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青冈林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柯欣  赵立军  尹文英 《生态学报》2001,21(6):982-987
1993年5月至1995年4月,用落叶代法研究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落叶分解过程中跳虫的群落结构变化。用多样性指数、演替指数、相似系数分析跳虫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点。青冈落叶分解经淋洗、养分固定 养分活化3个阶段,分解常数分别为k1=9.11,k2=2.57,k3=0.43(百分比/月)。跳中心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集聚型分为3组:A组为落叶分解前期集聚的种类,B组为后期的种类,C组为中期或全过程的种类,分析讨论了落叶分解过程与跳虫功能群及群落结构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枯落叶分解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杨树(Populusspp.)、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纯林及混交林枯落叶一年中的分解及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杨树枯落叶分解速度较慢,刺槐较快,而混交林则较杨树有较大提高.在分解过程中,杨树枯落叶N、P释放困难,需经过长达10个月的养分富积过程;刺槐枯落叶N、P元素释放较为容易;混交林枯落叶养分富积时间缩短、幅度下降,分解速度加快,说明杨树和刺槐混交有利于枯落叶分解和N、P循环.  相似文献   

3.
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马尾松消退的原因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生态学调查,确认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消退种。为了揭示马尾松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消退原因,对各演替阶段群落中的生态因子,特别是光照强度的实地测定,得知马尾松群落内光照强度过低,常使马尾松更新苗处于光补偿点之下,难以正常生长。成树在演替过程中的衰退则是由于其它常绿阔叶树种,如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栲树(CastanopsisfargesiFranch.)等耐荫树种的抑制而使其物质合成能力逐渐减弱,物质分解能力逐渐加强,以致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程中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4.
杨树刺槐混交林有纯林枯落叶分解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杨树(Populus spp.)、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及混交林枯落叶一年中的分解及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杨树枯落叶分解速度较慢,刺槐较快,而混交林则较杨树有较大提高。在分解过程中,杨树苦落叶N、P释放困难,需经过长在10个月养分富积过程;刺槐枯落叶N、P元素释放较为容易;混交林枯落养分富积时间缩短、幅度下降,分解速度加快,说明杨树和刺槐混交有利于枯落叶分  相似文献   

5.
熊燕  刘强  陈欢  彭少麟 《生态学杂志》2005,24(10):1120-1126
2001年12月~2002年12月,采用不同孔径分解凋落叶样袋法,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3类凋落叶的分解进行了研究,并对落叶分解过程中凋落叶袋内和袋下土样中的土壤动物群落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孔径袋内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为大孔>中孔>微孔;混合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大于单种凋落叶;蜱螨目在凋落叶分解的整个过程中相对数量都较高,弹尾目在凋落叶的分解过程中在凋落叶袋和土壤间移动,数量变化较大。凋落叶袋内大、中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在分解前期较多,中、小型土壤动物在分解的中期数量剧增;凋落叶袋内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都随着落叶的分解而增加,9月最高;土壤样内则在分解的前期较高,以后逐渐降低。凋落叶的分解和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受凋落叶基质质量以及样地温度、降雨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93年1月至12月,用直接计数法和培养计数法对武昌珞珈山森林土壤原生动物进行了周年定量研究,发现原生动物丰度的周年动态趋势为:春季(3—5月)达到高峰,低谷出现在冬季(1—2月),夏秋季保持较平稳的变动。原生动物丰度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原生动物丰度的周年动态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pH值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温度的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珞珈山森林土壤原生动物优势种为梨波豆虫(Bodoedax)、球波豆虫(Bodoglobosus)、卵形隐滴虫(Cryptomonasovata)、长尾尾滴虫(Cercomonaslongicauda)、线条三足虫(Trinemalinears)、斜口三足虫(T.enchelys)、长匣壳虫(Centropyxiselongata)、宽口圆壳虫(Cyclopyxiseurostoma)。常见种有梨波豆虫(Bodoedax)、球波豆虫(B.globosus)、跳侧滴虫(Pleuromonasjaculans)、长尾尾滴虫(Cercomonaslongicauda)、小滴虫(Monasminimum)、斜口三足虫(Trinemaenchelys)、线条三足虫(T  相似文献   

7.
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落叶的分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和溪亚热带雨林落叶的分解动态邵成,郑文教,林鹏(厦门大学,厦门361005)DynamicsoflitterdecompositioninHexisubtropicalrainforestofFujian¥ShaoCheng;ZhengWenji...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毛白杨落叶在土壤中的分解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导致落叶中氮、水溶性糖、钾和钙含量的变化,而落叶中磷、钠和镁的含量变化不显著;落叶分解可提高土壤中氮的含量,土壤中有效钾在分解前期也有明显提高。设计的室内保温保湿试验表明温度和湿度明显地影响分解程度,但对分解变化的趋势和微生物的演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成性(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研究了荷木(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和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Hance.)在3个演替系列群落中的分子变化。研究地点位于广东省鼎湖山。3个群落是针叶林群落、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和常绿阔叶林群落。荷木的AFLP分析结果表明,4组  相似文献   

10.
森林次生演替优势种苗木的光可塑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研究苗木的叶绿素含量和RuBP羧化酶活性随着光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规律出发,来探讨森林次生演替优势种苗木的光可塑性大小和对弱光环境的适应能力。各种苗木的叶绿素含量都随着光强度变弱而增加,但如果较长时间生长在弱光环境中,由于叶绿素的合成小于分解,其含量也会逐渐变小。不同的演替阶段优势种苗木的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或减少在量上有一定的区别。以叶绿素含量随着光环境变化的测定值为指标,用模糊数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苗木的耐荫性大小顺序是演替后期种(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concinna)>演替过渡种(藜蒴Castanopsisfisa)>演替过渡种(荷木Schimasuperba)>演替先锋树种(马尾松Pinusmasoniana);且藜蒴和荷木很接近,稍靠近黄果厚壳桂。马尾松和荷木的RuBP羧化酶活性随着生长环境的光强度的增加,其活性有所增加;但黄果厚壳桂的相应值是在每日直照光1h的光环境中最高。除马尾松外,演替过渡种和后期种的苗木都是在每日直照光1h的光环境中生长最好,这和每日短期照光提高RuBP羧化酶活性的(与没有直照光的环境相比较)同时又不分解叶绿素、不降低其含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PVC管顶盖埋管原位培养汉测定了东灵山机亚高山草甸(紫苞同花粉风毛菊(Saussurea iocdostegia Honce)+丝柄苔草(Carex capillaris L.)-箭叶锦鸡儿(Caragana jubata (Pall.Poir.))灌丛-硕桦林(Betula costata Trautv.)演替序列中土壤有机N的年度净矿化与硝化作用,并以之作为土壤供氮能力的指标,比较了锦鸡儿  相似文献   

12.
吕梁山严村低中山区植物群落演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一次性同时调查的方法获得数据,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排序(DCA)研究严村低中山植物群落演替。在黄土弃耕地上群落的演替顺序为:苦苣+狗尾草群落(Comm.Ixeris chinensis ssp.versicolor+Setaria viridis)→蒿类群落(Comm.Artemisia spp.)→野艾蒿+披碱草群落(Comm.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植物群落分布的空间和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1996年野外实地采样的基础上,运用DCA消势对应分析(detrendedcorespondenceanalysis)对群落主要变化趋势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运用DCCA消势典范对应分析(detrendedcanonicalcorespondenceanalysis)对影响松嫩平原碱化草地群落结构季节动态的空间和环境因素进行了定量的分解。结果表明:在影响群落分布的各因子中,环境因子独立约占40%,而环境_空间耦合因子占35%,空间因子独立约占3%,其他因子约占20%。在诸多因子中,土壤的盐渍化程度在整个生长季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土壤水分和氮素的作用因季节而变化。在干旱季节,植物生长的主要制约因子为土壤碱化度和土壤水分,而土壤氮素的作用处于次要地位。但在降雨较多、土壤湿润度较大的季节,土壤氮素的影响明显增强,成为仅次于土壤碱化度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采自云南省地表枯枝落叶层的目 6新种,隶属6科6属,分别是褐带单烟Caeciliiusspadlcitaensis(单科Caeciliidae),褐痣塔 Tagalopsocus phaeostigmus(双科Amphipsocidae),双钩外 Ectopsocusbiunncialis(外科Ectopsocidae),中斑围 Peripsocusmedimacularis(围 科Peripsocidae),小头触 Psococerastiscapitulatis( 科Psocidae)及单钩苔鼠 Lichenomimahamata(鼠 科Myopsocidae)。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文中量度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15.
根据所调查的13个样地的143个样方资料,应用二元属性数据和数量数据对东灵山草甸群落的β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发现不论是第1号样地与其它各样地之间的β多样性,还是相邻两样地之间的β多样性,Wilson-Schmida指数(Rr)和首次根据群落相似系数的Jaccard指数(Cj)及Sorensonx指数(Cs)百推导的两个β多样性指数(Bcj和βcs),在反映群落随海拔梯度变化而变化方面趋于一致,较好  相似文献   

16.
石灰和EM处理条件下土壤动物群落在落叶分解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梅香  张雪萍 《生态学报》2011,31(1):164-174
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用石灰和EM处理改变土壤微酸性特性和微生物活性,采用网袋分解法对大兴安岭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 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类群数和DG指数仍表现为季节波动性,气候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土壤动物群落长期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石灰和EM处理未改变这种规律。(2)处理条件下土壤动物在落叶分解过程中仍具有阶段性特征,且各类群集聚时间有所差异。(3) CCA排序分析表明,土壤pH值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中气门亚目、前气门亚目、节跳虫科、甲螨亚目、绫跳虫科、山跳虫科、棘跳虫科、鳞跳虫科和石蜈蚣目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缙云山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道林  苏杰  刘玉成   《广西植物》1999,19(4):315-322
基于四川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系列群落取样, 采用Levins 生态位宽度、Feinsing 和Spears相似性比例生态位宽度及Levins 生态位重叠、Petraitis 生态位重叠等计测公式, 对大头茶( Gor donia acuminata) 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大头茶种群生态位宽度在演替系列群落中由小到大再减小, 它与缙云山森林群落其它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定重叠主要表现在同针叶林中的川灰木( Symplocos setchunensis)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种群上; 反之, 其它优势乔木种群在大头茶种群上的生态位特定重叠在大头茶纯林中表现较显著; 从总体上, 所选15 个优势种群在各类群落中均不表现出显著的生态位普遍重叠。反映了大头茶种群在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中的先锋拓殖作用, 亦为其常绿阔叶林的重要种群之一, 但它更重要的是一森林群落演替过渡类型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疏干)演替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帆  吕宪国 《生态学杂志》1994,13(2):30-33,39
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疏干)演替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孙帆,赵红音吕宪国,杨青(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长春130024)(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130021)ImpactofSwampEcosystemSuccessioninSanjiangPlaino...  相似文献   

19.
三种乔木落叶分解过程中跳虫群落结构的演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柯欣  赵立军  尹文英 《昆虫学报》2001,44(2):221-226
1993到1995年,用落叶袋法研究跳虫群落在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3种乔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演替变化。青冈落叶分解经淋洗、养分固定和养分活化3个阶段,马尾松和麻栎没有出现阶段性变化。青冈落叶中跳虫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马尾松和麻栎落叶中的相应值。跳虫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集聚型分为3组:A组为落叶分解前期集聚的种类,B组为后期的种类,C组为中期或全过程的种类。3种乔木在A组中共有的种类为鳞Tomocerus sp.、等节Isotoma sp. 和杭州刺齿Homidia hangzhouensis;B组共有种类为八眼符Folsomia octoculata、拟裸长角Pseudosinella sp. 和类符Folsomina onychiurina;C组没有共有种类。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落叶病的生态因子及其生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987-1991年在吉林省磐石等3个县(市17)个林场300余块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标准地调查、定点观察试验和统计分析表明,落叶松落叶病(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的林分病情指数与林分密度、林分类型、平均枝下高、土壤种类、林龄和林分地形有密切关系;对1990年103块标准地的数量化理论1分析,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72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