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研究hCD46在菌毛介导的淋病奈瑟菌宿主特异性黏附过程中的作用。用连接PCR技术扩增出启动子与cDNA相连的hCD46小基因,并将其置换出pcDNA3.1载体中的CMV启动子,构建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46。转染COS-1细胞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到hCD46 cDNA在其自身启动子的指导下可在COS-1细胞膜表面有效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表达产物的分子正确,用流式细胞术分选表达hCD46的基因转染细胞COS-1-46。细菌黏附实验显示菌毛阳性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COS-1-46细胞有较强的黏附性。提示hCD46是菌毛介导的淋病奈瑟菌特异性黏附于人黏膜细胞的一种重要受体,hCD46小基因可用于淋病奈瑟菌感染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它可以通过识别其受体介导细胞间的黏附,参与多种炎症反应过程。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ICAM-1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ICAM-1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细菌培养是诊断淋病奈瑟菌(NG)感染的"金标准",也是目前诊断淋病最可靠的方法.但淋病奈瑟菌在人体外抵抗力极弱,不易培养;仅做细菌形态学检查,诊断意义有限.随着淋病奈瑟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多重耐药菌出现并广泛传播.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操作简便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如单管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等,已开始用于淋病奈瑟...  相似文献   

4.
连环蛋白P120可在细胞连接处与E-钙黏蛋白结合形成连环蛋白-钙黏蛋白复合体,调控钙黏蛋白介导的细胞黏附作用;在胞质内可与Rho家族GTP酶相互作用调节细胞骨架的运动;在细胞核内可与核转录因子NF-κB和转录抑制因子Kaiso结合,影响炎性反应和细胞增殖.P120对细胞黏附、细胞动力、炎性反应和细胞增殖的影响使其与损伤修复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P120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对于进一步研究损伤后修复及肿瘤预防和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P-选择素及其细胞黏附与血栓形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P-选择素是选择素家族的重要黏附分子,作为血小板/内皮细胞活化标志和细胞黏附受体,其可通过介导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及与白细胞的相互作用,启动参与了包括炎症和血栓形成等多种病理生理起始过程,是炎症/血栓的重要介质和靶分子。抑制P-选择素及其与配体的结合和作用,可使病理状态下血栓局部白细胞聚集减少、细胞因子及组织因子表达降低、纤维蛋白生成减少,从而有助于抑制血栓的形成。因此,随着P-选择素及其细胞黏附与血栓形成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阐明,以P-选择素为靶标的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抗黏附治疗,也已引起人们关注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雌激素构建淋病奈瑟菌感染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淋病奈瑟菌WHO-A接种经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真皮下埋植尼尔雌醇片(雌三醇)预处理的雌性ICR小鼠,小鼠阴道拭子接种T-M选择培养基培养分离淋病奈瑟菌,取小鼠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观察淋病奈瑟菌感染情况,比较两种雌激素对小鼠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雌二醇小鼠体内淋病奈瑟菌有短时间的定植,而尼尔雌醇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雌激素(尤其是雌二醇)有利于淋病奈瑟菌在小鼠阴道内的定植。  相似文献   

7.
动物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黏附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虹  朱军  朱国强 《微生物学报》2012,52(6):679-686
动物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动物(尤其是幼龄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已知黏附素和肠毒素是ETEC中两种重要的毒力因子,在致病性中两者缺一不可。其中黏附素结合到宿主易感肠上皮细胞是ETEC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关键步骤。动物源ETEC的菌毛黏附素主要包括K88、K99、987P、F18、F17和F41等。人们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ETEC菌毛黏附素的相关研究,包括菌毛的基因、结构组成、生物合成、菌毛表达的调控机制以及黏附素和宿主受体相互作用等,这些研究基础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ETEC病原菌的感染机理;并且在疾病诊断和新疫苗的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黏附分子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黏附分子是以配体和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类分子,参与机体的多种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在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研究中发现,黏附分子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过程.因此.对黏附分子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作用及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分子指标和发现新的治疗靶标.并为进而形成临床诊疗新策略提供重要理论支持.现就几种重要黏附分子在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通过其末梢尖端结构即黏附细胞器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受体(唾液酸共轭物或糖脂结构域)结合并定植于人体呼吸道,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等疾病。因此,其黏附机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着重阐述了肺炎支原体黏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黏附素与黏附辅助蛋白的种类、定位、功能及在黏附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endritic cell specific 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3 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是一种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属于C型凝集素超分子家族。DC-SIGN不仅能与细胞间黏附分子-2(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2,ICAM-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3(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ICAM-3)等结合,还能识别HIV、登革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从而参与了这些病原体的感染过程,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学者发现DC-SIGN还与肿瘤的发生、免疫、易感性有关,也因此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对DC-SIGN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相关肿瘤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促进其诊疗进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肠杆菌F4在3个品种猪中的黏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F4是引起仔猪断奶前腹泻的一种主要细菌,F4黏附于小肠上皮细胞是其致病的前提。小肠上皮细胞的F4受体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如果无受体,仔猪表现为大肠杆菌抗性。为了研究黏附的遗传机制,本实验利用大白、长白、松辽黑猪的小肠刷状缘细胞与F4ab、F4ac、F4ad进行离体黏附实验,结果发现3品种(系)猪之间黏附情况存在显著差别(P<0.01),松辽黑猪以非黏附型为主,而长白猪中黏附型比例较高,在同一品种猪内,3种菌株的黏附比例在松辽黑猪内和大白猪内有极显著差异,但在长白猪中无显著差异。从3种细菌与刷状缘的黏附模式来看,F4ab、F4ac和F4ad分别有3种不同的受体,它们可能是由3个不同的基因座编码的。  相似文献   

12.
猪链球菌2型对扁桃腺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链球菌2型(SS2)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溶菌酶释放蛋白(MRP)是SS2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用天然表达MRP的江苏分离株HA9801和不表达MRP的上海分离株SH006444,研究SS2对仔兔扁桃腺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袭作用。黏附计数结果表明,HA9801(MRP+)和SH006444(MRP-)均能对扁桃腺上皮细胞高水平黏附。扫描和透射电镜均观察到HA9801的高水平黏附现象,黏附部位是细胞膜和细胞微绒毛,并观察到细胞膜上有链球菌正处于内化过程中。裂解记数结果表明,HA9801有低度侵袭力,SH006444未检测到侵袭力。结果提示,扁桃腺是SS2的定殖器官和感染门户;MRP+菌株黏附后直接侵入细胞内是其穿过扁桃腺上皮细胞屏障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细胞黏附在细胞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对细胞黏附行为进行定量研究有助于理解生命活动内在机制.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出现为研究溶液环境下微纳尺度生物系统的生物物理特性提供了强大工具,特别是AFM单细胞力谱(SCFS)技术可以对单细胞黏附力进行测量.但目前利用SCFS技术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贴壁细胞,对于动物悬浮细胞黏附行为进行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本文利用AFM单细胞力谱技术(SCFS)对淋巴瘤细胞黏附行为进行了定量测量.研究了淋巴瘤细胞与其单克隆抗体药物利妥昔(利妥昔单抗与淋巴瘤细胞表面的CD20结合后激活免疫攻击)之间的黏附力,分析了利妥昔浓度及SCFS测量参数对黏附力的影响,并对淋巴瘤细胞之间的黏附力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证明了SCFS技术探测动物悬浮细胞黏附行为的能力,加深了对淋巴瘤细胞黏附作用的认识,为单细胞尺度下生物力学探测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淋病奈瑟菌孔蛋白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病奈瑟菌孔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相对缓慢的抗原变异性。近年来,淋病奈瑟菌孔蛋白结构、抗原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推动了该菌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cDNA3.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重组质粒对单核细胞的黏附作用。方法将pcDNA3.1-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质粒用脂质体的方法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中,G418筛选细胞克隆。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在转录水平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在转基因ECV304细胞中的表达。在6孔板上种植转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基因的ECV304细胞,加THP-1细胞37℃孵育30min,磷酸缓冲液轻洗3次,去除未黏附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上、下、左、右、中5个视野,取其平均值得到每个视野黏附单核细胞数。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基因的ECV304细胞克隆,pcDNA3.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n重组质粒对单核细胞具有黏附作用。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单核细胞具有明显黏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蒙脱石对细菌黏附Caco-2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Caco-2细胞培养模型,观察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的黏附率,并在培养液中加入蒙脱石,计算蒙脱石对细菌黏附的阻断率,探讨蒙脱石对上述细菌黏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试菌与Caco-2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黏附作用;蒙脱石对细菌黏附Caco-2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阻断作用,对病原菌黏附Caco-2细胞的阻断作用要明显大于其对益生菌的阻断效果,其中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黏附的阻断率分别为54.22%、48.41%、60.53%、50.64%,而对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黏附的阻断率分别为25.64%和21.49%。结果提示蒙脱石可有效阻断病原菌黏附,从而防治肠道细菌感染和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17.
脂寡糖是淋病奈瑟菌的致病因素之一,它可以介导淋球菌粘附和侵入宿主细胞,并在淋球菌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脂寡糖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这为淋病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主要病原体。Nhh A是脑膜炎奈瑟菌的寡聚外膜蛋白,与流感嗜血杆菌的黏附素hia和hsf是同系物。研究提示,Nhh A参与脑膜炎奈瑟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保护其免受宿主固有免疫系统的攻击;此外,Nhh A具有免疫刺激功能,能够促进巨噬细胞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Nhh A还具有诱导宿主巨噬细胞凋亡,促进单核细胞转化成巨噬细胞样细胞等作用。本文介绍了Nhh A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逆锁键是受体和配体蛋白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反常"现象,属于受体-配体动态键的一种,在pN量级外力的影响下,其键寿命在特定范围内会随着所施加外力的增加而增加.逆锁键主要参与细胞黏附、细胞活化等过程,并与滑移键组成分子开关来调节各项与分子黏附相关的生命活动.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尿路感染、T细胞受体抗原识别、微丝解聚、Notch信号通路激活等重要生命活动已被证实与逆锁键密切相关.近期已有发现证实TCR-pMHC复合物中的逆锁键与癌症的引发也存在密切联系,这一发现提供了改进TCR-T (T细胞受体基因工程改造的T细胞)免疫疗法的新方向.本文概述了逆锁键在几类重要生命活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潜在的医学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淋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流行和蔓延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巨大的负担.抗菌药物治疗是目前淋病防治的主要方式,但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淋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深入探究淋球菌的耐药机制,对完善其耐药监测体系和调整临床用药方案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近几年淋球菌耐药机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临床上几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