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了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背景与经过,分析了3组科学家探索DNA双螺旋结构的得失.论述了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莫里斯·威尔金斯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与沃森和克里克分享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尽管如此,科学界对他的关注甚少,甚至一度遭受争议与批评。本研究较为客观地介绍这位伟大科学家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历程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20世纪自然科学三个最伟大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阐明了遗传基因(DNA)分子的三维结构,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如何精确自我复制的秘密。它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纪元.对生物学、医学、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教学为例,阐述了以"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实验活动为载体,采用逆向教学设计、合作探究和互动评价的教学策略进行概念构建教学。通过确定大概念,逆向设计确定预期结果、确定评估证据和设计学习体验的教学活动;实验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明示要素、小组合作、尝试探究构建DNA空间结构以突破概念学习的难点,尝试概念学习的迁移,最终达到学生构建并正确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DNA聚合酶Ⅰ是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后被发现的,阿瑟·科恩伯格在研究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得到进一步揭示,并催生了PCR技术的问世,同时也促进了其他DNA聚合酶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1871从莱茵河鲑鱼的精子中发现DNA。 1943证明DNA是一种能改变细菌遗传特性的物质。 1953提出DNA互补双螺旋结构假设。  相似文献   

7.
DNA聚合酶I是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后被发现的,阿瑟·科恩伯格在研究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得到进一步揭示,并催生了PCR技术的问世,同时也促进了其他DNA聚合酶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李莺 《生物学通报》2012,47(3):60-61
介绍一种以彩纸和纸盒等简易材料,制作教学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过程.该方法具有用材简单和制作方便的特点,便于在中学教学中推广.学生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可体验动手制作的过程,深入理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并了解分工协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如今,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华人科学家王中林与同事,在纳米的世界里制作出无机晶体材料的螺旋结构。这是人类创造出的又一种崭新的无机功能材料类的"DNA"结构。这种完美纳米螺旋晶体具有刚性结构,由两种具有不同取向的氧化锌纳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简单制做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以“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例.论述如何运用“体验——合作学习模式”构建DNA的结构模型:首先构建概念模型作为“先行组织者”:然后以小组合作方式制作DNA的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最后因势利导构建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自1953年发现生物遗传分子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提出生物遗传基因的分子机理以来,DNA检测技术就成为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DNA检测技术在生命科学、农业、轻工业、医药、法医、考古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一位擅长晶体学研究的科学家,她的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对DNA结构的发现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这位37岁英年早逝,与诺贝尔奖擦身而过的伟大女性却一直备受争议.简介了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博士短暂的一生,并论述她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中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不仅探明了DNA分子的结构,而且提示了DNA复制的分子机制,"生命奥秘"的黑匣子从此被打开,开启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新时代——分子生物学时代。之后的几十年中,人们好奇于揭秘人自身的遗传密码。21世纪初,随着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以揭示基因功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50年代可谓是"基因元年",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并提出遗传学中心法则。传统意义上的中心法则指的是遗传信息从DNA经由RNA流向蛋白质。该法则在一个时代里成为了细胞生物学最重要的基本法则,然而,过去10年对长短链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的广泛研究极大地补充和改变了该法则,提出RNA可以直接作为功能分子参与调控生命活动。基因组中非编码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最近的20~30年间,是现代生物科学迅速发展的年代,随着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的涌现,生物学家已经做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开拓了不少新的研究领域,从而全面革新了生物科学的研究现状。其中,最引人注目并被公认的是以DNA重组为中心的基因工程学,  相似文献   

17.
任本命 《遗传》2006,28(11):1343-1344
在遗传科学发展史上, 沃森和克里克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之后, 很快涉及到遗传信息传递问题, 紧接着提出了遗传的中心法则, 即DNA?RNA?蛋白质.中心法则的含义是: 这一发现就像中心教义那样神圣.按照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的流动是单方向的.  相似文献   

18.
王海 《生物学通报》2007,42(2):27-29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促使人类破译了遗传密码,并导致了基因工程的迅速崛起,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与相对论、量子力学一起,被称为人类在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科学发现。从人类对DNA的探索历程可以感悟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李阳  杜茁 《生命世界》2008,(5):66-67
从DNA双螺旋结构真面目的揭示到人类基因组蓝图绘制的圆满完成,人类实现了对自身遗传信息认识的飞跃。但是,当我们满怀希望地打开“生命天书”时,却尴尬地发现人类的基因是如此之少!控制我们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性格外貌的基因其实只占生命天书很小的一部分,也许比书的目录还短!  相似文献   

20.
正DNA并不总是采取与遗传密码相关联的双螺旋结构;它也能够形成复杂的折叠结构,而且作为一种被称作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DNAzyme)的催化剂发挥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和哥廷根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解析出一种DNA催化剂的三维结构,这种结构的柔性远比之前所认为的大得多。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a DNA cataly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