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依托咪(Etomidate,ET)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的抑制及其抗癫痫作用.方法:测定ET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的脑电活动及行为变化指标的影响,测定ET对GABA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诱发小鼠惊厥的影响.结果:依托咪酯(6~9mg·kg-1)可抑制杏仁核点燃发作,缩短后放电时程,降低Racine's分级(P<0.01);ET对GABA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致惊小鼠有抑制作用.结论:依托咪酯对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和印防己毒素致惊小鼠均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GABA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活性氧介导内皮素-1诱导的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YZ  Luo JD 《生理学报》2004,56(3):403-406
实验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进行,检测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其他药物对心肌细胞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产生和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以探讨ROS在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ROS与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化的关系。细胞内ROS水平用ROS敏感的荧光探针2,7-dichlorofluorescin dictate(DCF-DA)反映,心肌细胞肥大通过细胞内RNA含量、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细胞表面积大小来确定。实验结果如下:单独使用ET-1后,心肌细胞内反应ROS含量的DCF-DA荧光值比对照组增加77%,反应心肌肥大的PI荧光值、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细胞表面积也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28%、87%和151%。ET-1合用内皮素受体A亚型(ET_A)受体拮抗剂ABT-627、PKC抑制剂CC或过氧化氢酶后,DCF-DA的增加分别减弱62%、60%和51%,同时心肌细胞肥大也被抑制,单独使用PKC激动剂佛波醇脂(PMA)也能使DCF-DA的产生比对照组增加74%。因此,在ET-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过程中,ET-1能够使心肌细胞产生ROS和诱导ROS依赖的心肌细胞肥大,这一作用依赖于ET_A受体的激活和PKC的活化,·ROS在ET-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起信号传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原代培养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模型,探讨内皮素-1(ET1)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原代培养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模型,用100 n M ET1和5μM BQ788(内皮素受体B的拮抗剂)处理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48 h,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对各实验组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分子Vimentin及Brdu进行检测,以确定ET1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ET1组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Brdu阳性细胞占星形胶质细胞的平均百分比(19.41%)高于正常对照组(3.28%,P0.01);而ET1+BQ788组中Brdu阳性细胞数占星形胶质细胞的平均百分比为10.38%,明显低于ET1组(19.41%,P0.01)。结论在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原代培养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模型中,ET1可刺激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ET1受体endothelin B的拮抗剂BQ788可有效抑制ET1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促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4.
机体内白细胞介素1的调节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体内白细胞介素1以较低浓度完成其相庆的生理反应,其含量缺乏或过高时均给机体造成不良影响。机体内存在一系列正、负反馈调节机制,如微生物代谢产物、产列腺素、自身抗体、可溶性受体及其受体拮抗剂等物质在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代谢及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等各个环节上进行调节。众多因素构成一个调节网络,限制白细胞介素1的作用过程和强度,以维持机体的自我稳定。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生物进化过程残存的基因结构,它与蝎毒蛋白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生物学效应。近年发现,脑和脊髓都有丰富的特异性ETmRNA和ET受体分布。在脊髓,ET不仅作为主递质位于神经元内,也作为辅递质,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共存于运动神经元,与P物质共存于感觉神经元。ET  相似文献   

6.
大阪大学医学部妇产科教研室教授谷泽修、助手木村正等与大阪大学微生物病研究所分子遗传系教授兼东京大学医学部生化学第1教研室教授冈山博人、大阪生命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部门副部长森宪作等共同克隆了人催产素受体(OTR)的cDNA。将受体用于筛选,开发防止早产的药。罗特制药公司正在用开发这种受体的筛选法。还将成为从分子生物学探讨分娩机制的线索。木村在千叶县召开的日本产科妇女科学会总会上发表了这项成果。木村等与冈山合作从分娩之后因子宫破裂而摘除的子宫肌细胞中抽提出mRNA,建立了cDNA库。  相似文献   

7.
P物质广泛分布于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和某些组织,与痛觉、内脏传入和传出、炎症反应以及中枢对运动的调节均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介绍P物质拮抗剂的构效关系、与受体结合的特性及其在中枢、外周神经系统 P 物质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P 物质拮抗剂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基础研究提供工具药,推进 P 物质作用机理的研究,而且可能发展成为新型的镇痛药和抗炎药。  相似文献   

8.
Biolog方法在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一种测定微生物代谢的Biolog微平板法 ,以及这种新方法在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方面的应用成果。1 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的意义与手段1 .1 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内容环境微生物是由多个种群 (population)组成的微生物群落 (community) ,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共生、互利、共存、竞争等各种复杂的关系 ,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可以从微生物的量 ,代谢活性 ,群落结构及代谢功能等几个不同层面上进行。其中 ,微生物…  相似文献   

9.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重要受体,被激活后产生一种缓慢而持久的兴奋性反应,对神经元突触传递、神经系统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在病理状态下,可导致NMDAR过度激活,是受体兴奋毒性的重要发病机制。受体的拮抗剂包括离子通道孔拮抗剂、NR2B选择性拮抗剂、甘氨酸位点拮抗剂、甘氨酸位点部分激动剂等。NMDAR靶向拮抗剂在减轻兴奋毒性过程中的作用已得到重视,其为预防和减缓神经元的损害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NMDAR靶向拮抗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阐明NMDAR拮抗剂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菌物学报》2017,(1):48-59
本研究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从蝉花虫草Ophiocordyceps sobolifera中分离提取了镇痛活性物质N~6-(2-羟乙基)腺苷[N~6-(2-hydroxyethyl)-adenosine,HEA],并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索了HEA对痛风模型大鼠疼痛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932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将差异基因与在线疼痛基因大数据及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发现了57个疼痛相关基因,其中12个基因与镇痛相关,包括上调表达的腺苷A1受体基因(Adora1)及A2A受体基因(Adora2a)。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验证了HEA(7.5mg/kg)诱导镇痛靶标受体腺苷A1受体(A1R)表达上调、腺苷A2A受体(A2AR)表达下调。选择性A1R拮抗剂DPCPX显著抑制HEA对A1R的上调表达作用。综上所述,蝉花虫草的镇痛活性物质为HEA,而HEA可能通过激活腺苷A1R、下调A2AR及调控一系列疼痛相关基因发挥其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皮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内皮素(Endothelin ET)是Yanagisawa等于1988年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ET是目前已知体内作用最强、作用时间最久的缩血管物质,在全身血压和局部血流灌注调控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证明,儿茶酚胺、神经肽Y(NPY)、凝血  相似文献   

12.
应用自控、封闭、独立的生长室系统,研究川西亚高山林线复合群落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根际、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环境CO2浓度+350(±25)μmol.mol-1,EC)和温度升高(环境温度+2.0(±0.5)℃,ET)及其两者同时升高(ECT)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对照(CK)相比,EC、ET和ECT处理能够增加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但不同微生物种类对EC、ET和ECT的反应有所差异。(2)不同种类的根际土壤酶对EC、ET和ECT的响应不同。(3)与CK相比,EC、ET和ECT的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无显著提高。(4)EC、ET和ECT处理对复合群落土壤微生物总数的根际效应明显;除ET处理的转化酶为负根际效应,其余处理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及转化酶均表现为正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13.
由于无脊椎动物没有专一的特异性免疫系统,所以先天免疫系统是其抵御外来病原入侵的唯一方式,无脊椎动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和体液防卫机制,这2种机制可被模式识别受体(PRR s)分子所触发,PRR s可与微生物表面特异的物质识别并结合,通过结合,这些PRR s通过包囊和噬菌作用直接杀死微生物,或者通过丝氨酸蛋白酶级联反应和细胞内免疫信号途径间接引发不同的防御反应以抵御病原微生物。革兰阴性菌结合蛋白(GNBPs)和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s)作为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模式识别受体,在识别微生物病原并引发一系列级联反应做出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GNBPs和PGRPs在无脊椎动物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先天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在大白鼠上丘脑片深层部的中层或深层给电刺激、分别在径向对应的深层或中层,记录到诱发的突触后场电位.以100Hz、1秒的强直刺激首次在上丘的深层部引出了长时程突触增强(LTP).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2-氨基-5-磷酸戊酸盐(APV)对LTP的阻断效应表明,NMDA受体不仅对上丘深层部LTP的产生有作用.而且也与LTP的维持有关.突触后场电位的幅度受APV或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非选择性拮抗剂犬尿喹啉酸(KYNA)的作用而减小,受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的作用而增加,表明谷氨酸能神经递质在上丘深层部的兴奋性突触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这些突触传递也受到GABA能抑制性突触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家兔62只,用乌拉坦(700mg/kg)和氯醛醣(35mg/kg)静脉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用电刺激下丘脑近中线区的方法诱发室性期前收缩(HVE)。静脉注射安定(0.5mg/kg)可降低基础血压(BP),减弱刺激下丘脑引起升压反应(指收缩压峰值SBP_(max))和减少HVE。在双侧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VLM)微量注射氟安定(200μg溶于0.5μl中),γ-氨基丁酸(GABA)(6μg溶于0.5μl中)均能降低BP、SBP_(max)和减少HVE,若微量注射印防己毒素(7.5μg溶于0.5μl中)则可使BP上升并增多HVE。而于双侧延髓腹外侧尾端区(cVLM)微量注射同样剂量氟安定、GABA则无上述反应。安定降低BP、SBP_(max)和减少HVE的作用可被双侧rVLM区微量注射GAB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3μg溶于0.5μl中)或印防己毒素所消除,但在双侧rVLM区微量注射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士的宁(1μg溶于0.5μl中)、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0.5μg溶于0.5μl中)、胆碱能阻断药阿托品(0.25μg溶于0.5μl中)、东莨菪碱(1.5μg溶于0.5μl中)后仍然存在。 上述结果提示,在双侧rVLM应用GABA受体拮抗剂可消除安定降低BP、SBP_(max)和减少HVE的作用,安定降低BP、SBP_(max)和减少HVE的作用可能通过GABA这一中间环节,而胆碱能受体、阿片受体、甘氨酸受体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白鼠上丘脑片深层部突触传递和LTP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大白鼠上丘脑片深层部的中层或深层给电刺激、分别在径向对应的深层或中层,记录到诱发的突触后场电位.以100Hz、1秒的强直刺激首次在上丘的深层部引出了长时程突触增强(LTP).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2-氨基-5-磷酸戊酸盐(APV)对LTP的阻断效应表明,NMDA受体不仅对上丘深层部LTP的产生有作用.而且也与LTP的维持有关.突触后场电位的幅度受APV或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非选择性拮抗剂犬尿喹啉酸(KYNA)的作用而减小,受γ-氨基丁酸(GABA)A型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的作用而增加,表明谷氨酸能神经递质在上丘深层部的兴奋性突触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这些突触传递也受到GABA能抑制性突触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乙酰胆碱对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乙酰胆碱(ACh)对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的受体机制.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ACh、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分别作用于NK细胞,以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自然释放法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NK细胞杀伤肿瘤靶细胞(Yac)的活性.结果:ACh、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和N受体激动剂烟碱在10-10~10-6mol/L浓度范围内都能显著抑制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10-8和10-7mol/L)能完全阻断同浓度ACh抑制NK细胞活性的作用;但N受体拮抗剂筒箭毒碱(10-8和10-7mol/L)不能阻断同浓度ACh抑制NK细胞活性的作用.结论:ACh可抑制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此作用主要由淋巴细胞上的M受体和N1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8.
在大鼠条件反射性惊恐反应致焦虑模型上,中枢苯二氮(艹卓)(BZD)受体激动剂安定,可使冲突惊恐反应期(PP)的操作数目显著增加,BZD受体反相激动剂DMCM则显著减少PP的操作数目;DMCM的这一作用,可分别为中枢BZD受体拮抗剂Ro 15-1788,GABA A型受体激动剂蝇蕈醇、阿片受体拮抗剂环丙甲羟二氢吗啡酮和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NA)突触前α_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所阻断。结果表明,中枢阿片肽和NA系统共同参与BZD受体反相激动剂DMCM的致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6(IL-6)的多种生物学功能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和公共受体gp130共同传递的。近年来,对IL-6、IL-6R及gp130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揭示它们之间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该系统拮抗剂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起初被认为是较简单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之一。但是,这一想法随着RAAS阻滞剂:肾素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T1受体拮抗剂及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深入研究而受到挑战。因此,RAAS的组成、以上药物发挥作用的具体通路及副作用均得到重新定义。在RAAS阻滞剂的应用过程中,机体肾素水平升高,并刺激肾素原受体(即无活性的肾素前体,PRR),进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同理,在AT1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过程中,血浆血管紧张素II的水平升高,并与2型血管紧张素II(AT2)受体结合,进而对机体产生有利作用。此外,随着ACEI及ARB的应用,血管紧张素1-7水平升高,其与Mas受体结合,发挥心脏及肾脏保护的作用,还可通过刺激干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