘靖28,蛋白质与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低为野生型>辐射一号>湘靖28;结论:辐射一号是一个经济价值指标较优的品种,对茯苓新品种选育和茯苓蛋白类保健品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蛋白质快速染色的改良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蛋白质的染色常采用考马斯亮蓝R250为染料进行染色,此法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而且由于需要脱色,很容易将一些染色较弱的蛋白区带颜色褪去,使之不能观察,灵敏度只能达到0.25μg。Reisner等人报道了以考马斯亮蓝G250为染料的快速简便染色方法,它能迅速地观察到凝胶中  相似文献   

8.
酶联免疫检测仪-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定量方法虽然较多,但有些方法操作费时,如凯氏定氮法和Lowry氏法;有些方法需要的样品量较大,如用751型分光光度计进行紫外线吸收法测定;有些方法灵敏度不高,如双缩脲法。为弥补上述不足,我们试用酶联免疫检测仪-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现将实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使用考马斯亮蓝法定量测定鸡的双黄蛋与单黄蛋卵白中蛋白质的浓度,结果表明双黄鸡蛋蛋白中的蛋白质浓度较单黄鸡蛋低8.7%。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的NaOH-盐酸胍溶液在60℃恒温水浴中加热后与Zn(II)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在pH9.4的NaOH-NH4Cl缓冲介质中于单扫描示波极谱上产生一灵敏的极谱波,Ep在-0.60V左右(vs,SCE),其一阶导数波高Hp与蛋白质浓度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达0.998以上,检测限为0.1μg/mL.利用该波可以测定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与经典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相一致,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取样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荞麦栽培品种的核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我国栽培的10个甜荞(Fagopyrun esculentum)品种和7个苦荞(F.tatricum)品种根尖染色体数目观察和核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甜荞和苦荞染色体数目都是由16条染色体构成的,2n=2x=16。甜荞有2对随体,而苦荞有1对随体,它们的核型公式分别为12m 4m(SAT)、12m 2sm 2sm(SAT);种内各品种在染色体相对长度、染色体长度比、随体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等方面差异较小,但在种间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荞麦新品种的营养保健价值,该文对自交可育甜荞、金苦荞、米苦荞共56个不同品系荞麦种子的粗蛋白、总黄酮、蛋白组分含量及其果实性状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甜荞、金苦荞、米苦荞种子中粗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19%、15.44%、11.75%,总黄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14%、2.50%、2.09%,清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22%、6.13%、4.56%,球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9%、1.15%、0.91%,醇溶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42%、0.58%、0.55%,谷蛋白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66%、3.36%、2.80%,三种荞麦的蛋白组分均符合清蛋白>谷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2)果实性状中,甜荞果实千粒重、果实面积、果实直径的变异系数最大,米苦荞果实周长、果实长宽比、果实长、果实宽和50 mL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大。(3)相关分析表明甜荞种子粗蛋白含量与果实长宽比、果实长,金苦荞种子粗蛋白含量与果实周长、果实长,米苦荞种子粗蛋白含量与果实宽、总黄酮含量与果实面积、果实宽、果实直径、50 mL容重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该研究筛选出甜荞(1808-166贵甜2号优系)、金苦荞(多苦74、多苦78)、米苦荞(1906-136黑米荞麦、43-2)等高蛋白含量或高黄酮含量的荞麦品系。该研究结果对荞麦优良品种的选育和荞麦新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普通荞麦资源的耐铝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小容器溶液培养法对耐铝性鉴定条件和52份普通荞麦栽培品种资源的耐铝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普通荞麦耐铝性鉴定的适宜条件为发芽种子于500μmol/LAlCl3溶液(pH4.5)处理3d,以发芽种子在这三天内的根伸长量衡量耐铝性程度。在该处理条件下,普通荞麦不同品种间的耐铝性有显著差异。其中,陕西大红花甜荞品种、日本大粒荞、织金红花甜荞的耐铝毒胁迫能力最强,值得在荞麦耐铝性育种和耐铝机制研究中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苦荞主产区171份苦荞地方资源籽实的千粒重、百粒米重、百粒皮壳重、皮壳率、籽粒及皮壳黄酮含量测定,运用频数分布、相关性和聚类分析,考察它们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千粒重、百粒米重、百粒皮壳重、皮壳率、籽粒及皮壳黄酮含量变异范围较大,分别为21.73~42.13 g、0.974~2.606 g、0.468~1.363 g、17.594~38.017 %、1.008~4.368 %和0.002~0.986 %,均值分别为29.43 g、1.988 g、0.729 g、24.702 %、2.019 %和0.144 %。相关分析表明,苦荞千粒重分别与百粒米重(r12 = 0.579**,r12.其它 = 0.315**)、百粒皮壳重(r13 = 0.746**,r13.其它 = 0.989**)、皮壳率(r14 = 0.216**,r14.其它 = -0.980**)之间,百粒皮壳重与皮壳率(r34= 0.807**,r34.其它 = 0.993**)之间,分别呈极显著相关;百粒米重分别与百粒皮壳重(r23 = 0.521**)、皮壳率(r24= 0.247**)之间,皮壳率与皮壳黄酮含量(r46= 0.187*)之间,分别呈显著相关。聚类分析表明,171份苦荞地方资源聚为5类,6个性状聚为3类。筛选出了千粒重、籽粒和皮壳黄酮含量较高的苦荞地方资源。以上结果可作为苦荞遗传研究与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云南苦荞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云南苦荞种质资源中挖掘优异种质资源,拓宽苦荞遗传基础,以48份苦荞种质资源为材料研究了6个主要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的苦荞资源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农艺性状中株粒重的变异系数为34.4%最大,品质性状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为51.72%最大。聚类结果表明,将48份材料聚为3大类,可区分为低产型、矮秆高产型和中秆高产型。6个主要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累计贡献率分别达84.105%和80.332%,各主成分性状载荷值反映了主要数量性状的育种选择潜力。综合分析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可为云南苦荞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AlCl3分光光度法测定荞麦种质资源中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荞麦是黄酮的膳食来源之一。我国是世界保存荞麦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为深入开发利用荞麦种质资源的功能成分,对AlCl3分光光度法测定荞麦种质资源黄酮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新收集的169份荞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测定评价。结果表明:①AlCl3分光光度法稳定性好,准确性和精密度高,偏差小,易于操作,适用于荞麦种质资源黄酮鉴定和评价;②苦荞种质资源黄酮含量的平均值、变异幅度、标准偏差分别为2.53%、1.94%~3.11%、0.2436,甜荞种质资源黄酮含量的平均值、变异幅度、标准差分别为0.13%、0.08%~0.21%、0.0273;苦荞种质资源黄酮含量的平均值约为甜荞的20倍。  相似文献   

17.
Seed protein subunits of 75 accessions belonging to ten species of buckwheat (seven species of the big-achene group and three of the small-achene group)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DS-PAGE. The subunits varied greatly both within a species and among different species. The seven buckwheat species of the big-achene group have 42 different subunits whereas those of the small-achene group have only 16. Each buckwheat species has at least a few unique subunits,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n the genus Fagopyrum. In the small-achene group, F. gracillipes and F. pleioramosum are closely related. Based on the number, distribu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seed protein subunits, common buckwheat, wild common buckwheat, F. esculentum var. homotropicum, F. zuogongense, and F. megaspartanium are close to one another and tartary buckwheat, wild tartary buckwheat, F. plius, F. cymosum, and F. giganteum are also close to each other, suppor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F. megaspartanium and F. pilus are ancestral species of common buckwheat and tartary buckwheat,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通过分析甜荞10个品种在4个不同海拔栽培的种子蛋白质组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变异,以揭示不同荞麦品种之间以及不同栽培地点甜荞种子蛋白组分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在所有甜荞品种种子蛋白组分含量中清蛋白谷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其中,种植于海拔最低的内蒙古通辽的甜荞种子平均球蛋白含量最高(1.081%),而种植于海拔1 450 m的河北甜荞谷蛋白平均含量最高(2.805%);海拔2 620 m的青海甜荞清蛋白平均含量为4.750%,而在海拔最高的西藏日喀则收获的甜荞种子的醇溶蛋白最高(平均为0.393%)。另外,蒙0530在4个地区的平均种子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都最高,而球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是赤甜荞1号,定甜荞2号的种子醇溶蛋白含量最高。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种子清蛋白含量品种间变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地点间的种子醇溶蛋白含量达极显著水平,而地点和品种两个因素对种子球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的变异都有极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赤甜荞1号的醇溶蛋白含量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蒙0530的球蛋白含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品种蛋白组分与海拔的相关性不显著。该研究结果对于甜荞优质品种培育和栽培以及推广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18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单株粒重与其他7个农艺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10%~39.40%;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主茎分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均表明,单株粒数、千粒重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其中单株粒数影响最大。系统聚类分析表明,180份苦荞种质资源可划分为5类,其中第Ⅲ类(包括47份供试材料)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主要表现为主茎分枝能力强、单株粒数多、单株粒重和单株米粒重高,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也为以增加单株米粒重与出米率为选育目标的苦荞薄壳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苦荞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栽培种植地区,长时间演化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了研究和利用苦荞资源,以国内北方苦荞产区(内蒙古、青海、陕西、山西、甘肃)、西南苦荞产区(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国内其他地方品种(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及国外品种(尼泊尔)共计67份苦荞材料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其PAL基因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分析苦荞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NJ法(neighbor-joining)对67份苦荞材料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供试的67份苦荞材料的PAL基因序列长度为2011 bp,其中,变异位点为160个,占序列总长度的7.9%,简约信息位点为33个,占序列总长度的1.64%,突变的类型主要是碱基的转换与颠换,高变异位点均集中在外显子2的N端。不同来源的苦荞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分布于0.002~0.016之间,来源于中国四川组的苦荞材料种内平均遗传距离最大(0.016),中国内蒙古组的最小(0.002)。中国四川地区的材料与其他地区来源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位于0.010~0.016之间,而其他地区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13。67份苦荞材料的平均π值和θ值分别为0.0034和0.0143。其中,中国四川材料的π值为0.0148。基于PAL基因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中,67份苦荞材料分为7个类群,分类与地理来源无关。仅中国西藏来源的5份材料聚集为一类,说明PAL基因序列较为稳定,多数材料间变化差异较小。中国四川地区的苦荞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国西藏地区的某一材料中有较多的SNP位点,推测中国西藏的部分材料可能存在突变的热点区,预示着PAL基因新的突变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